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巡查频率,消除风险隐患,三门县局推行高风险餐饮单位全员巡查模式,落实责任,科学监管,实现监督管理网格化、制度化、公开化。目前,全县366家高风险餐饮单位推行全员巡查模式,覆盖率100%,立案18起,公布首批红黑榜企业各5家,成效明显。 一是网格化监管,变“单线作战”为“全员作战”。按照《生产经营风险管理办法》,全面梳理出包括大型餐馆、学校食堂(包括托幼机构食堂)、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等366家高风险餐饮单位,并建立“一户一档”台账。对366家高风险餐饮单位建立网格责任清单,全局248名干部职工100%纳入日常监管队伍,并落实“一户一员三责”,即一个经营户明确一名监管人员,其分管领导、所在单位负责人相对应共同承担监管责任)落实连带监管责任。巡查时,以科室或基层所(分局)为单位,应2名以上执法人员(AB岗)共同参加。 二是制度化监管,变“粗放巡查”为“精准监管”。按照“市场监管的风险在哪里,餐饮监管重心就在哪里”的监管思路,从高风险餐饮单位定义、全员巡查内容、流程、考核、责任追究等进行了规定,共形成15条制度。制定检查流程图,实现全员巡查频次为每月一次,联系的分管领导带队每半年巡查一次。制定全局统一的格式化监管意见表,从许可管理、信息公示、制度管理、环境卫生、设施设备、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等10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巡查时,依托移动执法设备,及时输入检查结果,并连通蓝牙打印机,当场打印签字归档,实现痕迹化巡查。 三是公开化监管,变“部门督改”为“社会监督”。按照违法行为、适用范围、违反条款、处罚依据,梳理出餐饮单位警告罚案对照表,其中有12项违法行为适用当场警告。截止目前,共下发35份当场处罚决定书。对复查不过关的及时抄告餐饮科,餐饮科审查核实后将其列入餐饮黑名单对社会进行公布。近日,通过报纸、电视、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向社会发布了首批红榜企业和黑榜企业各5家,使“红黑榜”成为群众就餐选择“风向标”。 |
|
(三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报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