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属于实践中,孩子快 4 岁,法国。幼儿园中班,所处地区为法国一个风景超美但是方圆数十公里没有什么大城市的中世纪风景保留区,所以首先是本地就罕有中国人,更不用说中文环境,中文学校,假期时间不长,所以比较少回国,孩子从出生起就是我们自己两个人带,从来没考虑过放回国让长辈带。
总的来说,子女的中文教育问题,感觉取决于两个方面,孩子自身的语言能力和兴趣,父母的期望水平。如果父母对子女的中文水平期望过高,听说读写样样精通,子女的语言能力又一般的话,失望肯定是很大的。
首先要明确一点,对在海外出生的华人子女而言,母语,并不必然是汉语,有一种理论认为,幼年期间的主要“教育语言”,才是真正的母语。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对他们来说,所在国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里面大家都说的话,才是他们的母语。中文对他们来说,最高的标准也就是“我作为中国人后裔所说的话”,也就是对她自己的身份认同,这已经非常成功了;次之,是“家里人所说的话”,这是家庭认同,或者说是一种家规和习惯,比前者要被动一些;最次是“中文学校里面教的话”,这基本上就降到了和其他非母语外语一样的境地……
就我来说,我肯定是想避免让中文完全沦为和英语一样的位置(她的母语是法语),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让一个 4 岁的孩子能够完全认同她的身份和语言的方法(可能太早了),所以现在基本上纠结在第二种状况中。
1、在家里面要求她使用中文,最低是做到我们自己对她只说中文(同时也要顾及她的法语水平,比如鼓励她在学校多讲话,及时纠正她明显的法语语法错误)。说中文就打手,在这个年龄操作性很低,会造成严重的亲子关系紧张和不利影响,因为首先是她在学校里面学到的很多新东西,她根本就不知道中文怎么说,其次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诉求都很简单粗暴。所以操作性强矛盾较少的方法是:不厌其烦的将她说的法语变成中文,并且要求她再说一遍,尤其是当她提出某项请求的时候,不用中文是得不到请求的回应的。
2、创造环境和珍惜环境。小家伙在学校,早 8 点半到晚 7 点,听到的说道的都是法语,虽然有些杯水车薪,但是我们作为父母还是必须要争夺这个语言环境的阵地,这块阵地不大,晚 7 点到 9 点,以及周末两天,假期等等,在这个时间段内,尽可能的多陪伴她,和她用中文交流等等。最糟糕的父母,就是一方面各种不陪,要求小朋友自己“安安静静的独自玩耍”,不吵父母,一方面又要求她中文流利,严守说中文的家规。这不是搞笑吗?说白了还是自己懒,然后让孩子来承受自己懒的后果,施罚者还是这个懒得要死的自己。
3、实在没法陪的时候,还是要多利用一下现代的多媒体。选择好合适的节目或者游戏,其实往往还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这个方法,必须有配合的规则,就是看什么,玩什么,什么时候,多久,都是父母说了算。
4、最后一点是,可能的情况下,时不时的主动和学校联系,志愿给孩子们上一堂中文课,自己的孩子可以直接参与,也可以旁听,增加她的身份认同感。
第一点,就是执行的力度比较难把握,但是我现在觉得适当的严格是应当的,也是一种对人的尊重,法国这边西班牙人,意大利人的后裔,通常母国语言也都掌握得很好,当然他们本身也和法语差别不大,但是家庭理念还是一样的,就是父母说什么语言,子女也要说什么语言。
第二点上,我们现在是通过海淘找些国内的书,饭后睡前,根据她的兴趣读读看看。4 岁的孩子对新鲜事务是有动力的,适当的还要采取一点欲擒故纵的方法,“限制”她学习的时间。
第三点比我想象的要复杂一些,在没有上幼儿园之前,姑娘一直看的是巧虎,从里面确实也学到了不少中国的东西和中文的表达,以及各种歌曲,幼儿园到了小班以后就麻烦一些了,她更偏好看一些法语的动画和节目,唱法语的儿歌(学校生活抢夺阵地……),要看 ours brun,要看 chupie,要看 peppa,不要看巧虎……主要是中文动画片,关于 4-6 岁幼儿园的日常生活的,制作的比较一般,巧虎之类的说教味还是太重,不知道各位有什么推荐?
第四条,没法常用的大招,不过用过一次,小姑娘就会常常说,我是中国人,我爸爸会讲中文(用法语)。
抛砖引玉。
另外关于外国人学校的问题,感觉并不是这些国家的海外公民在任何国家都会找对应的外国人学校,比如我就没有怎么见过在法国的日本人学校,德国学校,英国学校,有,但是不普遍,绝大多数还是去法国的公立或者私立学校。主要原因是法国学校根本就不区分身份,所有人的孩子都是一个政策,一个价格,一个标准,不管你的父母是法国人还是外国人,黑人还是白人还是黄人还是外星人,有身份还是没有身份,唯一有区分的就是父母的收入会影响饭票的价格……收入低的饭票不要钱,收入高的饭票就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