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树森、李兰娟院士获奖团队载誉归来
浙江在线健康网01月10日讯 (记者 郑名智 通讯员 王蕊 夏燕燕)日前,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揭晓,备受瞩目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1年后再度空缺。不过,在2016年1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有一位来自浙江的科学家却获习大大两次握手祝贺。
他就是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郑树森院士,他和李兰娟院士共同领衔的“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创新团队”项目,荣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一等奖。这也是该奖项中唯一获奖的医学项目。
别不好意思问,来了解下国家科技奖的“琅琊榜”吧
郑树森、李兰娟院士团队获得的这个奖项可以说是代表着中国科技最高水平的肯定。
许多小伙伴对这个奖项的含金量可能懵懵懂懂,别急,先来了解下我国国家科技奖的“琅琊榜”。
国家科技奖项有五大类: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最高荣誉”,从2000年开始颁发,2004年和2015年两度空缺。据说,今后最高奖的评选会越来越严苛,“空缺”可能会成为常态。
其余奖项则各侧重不同领域,从奖项名称也可见一斑:自然科学奖主要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技术发明奖一般是与生产有关的新技术、产品等;而科学技术进步奖则侧重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医学临床技术大多属于这类。
别看有好几种奖,还每年都评,但想获一等奖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今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也是国家科技奖的常客:1979年,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7年,青蒿素全合成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浙江获奖项目让习大大两次握手勉励
2016年1月8日上午,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颁奖仪式开始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与获奖者们一一握手,表示祝贺。当见到郑院士和李院士时,他亲切地说:“你们都来了。”
上午10时,颁奖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郑树森院士代表团队上台领奖,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手中接过了奖状,并亲切握手。接着,习近平书记再次亲切地对郑院士说:“您获奖了。”并再次与郑院士握手,祝贺他和团队成员们获奖。
颁奖结束后,国家领导人还单独和获奖者握手祝贺,这可不寻常。两位院士团队的获奖项目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
他们用这两个武器对付“终末期肝病”
“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究竟是什么?
郑树森院士介绍,所谓的终末期肝病,包括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这些肝病病情十分凶险,病死率高达80%,而我国又是肝病高发国家,目前有各类肝病患者逾1亿余。“降低终末期肝病高病死率十分重要和迫切,也是世界性难题。”
怎么破?攻关团队的两大武器是“李氏人工肝”和“肝移植”。
别想岔了,“人工肝”可不是人造肝脏,而是类似“透析”的一种体外循环技术,用以暂时替代肝脏的解毒、蛋白质合成和部分代谢等功能,使肝细胞得以再生,恢复肝功能。
李兰娟院士说,通过人工肝治疗能减少肝移植术中出血量,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一举攻克了肝衰竭高病死率的国际难题,5年生存率由60%提高至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