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做个称职的家庭主妇,他想生孩子,生了几个就是几个。
她想好好照顾丈夫,他去哪里自己就去哪里,跟着他走。
她想养条狗,他喜欢小动物,在澳洲的时候看到小袋鼠喜欢的不行,但没有时间去养。
她退役了。
中国体育的上一个十年,是姚明、刘翔、李娜的 10 年,也是举国体制迈向职业体育的 10 年——在更早的一段时间,足球代表整个中国迈开了改革的步伐,然而这条路走得跌跌撞撞,中国足球在职业化之后出现了太多的挫折,也并未取得体制内从业者所期望的成绩上的飞跃,篮球则在持续的职业化改革之后重新回归传统的青训体系。但体育产业应该向郎效农李元伟们致敬,如果没有他们所经历的困阻,也不会有接下来的一连串——虽然仅仅是个体——的成功。
然而,即使是个体,在从专业到职业的嫁接过程中,也都不得不面对体制内与体制外如何抉择的困境。姚明在 NBA 赛季间歇的无法得到充分休息,挂着左脚足弓的半公斤钢钉离开了篮球;刘翔在 2008 年中途退赛,被人们厉声喝道“爬也要爬到终点”。他们脱胎于体制却无法摆脱体制,他们的形象代表中国却无法代表自己,他们在职业体育中寻找自己却仍然要为自己与国家所签订的契约买单,这是他们正在经历的迷宫,也是他们理应扛起的负担。
王濛从商淡出体坛,王治郅连能否退役都由不得自己,还有更多犯禁于之人倒在了向体制挥出匕首的路上不知名姓。与之相比,李娜是幸运的,他选择完全脱离体制,而时任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的孙晋芳也同样愿意为职业化道路的改革付出努力。而人们对李娜的爱和对运动体系的误解把他们推向了对立面。李娜是举国体制的反叛者,而孙晋芳成了代表腐朽势力的卫道士,连她对体制的自我审视也成了对李娜失利的无端嘲讽,这很难说不是体制对于无端将一切都降罪于体制的人们的一种嘲弄。
李娜们的成功并不代表体制的失败,相反,他们都是体制的受益者。李娜,以及姚明和刘翔的成功,代表人才甄选,培育,传承在内一整套体系的成功。他们是整个体系塔尖的天才,所有的资源和机遇都集于他们一身。一个天才闪耀光芒,背后掩埋了一群被剥夺了机会的人的尸骨。用句老话讲,100 个人里出了一个角儿,那 99 个就没白垫进去——很残酷,但这是一个事实。
职业体育的选择权归于个人,而举国体制下的成败,是整个金字塔的成败,一个人的抉择,已经不是个人所能决定得了的了。他们通过体制获得成功,却又想脱离体制,使自己成为唯一的受益人——这是体制内部的人们所真正排斥的。职业体育的胜利,属于丁俊晖、李晓峰和熊朝忠们(有趣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反而想要进入体制,求一个好听的名分)。孙晋芳对李娜以及之后金花们放行时的不设阻碍,不能不说是李娜交了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