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食异物在人们生活中并不少见,鱼刺、硬币、枣核、假牙、笔帽、鸡骨头、戒指,甚至还有刨刀等“大件”物品。近日几家医院短期内接到了数例“误食异物”的患者,如浙江省人民医院就为一位88岁老奶奶做了乙状结肠穿孔手术,取出了罪魁祸首——枣核;台州也有位老人吞下了8.5厘米的刨刀等等。
那么误食异物究竟会对人体哪些部位造成伤害,危险程度多高呢?在消化系统专家、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邵钦树教授的指导下,我们绘制了一张简单易懂的“误食异物”对各器官的危险指数图。
食道受伤最危险,穿孔危害大
首先分析异物的表面,如果误吞的异物比较小且外观较圆滑不尖锐,一般可以自行排出。也就是说,对人体会造成损伤的是表面尖锐、锋利或体积较大的异物。
再来分析异物在人体消化系统中的路径:“食道—胃—肠道—肛门”,其中,肠道包括小肠和大肠,小肠又可细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可细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结肠还能再细分为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等。
主要有三种伤害类型:刮伤(消化道内壁被划破)、穿孔(消化道被刺穿)和结石。不论是刮伤还是穿孔都有可能引起出血、脓肿、感染等,进而导致脓毒血症、腹膜炎等。而有些异物不尖锐,但可能形成结石,严重的可导致肠梗阻等。
误吞异物展示(资料图)
食道刮伤:危险指数★
食道上连咽,下连胃,是一条由肌肉组成的中空通道,成人食道长度约20~25厘米,直径约3—5厘米,有食物通过时会扩大。
如误食尖锐的异物,会导致消化道黏膜损伤,可能出现脓肿等。
普通食道穿孔:危险指数★★★
不论是食道、胃还是肠道,一旦消化道内壁被刺穿(俗称“穿孔”),问题就比较严重了,一般需要手术处理。穿孔也会使消化液进入胸腔,导致炎症等感染。
且食道位于胸腔,紧贴脊柱的腹侧,周边有许多重要器官和组织,如气管、大血管,有的部位还紧邻心脏。这也意味着如果食道被异物刺穿后的危险程度相对较高。
食道穿孔,刺破气管:危险指数★★★★
气管被刺穿,不仅会形成气肿,还会导致食物或消化液进入气管。大家都知道呛水的痛苦和危险吧,食道和气管穿孔就是如此,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食道穿孔,刺破心脏血管:危险指数★★★★★
成人食道有三个狭窄处,心脏血管紧贴食道第二狭窄处,异物的尖锐部位若卡在此处,极易刺破动脉血管,引起大出血,很容易导致死亡。特别提醒:很多人难以接受就因误吞了个异物而送命的情况,但事实是医疗行业每年都能遇到这样的病例。
胃部刮伤:危险指数★
胃是一个装载食物的大容器,空间相对较大,且胃壁比食道和肠道更厚,一般不会出现胃穿孔这类极端情况,但胃部切割伤、刮伤等很难避免,异物存在时间越长,损伤的几率和程度也会更大。患有胃溃疡等胃病的患者更易受伤。
小肠穿孔:危险指数★★★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成人小肠约长5—7米。经胃部碾磨后的食糜在小肠内来回反复运动,食糜每分钟在小肠内前行5厘米,然后又后退3厘米,周而复始,缓慢前行。
相对来说,小肠穿孔的几率要比大肠低,因为除了十二指肠外,大部分小肠并没有与腹腔其他组织固定,而是处于“游离”状态,被升结肠、降结肠、结肠等大肠“包围”其中;“游离”状态下,肠壁的挤压力相对分散。
不过,如果小肠穿孔,则会导致消化液和食糜进入腹腔,造成腹膜炎等感染。
大肠穿孔:危险指数★★★☆
成人大肠约1.2—2米,包括升结肠、降结肠、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等,主要接收经过小肠消化吸收后的食糜残渣,因此大肠内的细菌相对较多,一旦出现穿孔,进入腹腔的细菌也更多,造成腹膜炎等感染的几率和严重程度也会相对较大。
而升结肠、降结肠等还与腹腔相连,如相连的这端被刺穿,还有可能导致大出血、脓肿,甚至脓毒血症,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