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他们是来复诊的。经过手术治疗和长期坚持不懈的康复训练,天天的视力已经达到了0.5。
一直以来,儿童白内障手术的复杂性及其围手术期处理的高难度,都是白内障手术医生职业生涯的挑战。据研究显示,在我国婴幼儿盲中,约有10%~38.8%与先天性白内障有关,占失明原因的第二位。
“一般认为,小儿严重白内障,4月前治疗,弱视还是可逆的,时间过长会造成难以挽救的弱视,终生不能获得良好视力。”赵云娥教授说。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她对治疗儿童白内障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规范化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治疗后视力达到0.5
2011年,赵云娥第一次看到天天时,他才3个月大。这个来自山东的小宝宝白内障混浊程度很严重,如果不尽早手术,就将影响光线进入眼睛。如果眼睛一直得不到正常的光和图像的刺激,就极易造成斜视、弱视等问题。
“我们必须通过手术把这块挡住光线的混浊切除,这样天天才有机会重新获得光明。”赵教授说,“这个手术是微创的,我们只是在宝宝黑眼珠边上开两个1mm的小口子,特殊的眼科器械进入眼内,就可以高效安全地把混浊切除。”
手术后,天天的眼内混浊完全切除,瞳孔区又恢复乌黑透亮。
经过2年的康复训练,天天的眼轴发育接近成人水平,赵教授又为其植入了人工晶状体。考虑到孩子年纪还小,以后用眼的时间还很长,赵教授还为其进行了囊袋重建,再将人工晶体植入于囊袋内。
“虽然手术很顺利,但是现在天天的视力达到了0.5,与患者及家属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积极的弱视训练来恢复视功能有关。”赵教授说,对于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只是治疗的第一步,之后的屈光矫正、弱视训练以及定期检查更是一项艰巨而意义重大的任务。孩子术后视力和视功能的重建、提高,需要眼科医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另外,赵教授强调,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可以是单眼的,只影响患眼的视力,孩子双眼同时视物还是能看得见的。婴幼儿早期又不会表达自己的视力是否清晰,家长如果比较粗心,就会导致使某些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不能及早被发现。
所以,在孩子出生后3个月左右,就应该去医院给孩子做个筛查,对早期发现先天性白内障至关重要。
浙江省眼科医院白内障中心主任赵云娥
还更多人一个清晰世界
现在,由她所带领的儿童晶状体病学科已被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列为创新学科,“一直以来,业内对儿童白内障的治疗都没有规范的治疗和康复方案,我想尽自己所能来弥补这块空白。”
为了做到这一点,她一直在不断勇攀学术高峰。
2005年全国眼科年会上,赵云娥第一次在全国眼科界范围进行了白内障手术演示,“惊艳”全场,谁也不曾想到,这精准而果断、冷静而凌厉的手术技法背后,主刀的竟然是一个女子;
10年后,2015年她又受印度著名眼科医院SUSRUT EYE FOUNDATION邀请,做了最前沿的飞秒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散光矫正人工晶体植入术处理复杂硬核白内障的精彩演示,赢得了与会国际同仁的高度赞赏。
从容淡定的背后,是她技术的扎实打底。2003年,她开始先于行业做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让患者实现同时看远看近的视觉功能;2007年,她开始开展散光矫正人工晶体植入;2015年,她又率先掌握开展导航技术引导的散光矫正人工晶体植入术。
“只要人足够老,就一定会得白内障”,一句话似乎道出了许多老人的困境:人到老年,儿孙满堂,终于可以享福了,可眼睛却看不清了。
而赵云娥正在做的,就是想尽可能还更多人一个清晰、美好的世界。在她心里,一直藏着一个细微时刻:一次她给一个双目失明很多年的农村老奶奶做好手术,她把灯移开,凑近老人问了一句:阿婆,看见我了吗?老奶奶说:看见了!
阿婆被轮椅推着回病区路上一直到处看,不停地说:哎,我都看见了,都看见了……
专家介绍
赵云娥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副院长,杭州院区白内障专科主任、屈光手术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专家会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白内障学组委员,温州市跨世纪551工程人才,杭州市江干区政协委员。
从事眼科专业20余年,曾赴澳洲亚历山大公主医院眼科中心访问进修,擅长白内障、角膜病、青光眼、屈光不正等眼前节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复杂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及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特殊疑难屈光异常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部级课题多项;曾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在IOVS、AJO、JCRS等SCI收录杂志及中华系列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