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西历史街区
桥西历史街区,因位于拱宸桥西而得名,是杭州目前为数不多的集中反映大运河历史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
它的形成度过了极漫长的历史岁月,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在清末民初,达到文化鼎盛时期。“万商所聚,百货所殖”、“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1896年,随着杭州开埠,桥西历史街区见证着杭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风起云涌。上至豪商巨贾,下至贩夫走卒,不同阶层的人群聚集于此,桥西直街沿河往南排布着各种店铺:杂货店、酱园、客栈、茶店、剃头店,以及码头、仓库、航运公司等,街区、里弄商贸兴隆;戏曲、庙会文化盛行,谭鑫培、周信芳等戏剧大师都曾在这里献艺,而盖叫天更是发迹于拱宸桥,并盛极一时;街道上戏曲声、叫好声、叫卖声此起彼伏,熙熙攘攘,蔚为大观;吉祥寺弄、如意里、敬胜里、同和里、通源里等一直都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居住区;财神庙和张大仙庙,今天依然延续着往日旺盛的香火;而高家花园,是由被称为“浙江最早的民族工业”的通益公纱厂的经理、晚清大臣李鸿章亲戚高懿丞所建。
新中国成立后,桥西仍然是杭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至今,桥西历史街区以文物保护的形式仍保留着一大批珍贵的近现代工业遗存。当时城市建设的风貌特点、历史遗存如今都尚有很好的保存和延续。近现代传统商业、工业、民居的厂房、仓库、商店、船埠、码头、宿舍及各种生产生活用具都还能清晰地得到展现。而最令人欣慰的是,虽然街区中不少建筑得到整理,但原住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饮食、礼仪、民俗及市井文化仍在这个历史街区中留下极深重的烙印。
2007年,桥西历史街区保护修缮工作全面启动。2010年,桥西历史街区顺利开街,在“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品质至上”等七大理念的指导下,过去的厂房、仓库、老建筑,变身为国家级博物馆群;古朴的国医国药街,与典雅的餐厅、咖啡馆、书店和谐相融;原住民回迁家园,眼见粉墙黛瓦,感慨万千。桥西历史街区完美呈现出“倚河而居、倚河而业、倚河而游”的生态人文特色街区,成为人们了解运河文化、杭州历史与桥西历史文化的活态读本。桥西历史街区,在人与河、传统与现代、时间与空间彼此的交融中相互滋养,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活态体现与发扬。
十几年前,李宗盛一曲《最近比较烦》走红,没想到十几年后的我们还是这么烦。“没有不会谢的花,没有不会退的浪,没有不会暗的光,你在烦恼什么呢?”——苏打绿的一首《你在烦恼什么》最近又在人群中传唱开来。
“烦死了……烦透了……烦着呢……”如今同学聚会、闺蜜聊天、同事吃饭,“烦”这个话题一直脱不开。你知道吗?@百度知道 近日在微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天有230万网友访问有关“烦恼”的话题!有这么烦吗?到底烦什么?谁最烦?……活生生的数据摆在那儿:经“最烦恼省市”PK,北京、上海名列前两名,而浙江“荣居”第三。在所有烦恼中因情最烦,男人烦女人也烦,结婚的烦单身的也烦……总之,说起来就好烦。
正在看微信的你,又在烦恼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