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年4月15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拍摄的月全食过程中的月亮。
10月8日,农历九月十五,又是一个月圆之夜。不同的是,它将迎来一次罕见的月全食天象奇观。天文专家表示,这不是今年第一次月全食,但这次月全食对中国的观测者来说,是今年能观察到的唯一一次食现象,而且我国全境观测条件都非常不错,不容错过。届时,只要天气晴朗,我国几乎所有地区都能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挂夜空的迷人景象。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本次月全食的初亏为北京时间8日17时14分,食既为18时25分,生光时刻为19时25分,复圆时刻为20时35分。其中,最精彩的全食时间长达近1小时。“本次月全食最大的特点就是我国几乎全境可看‘带食月出’。”之前一次月全食发生在4月15日,但是,月亮还没升起来,月全食就已经接近尾声。
我国公众上一次迎来观测条件不错的月全食是2011年12月10日,下一次是2015年4月4日。
为什么月食发生在满月之时?
为什么月食总是发生在满月之时?
据专家介绍,发生月食的条件是,月球必须位于地球的背日方向(地影所在的方向),即位于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在一个朔望月(29.53059天)内,只有逢“望”的日期,月球才有可能位于地影所在的方向。因此,满月是发生月食的必要条件。
但是,大多数望日都不发生月食,这是因为:“望”只表明日月的黄经相差180度,而要发生月食的天象,还须要它们的黄纬相等(或相近)。这就要求月球和太阳同时位于黄白交点或其附近。如果日月相冲时,二者却不在黄白交点附近,那么,逢“望”时的月球也只是从地影顶端的南北越过而不进入地球本影。
为什么月亮会变“红”?
月全食时,月亮并不会完全消失,而会呈现出古铜色,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红月亮”。月全食时,月亮为何会变身为“红月亮”呢?
天文专家解释说,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颜色的光线混合成的。当太阳光经过地球上的大气层被折射到地球背后影子里去的时候,它们都受到大气层中极其微小的大气分子的散射和吸收。
像黄、绿、蓝、靛、紫等色的光波比较短,在大气中受到的散射影响比较大,它们大部分都向四面八方散射掉了;红色的光线波长比较长,受到散射的影响不大,可以通过大气层穿透出去,折射到躲在地球影子后面的月亮上。所以,在月全食时,公众看到的月亮是暗红色的,即所谓的“红月亮”。
教你几招
如何与“红月亮”合影?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表示,相比于日全食,月全食观测起来相对容易得多,只要天气晴朗,我国公众只需找个视野开阔的地方,凭借肉眼就可以观测到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
喜欢天体摄影的公众,可提前准备好相机,数码或胶片的都可以,来一张与“红月亮”带地景的特色合影,名胜古迹、标志性建筑物都是很好的素材。如果想拍摄近处人物与月全食的合影的话,可以适当使用闪光灯补光。
怎样才能拍“月食葫芦串”?
专家称,要想拍摄“月食葫芦串”,需选用能连续在同一幅画面中多次曝光的相机和广角镜头,并准备好三脚架来固定相机,每隔15分钟左右拍一次,就可以得到“月食葫芦串”的独特效果。当然也可以采用后期叠加的处理方法,把月全食的整个过程呈现在一张照片上。
“专业的观测设备可以给公众提供新鲜的视觉体验: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地影如何一点点地蚕食月亮,还能欣赏到月面上的复杂月貌。”史志成说。
综合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