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目前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实习。
提起林浩的名字,许多人都会联想到“汶川抗震英雄少年”,其实,有一位名叫杨琳的小姑娘,当年也荣获“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称号。她在大地震中被埋在坍塌的教学楼下,不仅自救成功,还奋力推出了两名同学。
事后,她被送到浙江省人民医院进行了一个月的治疗。4个月前,杨琳又回到了省人民医院,而这一回她的身份是一名实习护士。
“6年前,护士阿姨们的细心照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四川后我一直和她们保持着联系,让我萌生了当护士的想法。”杨琳说。
低调的杨琳这次是悄悄回来的,如果不是为了寻找当年在杭州结识的两个小伙伴,她也没打算上报纸。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造成重大伤亡,其中有1000多名伤员转送来浙治疗。5月31日,杨琳作为第一批来浙伤员,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为期一个多月的治疗。
“杨琳是个看似羸弱却很坚强的小姑娘。”省人民医院骨科护士长、当年爱心病房护士长鈄晓凡回忆,小杨琳话不多,脸上却常常露出甜甜的微笑。地震中,杨琳的骨盆、下巴、颅骨、双脚多处被挤压砸中,但在康复训练时,她经常要求加码,总是要求,再走一圈!
医生护士得知,杨琳自幼失去父亲,母亲长年在外打工,她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平常在家还要照顾弟弟。大家对这位小姑娘由衷地怜爱,格外关照,让杨琳尽快除去身上的伤痛、淡去心灵的阴霾。
2008年7月初的一天,浙江省卫生厅、省妇联、团省委领导来医院慰问,省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才惊奇地发现,这个腼腆、瘦弱的小女孩还是一名小英雄。
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杨琳被埋在教学楼下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利用这个空间,她成功将两名同学推到安全地带,自己却被余震中滚落的石头砸中,动弹不得。当她一醒来,又勇敢地爬了出去,随即昏倒,幸好有消防官兵发现,将她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当年6月,在“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中,杨琳等20人被评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医生护士们对这位“深藏不露”的小女孩更加喜欢。7月15日,杨琳恋恋不舍地离开杭州,回都江堰休养后继续学业。
不娇气的“小英雄”让医护人员发自内心喜欢她
当年20名“小英雄”中,杨琳与林浩等四五名“小伙伴”关系比较要好,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联系。杨琳来杭实习后,林浩还顺道来看望过她。
不过,杨琳更喜欢平实的生活,热衷于现在紧张、忙碌却又普通的工作和生活。所以当2009年央视春晚向她抛出橄榄枝时,她婉言谢绝了。
而要当一名普通人其实也不易。杨琳为省钱,租住在城北半山农居房,早出晚归,上下班就得花近3小时,一天工作下来疲惫不堪。饮食也不太习惯,辣妹子遭遇“清汤寡味”,有时候听到本地话,会一下子领悟不过来。
有位护士长坦言,就技术而言,杨琳不算出众,但她很认真,努力地把工作做好。
“医生护士确实很辛苦,像急诊中心的夜班,病人不停地送进来,时常忙得一刻不停,但看到病人一个个转危为安,还是由衷地感到欣慰。” 杨琳说着4个月的实习感受,一脸兴奋。
浙江省人民医院黄东胜院长表示,欢迎热爱医护职业、品学兼优者加入省人民医院,杨琳在医院实习又与医务人员有着深厚感情,符合招录条件将优先录用。
杨琳说,当年杭州还有好多社会热心人士来医院慰问、帮助地震伤员。她印象中有一位浙工大老师,常来帮她补习落下的功课。还有两位同龄女孩,当年在朝晖中学念初二,几乎每天都到医院来看她,与她“黏”在一起。此番回杭,杨琳很想念当年的小伙伴,可是发现当年留的电话已经打不通了。
“她们的名字是马燕红、王心悦。”杨琳说。小伙伴们,如果你们也想和杨琳见个面,请联系我们吧。
每个少年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杨琳也不例外。刚评上“小英雄”时,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她笑着问众多记者,“做记者辛苦吗?我以后也想做记者。”
而这个梦想后来渐渐被医生梦取代了。
“回到四川,时常想起曾经朝夕相处的医生护士们,就会打电话发短讯给他们。而那些叔叔阿姨们也常常鼓励我。”杨琳说。
2009年元宵节,省人民医院党委陈副书记援建青川时,专程去看望了杨琳,带去了医生护士们买的运动服、书籍、糖果等等。
当年5月初,杨琳又接到省人民医院的电话。原来,临近“5.12” 一周年,在一系列抗震救灾系列报道中,医生护士们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细节:曾经在地震中盆骨受损的杨琳近来觉得不舒服,于是院方邀请杨琳来杭作一次全面体检。
再次回到省人民医院,熟悉的专家教授还有亲切的护士阿姨们,一个一个出现在她面前,小杨琳喜笑颜开。那时,她就想,长大后要当一名医务工作者,成为能带给人温暖的群体中的一员。
“高考分数差了点,我上了四川泸州医学院护理大专,离当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愿望又进了一步。” 杨琳说。
光阴似箭,今年年初,杨琳马上要实习了,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上,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浙江省人民医院。“医院爽快地接纳了我,我知道,像这样的大医院一般不接收个别、尤其是省外的护士实习,这是一种情缘。”
在杭的小伙伴们,你们还记得杨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