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达98.2% 与CT检测双剑合璧有效降低假阳性率
“我们发现了6个肺癌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只需要抽取5毫升血,就能预测肺癌发病的风险,为早期肺癌的辅助诊断提供新的手段。”这是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分子医学中心王孝举博士团队在“肺癌早期诊断”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
浙江在线记者了解到,目前,由王孝举团队自主研发的试剂盒正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杭州市肿瘤医院等多家医院进行临床应用。
肺癌高居癌症死亡排行榜榜首
科研团队发现6个针对肺癌的分子标志物
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大约31%与癌症相关的死亡是由肺癌造成的。
在我国,每年都有61万余人死于肺癌,新发病例约73万。浙江的情况同样严峻,根据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癌症死亡情况的最新统计数据,肺癌高居癌症死亡第一位。
“肿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得太晚。” 王孝举教授说,以肺癌为例,早期肺癌虽然治愈率高,但由于没有明显症状,往往不易察觉,到了晚期出现转移扩散,治疗难度就变得很大了。
数据显示,肺癌5年存活率为17%,但若能在早期检测到肺癌病变,病人5年存活率可提高到80%。因此,早期诊断对于提高肿瘤治愈率具有关键的作用。
如何及早发现肺癌一直是医学界和科学领域探索的方向之一。自2010年开始,王孝举博士带领团队潜心研究,经过6年多的研发,收集5000多例临床血清样本,利用FDA批准的Luminex技术平台,共筛选到6个肺癌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经过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杭州市肿瘤医院等多家临床医院验证,该标志物组合形成的肺癌特异性指纹图谱,特异性以及敏感度均大于85%。
特异性达98.2%
与CT检测双剑合璧能降低假阳性率
提到肺癌筛查,低剂量螺旋CT是全球公认的经典手段,它对于肺癌筛查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很多人都会选用低剂量螺旋CT作为体检“标配”,由此发现肺部小结节的人也越来越多。
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方面,低剂量螺旋CT的假阳性率高达30%,可能造成筛查过度,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增加辐射剂量诱发癌变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查出肺小结节,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恐慌——会不会就是肺癌?于是吃不下睡不好,精神高度紧张。
碰上一些不好判断良恶性的肺小结节,临床医生只能通过定期随访以及重复CT扫描跟踪肺部结节的变化,最终通过穿刺活检,获取组织病理确定是否为恶性肿瘤。而对于一些身体比较虚弱的患者来说,这时就面临着左右为难的煎熬——一边纠结是否要进行侵入性的穿刺活检,一边又因为肺小结节的存在而惴惴不安。如果有特异性高的肺癌检测分子标志物,在低剂量螺旋CT的基础上进行筛查,就能降低筛查的假阳性率,为肺癌的辅助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6个肺癌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组成的指纹图谱,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王孝举介绍,该指纹图谱对于早期肺结节病人的诊断敏感度为82.6%,特异性达98.2%。与传统影像学检测方法“双剑合璧”,能“揪”出真正的患者。
与临床结果高度吻合
能预测肺癌风险助力早期诊断
值得一提的是,该指纹图谱对于早期肺癌的诊断也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准确度达到84%。曾有一个病人,由于肺部结节过小,难以判断是否为肺癌,抽血化验显示这6个标志物指数特别高,预示该患者为高危人群,做了穿刺活检确诊为一期腺癌,手术后很快就痊愈了。“事实上这么早期的肺腺癌是很不容易发现的,这6个分子标志物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及早发现肺癌。”
对治愈后的肺癌患者再次进行指纹图谱的检测,王孝举发现,所有指数回归正常,因此,这6个肿瘤标志物对于肺癌病人预后和疗效评价也有重要意义。
王孝举团队曾做过一个实验,测试指纹图谱与临床结果的吻合度。由某医院提供50例样本,包括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在盲样的情况下,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测试,最终检测出来的吻合度大于90%。
只能为辅助检测的手段
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依然是病理
王孝举表示,通过6个肺癌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能预测肺癌发病风险,但不能确诊是否就是肺癌。“究竟是不是肺癌,不是试剂盒说了算,而是病理学诊断说了算。”
近年来,医学界每发现一个肿瘤标志物,就会被冠以“一滴血测癌症”的噱头。作为科学家的王孝举坦言,自己也担心被误读。
“需要明确的是,至今,全球还没有一个血液标志物能百分百地诊断肿瘤。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依然是病理,无论什么指标,目前都不能代替病理学诊断。”王孝举强调。
在他看来,6个肺癌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的发现,为早期肺癌的辅助检测增加了一种新的有效手段,此外,医生可以依据标志物的数值变化判断治疗的效果。
吸烟指数大于20包/年,年龄在45岁以上,有肺癌家族史,工作中会接触尾气或有害化学品的工种,有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慢性气道疾病的人群是肺癌的高发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体检,发现问题及时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