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62岁的于先生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接受了一种名为“David手术”的治疗,医生用人工血管替换了病变的主动脉根部,也保留了他的主动脉瓣膜,于先生身上的“定时炸弹”被拆除后,以后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于先生家住宁波某县,患高血压10多年,平时没有明显不适。不久前,他在体检时被查出主动脉根部扩张症,主动脉根部已经膨张至6X6厘米(正常人3X3厘米),导致血管瘤形成和瓣膜关闭不全。
当地医生告诉他,这样的病况需要手术。但按常规手术,医生用人工血管替换患者的病变血管,并需要用人工瓣膜替换病人的主动脉瓣,术后将要面对终身抗凝或者15年后再做一次心脏手术的风险。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于先生决定到杭州的医院试试。
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崔勇主任详细评估了他的病情后,将医院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介绍给他。崔勇说,因为病人年龄在60岁左右,处于一个尴尬的阶段,常规的手术方法无论替换何种瓣膜,都会对病人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David手术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
6月中旬,于先生接受了David手术,术后恢复过程也比较顺利,今天,于先生高高兴兴地出院了。
崔勇主任正在对于先生做出院叮嘱
崔勇主任介绍,主动脉根部血管瘤发生的内因是患者的基因问题,而外因则与高血压长期冲击“推波助澜”有关。“常规手术中受到牵连的是主动脉瓣膜,由3片瓣叶构成,作用相当于一扇门。有些患者瓣膜正常或病变较轻,但常规手术则将主动脉瓣膜一并置换为人工瓣膜,好比‘凶疾长在门框,将门框与门一起换调’。”崔勇表示,David手术是著名加拿大心脏外科医生Tirone David发明的一种特殊的手术方法,它最明显的优点是可以在保留病人自己瓣膜的情况下对病变进行修复,患者术后无需服药和再次手术,可达到与正常人相似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但由于David手术在技术上非常复杂,难度很大,素有心血管外科“金字塔顶尖手术”之称,在国内还鲜有医院能够独立完成。浙江省人民医院目前已完成了4例该项手术,患者术后近、中期效果良好。
崔勇主任提醒,主动脉血管瘤患者大多患有高血压,因此控制好血压十分重要。尽管夏天并非是高血压发病的高峰季节,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仍会有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可能。同时,主动脉血管瘤患者运动后出现胸闷、气急等症状要引起警惕,及时去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