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重阳节”。这个节日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登高、赏菊、插茱萸这些传统民俗活动,更是一份尊敬老人、孝顺老人的传统美德。
毛信悦今年已经97岁,有三儿三女,如今已经四世同堂,是一个有37口人的大家庭。从2003年开始,儿子女儿加上媳妇女婿12个人轮流24小时值班照顾老父亲。
昨天,记者走进了毛信悦老人的家中,向老人求教长寿健康的“秘诀”。老人说要“想得开”,但记者觉得子女孝顺才是真正的原因。
老人的生活
身体健康,到现在衣服还是坚持自己洗
虽说97岁了,可毛信悦老人却有着子女都羡慕的身体:除了伤风咳嗽,听力有些下降,掉了几颗牙齿,没有糖尿病,没有三高,看书看报不需要戴眼镜,每年体检,什么病都没有。
走进老人的房间,当中是老人睡的床。床上的被子平平整整的铺在床上,一看就是认真收拾过的,整个房间都是整整齐齐的。“这些都是我爸爸自己收拾的。”老人的大儿子告诉告诉记者。
不仅仅是收拾自己的房间,到现在,老人连自己的衣服都坚持自己洗。“小一点的衣服我们也就让他自己去洗了,因为洗这点衣服不需要太费力,刚好也可以让他稍微运动一下。”
老人是怎么保持这样的健康身体呢?老人摆摆手,笑着对记者说:“就想得开,不要去想烦恼。”
子女的安排
12个子女轮流排班,24小时照顾老父亲
在老人的外甥桂其中眼中,舅舅的一生可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但是他有和睦的家庭,以及一群孝顺的子女,这是让多少人羡慕不来的。
老人的三儿三女,加上媳妇女婿,总共12个人,现在大家每天轮流值班,24小时照顾父亲。
2003年,老母亲去世,想着老父亲一个人住,老人的子女们就开始轮流照顾父亲了。“我礼拜二休息,礼拜二就我来照顾吧。”二女儿说。“那我礼拜四好了,礼拜四我调休。”二儿子说。
由于大家都还要上班,当时就根据每个人的调休情况排好了一个“照顾父亲值班表”。没想到,这值班表一排就一直用了11年。
为了方便照顾父亲,12个子女一起出钱为老人在飞虹新村买了一套房子,因为大家都住在这附近。房子不算太大,两室一厅,一个房间老人住,另一个房间就是当晚值班的子女住。
每天早上五点多,老人起床,自己洗漱完毕,就在家里来回走几圈锻炼身体。6点,晚上在这里陪夜的子女就要起床,去为老人买早饭。
等老人吃完早饭,陪夜的子女差不多要上班,而第二天轮到值班的子女也买好了菜来交接班。一天24小时,基本上都不让老人独自在家。
相互关爱的一家人
一个电话,子女15分钟内全部赶到
老人身体很好,子女们也不需要为这方面担心。但两年前的一次意外,让他们至今想起来都挺紧张的,“这可是他最严重的一次生病了。”
两年前的一天晚上十点多,老人起身上厕所,结果因为地上有水,老人在浴室滑到了。当天晚上陪夜的是二女儿。她听到响声马上冲出房间,结果就看到父亲躺在地上,表情十分痛苦。
她马上给兄弟姐妹们打电话。15分钟内,家在江东、海曙、鄞州的8个子女全部赶到。近一点的直接用跑的,远一点的骑车、开车或打的。大家再赶紧想办法将老人送到了第六医院救治。
经过医生诊断,老人尾椎骨骨裂,在床上躺了四五个月。
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子女们原本有请保姆的打算,但是因为父亲不喜欢,最后也就作罢了。“哪个家庭没有点小矛盾,但是在父亲的事,我们绝对不会有争执!”
“孝敬老人本来就是应该的,小时候爸爸妈妈也都是这么教的,这个还能有为什么呢!”当记者问起大家为什们能坚持照顾老人这么久时,子女的回答让记者觉得这个问题确实没什么意义。
如今,老人虽然多数时间呆在家里,但有这么一群孝顺的子女陪在身边,生活当然不会乏味。我们也希望老人一家人能够就这样健健康康、幸幸福福的生活下去。(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