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怎么回事?记者赶到杭州市中医院找到了当事医生。

医生一头雾水:我什么时候被患者嫌弃了?
这位一开始被患者各种嫌弃的医生叫梁志鹏,是市中医院的一位麻醉科医生,主攻疼痛治疗。一见面,发现梁医生果然够年轻:一副黑框眼镜、简洁的短头、皮肤也略显白嫩。虽然梁医生自曝已经36岁了,不过就这相貌,说他刚毕业不久也完全没问题。无怪乎会被患者认为太年轻没经验。
“我近期什么时候被患者嫌弃了?”梁医生说刚收到信时,自己一头雾水,因为完全不记得近期和哪位患者有过不愉快。
据患者的署名,查找病历后,梁医生才回忆起这位患者。梁医生告诉记者,患者当时只是手术前比较焦虑,询问的比较仔细,但对自己的言语并没有过分,所以自己一时没想起,也很诧异会收到道歉信。
腰椎间盘突出住院,“痛得不能走路”
写道歉信的患者叫郭忠华,43岁,从事家电维修行业。因为工作原因,郭先生常常需要弯腰弓背,所以患了腰椎间盘突出。半个月前,郭先生被诊断为腰部第四、五节、腰骶部椎间盘突出症而住院。
“太痛苦了,当时入院时,我已经像个残疾人了,不能行走,不能上厕所,晚上睡觉也是剧痛。”电话联系郭先生时,他对发病时的痛苦仍心有余悸。
尽管病情很严重,但郭先生还是想保守治疗。郭先生的经管医生推拿科的唐君医生说,于是他们给病人做推拿、小针刀、理疗、输液、外用药物等治疗,还和麻醉科联手用硬膜外给药来治疗和缓解病人的症状。
而梁志鹏等麻醉科医生就是负责为患者进行“硬膜外给药”。简单的说就是把营养神经、消炎止痛、局部麻醉等各种药物通过一个小管子精确送到腰椎的病变部位。
换了个帅哥医生,患者心里打鼓,各种询问和嫌弃
整个治疗过程中,“硬膜外给药”需要做好几次。1月4日下午2点,郭先生第三次做这个治疗,那天轮到给他操作的正是梁志鹏医生。
郭先生当时究竟怎么个无理?他不好意思地说,反正就是各种问的很仔细,各种嫌弃,不想让梁医生给他手术。
“原先两次都不是梁医生做的,所以这次一看换了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医生,当时心里就有点毛,然后他帮我摆体位时,前两次都是右腿下,左腿上,可这次正好相反。”郭先生心里就开始打鼓了,会不会是实习生啊,怎么这样年轻啊,等一下手术失败怎么办……
“一般患者在手术前都会比较焦虑,所以都会问得很仔细,有的问题还会重复询问。”梁医生说,郭先生是局部麻醉的微创手术,意识是清醒的,这类患者术前肯定是焦虑的,问得问题多一点、详细些很正常,自己并没有感到意外,在充分解释、树立患者信心后,郭先生很配合,手术也很顺利。
患者夸神奇疗效,梁医生:团队功劳,我只是恰好在这个节点上
至于操作方法不同,则视每个医生的习惯和熟练情况。“给药的方法有好几种,目的都是把药物送到病变部位。我详细看了他的病程记录,非常适合做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这个治疗方法目前全世界都通用。”
没想到,当天晚上,郭先生就对自己的不信任后悔万分。“太太太神奇了,几个小时后,我就能坐起来,然后还一个人‘蹭蹭蹭’走了200米,以前连走路都要扶墙。”郭先生说他当时心里内疚极了,错怪了这个娃娃脸的帅哥医生,回到病房后他马上提笔写了这封道歉信。
不过,对于疗效显著,梁医生笑称可不全是自己的功劳。“哪有那么神奇的医术,我一做就好了?那是因为整个治疗方案和流程,推拿科和麻醉科同事做了那么多前期治疗,我恰好在后期这个节点上,效果显现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