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给人们两支巧克力棒,其中一支贴着绿色的“营养”标识,另一支贴红色“营养”标识,人们相信绿色标识的更健康——乔纳森·舒尔特(Jonathon Schuldt),康奈尔大学社会认知与交际实验室主任。
2. “多麦”并不意味着是健康之选,人们经常把它与“全麦”混淆,但多麦只是多种谷物的混合——凯瑟琳·塔玛奇(Katherine Tallmadge),营养学家,著有《简单饮食》一书。
3. 人们很警惕人造香料,但基于越来越多的国家口味西化,自然资源或许已经不够用了。香草味来自兰花种子,但如果所有印度人同时想吃香草奶昔,供应就无法满足了。我们有办法从藻类中获得香草精,它闻起来、吃起来都与香草一模一样,你不会感到任何不同——凯莎·谢尔克(Kantha Shelke),食品科学家。
4. 许多食物中的红色来源于被碾碎的昆虫,成分列表中的“胭脂红”就是这个意思。但除去对此过敏的极少数人,这种成分并没有危害——丹尼尔·塔珀尔(Daniel Tapper),《食品揭秘》一书作者。
5. 一些食品制造商给糖分冠以其他名称,例如高果糖浆、甘蔗晶体、葡萄糖、浓缩甘蔗汁、龙舌兰蜜,等等。如果产品高糖,有些公司会故意使用几种不同的名称,以便使“糖分”不会出现在成分列表的最上面——沃尔特·威列特(Walter Willett),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
6. 除了食品中可能含有农药,包装使用的微量化学品也会渗透到食品中,塑料品也是一样——迈克尔·雅克布森(Michael Jacobson),华盛顿公众利益科学中心。
7. 许多高纤维食品含有假纤维,不像全麦或蔬菜纤维那么健康,甚至会造成胀气等胃部问题。当心成分表中的菊苣根、麦芽糊精和聚葡萄糖——罗伯特·戴维斯(Robert J. Davis),《咖啡有益》一书作者。
8. 当肉类标签上写着“未添加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这可不对。许多此类产品含有西芹粉,即大量自然硝酸盐,在转换成化学品后与传统硝酸盐并无两样——约瑟夫·斯布兰内克(Joseph Sebranek),食品科学家。
9. 人人都知道喝茶有益,但那是指新鲜的茶,而罐装茶并无多少益处——凯瑟琳·塔玛奇。
10. 纳米微粒小到可以渗入细胞壁,一些纳米微粒能延长保质期,至于是否影响身体就不得而知了。而且因为它们无需出现在成分表,不知道多少生产商在使用——布鲁斯·布拉德利(Bruce Bradley),《脂肪有益》一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