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区新丰镇陈阿姨的女儿小夏,一年前与邻村的小王结婚,现已有一个10个月大的孩子。
小王和小夏结婚后不久,看到别人都陆陆续续买了车,羡慕之外也有了买车代步的想法。由于所有的积蓄加起来还缺一点,于是小王向丈母娘借了2万元添置了小轿车。
见出嫁女儿辛苦
岳母和女婿结怨
今年8月,小王携妻儿到丈母娘家做客,在闲聊中,陈阿姨有意无意地责怪女婿小王结婚后没有照顾好老婆孩子,很多时间都花在外面的“小朋友”身上,对家里的事情关心太少,使得自己女儿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很辛苦。一开始,小王也没有听出些什么,只是觉得一个长辈在叮嘱晚辈。
后来时间久了,小王感觉不对劲,丈母娘很明显在数落自己,老婆在自己家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小王开始辩解,然后就你一句我一句针锋相对起来,最后演变成了吵架。当时小王就要带着妻子、孩子回家。但是,在气头上的陈阿姨却突然要求他马上还钱,否则就把孩子“扣”下。一时拿不出钱的小王只好闷闷不乐独自回家。
回到家后,小王越想越不是滋味,孩子那么小,却被丈母娘作为还钱的“抵押物”。第二天傍晚,小王悄悄来到丈母娘家,趁其不注意,抱起孩子就跑。刚跑几步,陈阿姨发现追了过来,首先是口角之争,后来由于两人火气越来越大,双方还发生了拉扯。邻居们见状,纷纷上前劝解,好不容易把两人拉开,才制止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小王和丈母娘陈阿姨却结下了怨。
老娘舅两面劝导
解开纠纷“疙瘩”
9月中旬的一天,小王来到镇调委会,要求帮助他要回孩子。老娘舅吴子文和陈连荣认真听取了小王的要求后,开始向陈阿姨了解详细情况,并分头调查,想让他们言归于好,和睦相处。
老娘舅吴子文耐心开导小王:“当初老人慷慨借钱,让你买了车,你应该感激老人,况且老人挣钱也不容易。小夏是陈阿姨的独生女,从小就呵护备至,当然不希望女儿成家后过得这么辛苦,爱女之心人皆有之,就像你一样,很疼惜自己的孩子啊!再说孩子是老人的亲外孙,她疼都来不及,不可能让孩子受委屈。”
在陈阿姨这边,老娘舅陈连荣劝解老人:“女儿女婿现在经济不宽裕,当时你心疼他们,借钱给他们买车子,现在女儿女婿还要过日子,不仅要养家,还要养孩子、养车子,开销很大。单单奶粉钱一个月就要千把块,让他们一下子还钱,一时肯定有困难。再说,你也不是真的要叫他们马上还,还不是嘴上说说的吗?发生矛盾也不是因为什么大事,矛盾只是一时的,一家人今后还要见面。你和女婿闹得不开心,最难过的还不是你女儿吗?她夹在中间难做人啊!你辛辛苦苦把她养大,还不是希望她能过得幸福吗?孩子在你这儿住,有你照料是没有问题,但是这样使得孩子母亲天天往娘家跑,住在娘家,这样一来势必影响他们小夫妻的感情。你愿意看到他们夫妻分离吗?再说,你将孩子作为‘抵押物’本身也是违法的。”听了老娘舅的话,陈阿姨也渐渐冷静下来。
就这样,在两位老娘舅不厌其烦地劝解下,双方终于坐下来,达成了如下协议:小王在一年内分三次还清所有欠款。过了几天,老娘舅陪同小王到陈阿姨家接孩子,陈阿姨还备了一桌饭菜。老娘舅看着他们一家人和好如初,心里暖暖的。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老娘舅有话说
家庭矛盾的起因很多,但关键问题往往只有一两个。在这起案件中,陈阿姨是心疼女儿才数落了女婿,小王也是因为孩子被“扣押”才心情不悦,是大家都心疼自己的孩子而引发矛盾的,所以还钱并不是最主要的矛盾。因此两位老娘舅并没有在劝解还钱上多下工夫,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让对方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后互相谅解”这一点上。正是抓住了这个关键点,才使得这起纠纷圆满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