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人彻底根治 需坚持长期治疗
江山市清湖镇全家弄的村民刘积根老人是结核病患者,从2013年6月份经检查被发现患有肺结核后一直接受治疗,但是在今年1月份的检查结果还是阳性,因此又接受了结核病的复治。
浙江省疾控中心主任夏时畅、省结防所所长王晓萌、江山市副市长毛正彩等领导都来到了刘积根老人家中,亲手送上了慰问金以及慰问物品,详细询问了刘积根老人的治疗情况,亲切嘱咐他按时吃药,坚持治疗。
刘积根老人对领导的到来非常激动,在感谢领导惦记的同时也保证会坚持治疗,争取将结核病彻底根治。
同样接受了领导慰问的还有清湖一村梅家行右弄的郑天祥老人,他是一个鳏寡老人,在今年2月14日被查出感染了肺结核后开始接受治疗,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郑天祥老人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他表示每天都记得吃肺结核的药,但是时常会感觉到头晕。对此,夏主任和王所长等领导都对他表示了鼓励,并一再嘱咐他要坚持吃药,保证良好的休息。
在走访的过程中,也有村民表示自己以及家人都接受过结核病的检查,现在对结核病都有一定的了解。由此可见,省疾控中心以及江山市对于结核病的防治宣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对于今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防治知识知晓很重要,名医下乡做义诊
据悉,结核病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标准的疗程至少6个月,对于病情严重者来说,需要的时间更长,特别是耐药结核病病人的治疗周期不能低于24个月。因此,如果病人不能全面认识结核病,治疗途中觉得身体状况变好就半途而废放弃吃药,即使是优良的仪器设备和再有效的药物也很难发挥作用,病人始终会作为传染源导致周围的人感染、发病。
根据浙江省2010年的结核病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专业性较低的结核病核心信息的知晓率只有70%左右,特别是年纪较大或者生活环境较为闭塞的人群来说,这个数据更低。
为了提高结核病知识的知晓率,同时提高结核病的诊疗水平,相关部门一方面通过召开“浙江省结核病疫情分析和防治对策研讨会”,探讨和制定我省的结核病防治对策;同时还邀请了浙江省红十字会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几大医院的结核病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专家到江山市清湖镇进行大型义诊宣传活动。
义诊活动当天现场,不仅有专家为前来咨询的群众解疑答惑、测量血压等,还有结核病知识竞猜抽奖,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群众对自身身体状况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在竞猜和医生回答中宣传了结核病相关知识,提高了群众对结核病防治的认识水平。
义诊现场,名医们也对呼吸道、心血管等其他的方面疾病一一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和诊断。浙江省红十字会医院结核病治疗中心的李凫坚主任医师说,现场前来咨询的民众人数很多,大家对结核病了解的热情也比较高。有些病人对自身的了解还比较深入,能够注意自己的身体症状及时想要去排查结核病。
在结核病防治方面,李医生特地提醒大家,如果有发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发烧等症状要引起注意,及时到医院拍片、验痰,判断有没有得结核病。
历史悠久危害重大,结核防治成难题
结核病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其肆虐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当前,全世界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感染并发病,一百余万人死于该病。我国作为结核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都有数十万新发病例,死亡的人数超过了其他常见慢性传染病的总和。
浙江省作为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结核病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总体上低于国家的总体水平,每年仍由3万余人发病。尤其是在部分经济欠发达和较为偏远的地区,由于公众对结核病的认识不足和相关知识缺失等原因,结核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浙江省疾控中心夏时畅主任也表示,就浙江省来说,江山市的一些农村地区老年人比较多,由于年龄大,或者曾经得过肺结核,但是由于当时医疗水平及生活条件有限,没有得到规范化的治疗,所以病人自身成为了传染源,因此江山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结核病的患病率比较高。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浙江省的世界结核病日活动放在江山举办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核病的防控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对于病人的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是控制疾病传染的关键,为了提高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浙江省在2013年以来,通过在各个地市、县区简历结核病诊疗定点医院,并与当地的疾控中心联合,全面构建“医—防”合作服务体系,形成了定点医院收治病人、疾控中心负责病人的立体防治服务体系,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管理到个人,随时跟踪结核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情况。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义诊和宣传活动,能够推动江山地区结核病的治疗与宣传,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的相关政策下,结核病人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怀。”夏主任希望世界结核病日的活动能够真正获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