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6月26日),浙江省疾控中心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级疾控中心在加强常规疫情监测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洪涝灾害相关传染病疫情监测与风险评估,及时发布疾病防控预警,做好政府部门的技术参谋,并提出疾病防控相关对策和建议。通知还要求,各级疾控中心应视情况及时启动灾后防病应急响应,组建应急小分队,做好消杀药品等应急物资和健康教育资料储备,加强应急值守。
目前,省疾控中心已组建11支应急小分队,包括传染病防控及消毒杀虫、环境与食品卫生、疾病监测与疫情分析、健康教育等多个专业,随时赶赴有需要的地方开展灾后防病工作。



洪涝灾害后,如何避免“病从口入”?
暴雨袭击后会形成局部洪涝灾害严重的现象,各种饮用水源和食物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容易引发肠炎、痢疾、伤寒、甲型肝炎、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等自然疫源性疾病。
为预防传染性疾病发生,避免“病从口入”,疾控专家提醒公众尤其是灾区居民,重点注意以下事项:
1.饮水卫生:不喝被洪水污染的水,不用洪水污染的水加工制作的食品;装水的缸、桶、锅、盆等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瓶装水运输方便,水质安全,可用于解决应急饮水问题;水车供水时,需由专人负责,注意饮水消毒,确保安全。
2.食品卫生:不食用被水淹过、腐烂的蔬菜、水果,不食用来源不明、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罐头类食品应当密封完好,并用洁净水清洗外包装后方可打开食用;不吃隔夜或变质的食品;不吃有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味道异常的食品;不食用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冰箱内食品须煮熟后再食用;被洪水淹过的食品容器、工具若要再使用,必须先清洗消毒;食用固定包装的即食食品(饼干、方便面、瓶装水)时,要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是否被污染、是否在保质期内等。
3.环境卫生:暴雨过后,室内、居住环境等如被水淹渍,一般不需要大面积消毒;对于受粪水、污物严重污染的居室环境和日常生活用品可作相应的预防性消毒外,一般环境主要是清扫卫生,不必使用消毒剂消毒;此外,需要做好防蝇灭蝇,防鼠灭鼠,灭螨防螨,防蚊灭蚊,应以生态环境治理为主,辅以个人防护、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搞好清洁卫生,首先要清除灾后沉积淤泥、填平洼地,翻盆倒罐,消除蚊蝇孳生地,尤其应对牲畜尸体、生活垃圾、粪便等及时填埋、覆盖;另外,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与虫媒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