浙江在线-健康网12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文芳 通讯员 赵志勇 黄海霞)当你穿上白衣,成为医护人员,也许就意味着亲情和事业终难两全!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在最近发生在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同为医生的父母正在手术台上专注的给患者开刀,而此时,他们21个月的儿子却在医院急诊室病床上接受治疗。
这一刻,作为父母,他们是焦急的、担心的;但作为医生,他们必须藏起担忧、做完手术。
孩子的母亲是名普外科医生,孩子的父亲是名骨科医生。事情发生后,医院宣传部门想把这份暖心分享出去,可这对父母医生却都不愿意具名,就暂且称他们为"医生妈妈""医生爸爸"吧。
那天,"医生妈妈"正在手术室为一位患者做手术。此时,巡回护士告知她有电话,且一直响个不停,可能有急事……因手术台上不能接电话,医生妈妈让巡回护士帮她接了。
电话里传出来很急切的声音:你儿子在急诊科,快过来!
"什么?我儿子?!"手术室里顿时静了下来,但是,"医生妈妈"稍微迟疑了下,又继续手术。
与此同时,与"医生妈妈"相距十米开外的另一个手术间,"医生爸爸"的手机也开始响个不停,还是急诊科的电话。
这位"医生爸爸"得知儿子躺在急诊科,只是简单问了句:哪里不好?当知道是突发惊厥,他平静地回了句:麻烦帮我照顾下,我手术结束了就过来,谢谢!
就这样,"医生妈妈"继续着手头的一台乳腺手术,"医生爸爸"继续着一台骨折复位手术,夫妇俩像没事发生一样又专心致志的忙手术。
手术结束后,"医生爸爸"、"医生妈妈"下了手术台,两人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急诊室,看到自己的儿子躺在急诊室里,瘫软虚脱,医生妈妈心疼地抱着孩子,喉头有点梗塞,内心深深的愧疚与自责涌上心头,眼眶里泪水开始打转。
事后,据"医生爸爸"讲述,儿子平时都是姥姥在家照护,那几天儿子可能消化不良,上吐下泻,突然就惊厥了,当时孩子姥姥被吓哭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就知道哭喊,电话也不知道打了。楼下的一位装修师傅听到呼喊声,带着姥姥去找物业,物业刚准备打120。闻询过来的另一位小区装修师傅,说他开车送孩子到医院比较快,于是就开车带着姥姥和孩子火速来到孩子父母所在医院的急诊科。经过检查,考虑是肠道感染导致惊厥,已经缓过来了。
"医生爸爸"说,真想当面感谢那个好心的陌生人,但人找了好几天都没找到,人家是装修师傅,干完活可能去别的地方了。他说还有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不仅为我孩子开了绿色通道,还帮忙照护孩子,安抚姥姥……
"有这样一群热心人,让我感到很温暖!"他说。
后记
如果撇去职业,也许我们会觉得这对父母无情。但作为医生这个角色,他们别无选择,因为手术台上躺着的也是等待救治的患者。亲情和工作,这对父母毅然的选择了后者,令人感动。
"医生父母"都来自河北,自2013年大连大学硕士毕业后就来建德工作,俩人在医院是老搭档了,都是医生,时不时会在手术室相遇,甚至夜里急诊呼叫时同时出门!
对于这次孩子突发重疾时作出的选择,他们说,既然选择了这身"白衣",就应该履行这份职责,担负起这份责任。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何尝不是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肺腑之言呢。
快过年了,对他们来说,又是个回不了故乡的年,他们说挺想家的。有爱与温暖,这里也会成为他们新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