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健康网11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宁 通讯员 宋黎胜)术前焦虑如何缓解?住院病人的心理干预有多重要?
近日,记者了解到,随着社会包容性和现代人认识、观念转变,越来越多的住院病人愿意主动接受心理治疗。“每年,医院有近千例次住院病人接受心理治疗。”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精神卫生科主任于恩彦告诉记者。
术前因“瘤”发抖
话疗,指跟有心理问题的人进行谈话治疗,通过一系列谈话技巧,使患者豁然开朗而走出迷惑和困扰。
在采访过程中,于恩彦告诉记者近日的一则病房故事。
30岁的邹女士,因“乳腺纤维瘤”需要手术切除治疗,丈夫反映她明显焦虑,有时,还会不由自主地发抖,夫妇俩要求心理医生会诊。
于恩彦判断,这是典型的术前焦虑。
经过与邹女士的深入沟通,了解到引发焦虑的主要原因:邹女士母亲1年前曾因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术后恢复一直欠佳,声音嘶哑且疲乏无力,故不支持邹女士手术;邹女士女儿对她很依赖,她担心术后有好几天无法亲自照护女儿;更为重要的是,邹女士全职在家约3年,家人商量将女儿送至托班,让邹女士在家中新开的店面工作,她很担心自己能否适应……
了解情况后,于恩彦耐心地将她心中的“死结”分为若干步一一
解开“不同疾病手术都有一定风险,主刀医生告诉你‘乳腺纤维瘤’手术的必要性与预后,应该有信心。”
接着,引导其制定较前更细致的重返工作岗位的规划……大半个小时“话疗”,让邹女士豁然开朗,第二天坦然接受手术。
令于恩彦欣慰的是,近年来,主动接受“话疗”的病人正在增多。
九成住院病人坦然接受“话疗”
于恩彦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从事30多年的精神卫生专科医生高兴的是,早些年,对心理疏导的误解,不少患者有很强的病耻感与抗拒,而现在不仅门诊病人多了很多(一年3万多),临床医生、患者及家属越来越重视住院期间的情绪状态、睡眠质量等指标,在省人民医院,住院病人精神卫生专科年会诊近千例次,九成住院病人及家属坦然接受”话疗”,其中近两成为病人或家属主动要求。
住院患者的情绪状态对疾病治疗及康复影响不小,比如最常见的术前焦虑,表现为对手术的担心和恐惧,躯体反应严重时表现为心悸、胸闷、尿频、腹痛、腹泻及睡眠障碍等。病人在手术前后出现轻度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而严重的焦虑则往往会影响与干扰康复的进程。
于恩彦说,我们会诊的病人,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抑郁情绪(包括术前焦虑)所占比例最高,约占一半以上;其次为睡眠障碍,约占三分之一,此外还有:既往精神疾病史,住院期间需要药物调整的;谵妄;老年痴呆相关疾病的评估与干预等。针对复杂的情况,我们采取三级会诊制”和“会诊回访制”,直至解决问题。该会诊制度受到临床医生与患者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