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22年如一日耕耘着杭州城郊结合部的预防接种;她,待人亲切、技术过硬,如今每天要为一百多儿童接种疫苗;她,在守护儿童健康的同时却忽略了自己和家人。
她,就是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医生何芳。有着朴素的名字,做着平凡的工作,心系儿童健康,积极探索互联网+预防接种新模式。
她服务的辖区常住人口有20多万,每年新出生儿童高达3200多人,这也意味着,她的团队每年要接种十万余针次,每人每天最多接种一百五十余针次,工作量之繁重可想而知。
“把依法规范、优质高效的接种服务带给每位儿童”
当年,加上何芳,整个三墩镇预防保健科就4个人,因此作为科长的她,先是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接种团队建设和规章制度建立上。
业务技术能力精湛,预防接种操作规范,都说何芳带领的是一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团队,殊不知她曾多少次组织团队进行集中学习、交流、探索,如何更安全地为孩子提供疫苗接种服务,如何更方便地向辖区居民普及疫苗接种知识,如何减少家长们等候接种的时间……每一场各抒己见的讨论与反思,每一次实事求是的行动,带来的是接种服务能力的步步提升。
而在规章制度的建立上,何芳采取的是刚柔并济的方式。“我们预防接种的流程是预约通知,预检、登记、告知、签署知情同意书,实施接种,留观30分钟无反应后才可离开。”何芳介绍,但在多年的预防接种工作中,她也碰到不少被家长误解的情况。
此时她会怎么办呢?一个不变的原则,工作规范和程序不可随意更改,但作为接种医生她一定会耐心地一遍一遍地解释,直到家长满意。因为破坏规范轻而易举,建立起来却不容易,只有建立规范,才能将优质、高效的接种服务带给每一位儿童。
“让预防接种工作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把健康带进千家万户”
不过,高峰时段接种针次的攀升依旧让何芳及其团队不堪重负,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让疫苗接种像医院挂号那样分时精准预约?何芳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不久,西湖区开通的支付宝疫苗接种预约平台,让她心里的这块石头很快落了地。手机在线预约、接种档案查询、医生家长互动交流……当时何芳就想到,这么个“好东西”不仅可以实现分时预约、接种,减轻接种医生工作压力,减少纠纷,更是将原来单向、单一的服务升级到多向、互动、自助服务的新模式。“孩子近期打什么疫苗?哪些疫苗是需要自费的?接种完后出现反应该如何处理?”以往困扰家长们的问题通过它都能一目了然。
起初因为不熟悉预约平台的使用操作,何芳不仅天天自己琢磨,更是向单位年轻的同事、念高中的女儿请教。为了带领三墩镇的疫苗接种跨上移动互联网这匹黑马,她尽可能让镇上的每位家长都知道这一预约平台,除了发动团队、单位同事宣传,恨不得挨家挨户上门“游说”,分发使用手册。现在看来,三墩镇的疫苗接种已成为依法规范、优质高效服务的典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宗旨从未改变。

在何芳眼里,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是一种态度,预防接种需要“爱心、细心、责任心”,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手机号向所有家长公开。因此她的女儿曾几次因妈妈突然不顾自己而抱怨,但如今也成为习惯。
像在炒菜做饭的时候,油已下锅,却还要先顾着给心急火燎的家长解答各种问题;像在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期间,白天到学校接种,晚上还要去流动人口多的村摸底调查,设立临时接种点,她说“一个都不能少”。
为了搭建与家长们交流的桥梁,填补免疫知识空白,2008年,何芳还率先在西湖区开展“妈妈班”育儿课堂,将育儿知识、预防接种知识和政策信息第一时间传达给孩子家长。
但细心的何芳还发现,很多年轻家长都习惯使用智能手机,何不做个“互联网+妈妈班”,让不方便到现场听课的家长也能接受相关信息?
于是,三墩妈妈知识讲座的微信平台应运而生。接种常识、传染病预防知识、接种流程等各项咨询应有尽有、定期推送。截至目前,平台的粉丝数已经超过了3000人。
“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确实拉近了和家长们的距离。”对于苦心经营取得的成就,何芳很欣慰。但很多人不知道,她私下费尽周折找过技术公司,向他们请教、熬夜学习。
“最后没能陪伴母亲一程,是她心里永远的痛”
但谁能想到,看似“女强人”的何芳心里却有道伤疤,那是从2013年3月8日那天晚上开始形成的。因母亲在膀胱癌晚期发生癌细胞转移全身疼痛,本已匆匆赶回老家的她,却因同事腿伤单位人手实在不够,又不得不提前一日返回杭州。

“那天6点到家,晚上11点哥哥就电话过来说妈妈走了。”何芳说着便开始哽咽,眉头紧蹙,许久不作声。因为内心的自责,之后的何芳睡觉便经常会梦到母亲,她是家里唯一学医的女儿。
“妈妈生前非常疼爱我,但即便这样,在她最痛苦的时候离开她,没能陪伴她最后一程,这辈子都无法原谅自己”。工作压力大,加上对母亲的无法释怀,何芳自己也在2013年底被查出患有甲状腺恶性肿瘤。
不过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她却不把自己当成病人看,按何芳的话说“我很乐观的”。“乐观”到什么程度——因手术影响声音嘶哑的她,在术后第10天便回到工作岗位,因那段时间禽流感疫情爆发,她甚至在半夜还联系消杀公司到辖区菜场进行消杀,第二天照常上班,和科室同事到社区进行健康教育。
的确,经历过精神与病痛双重折磨的她,如今依然不知疲倦、默默无闻地耕耘在她热爱的预防接种岗位上,同事们依旧能在她脸上看到自信与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