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实责任,协调联动,打好食品安全“引领拳”。
一是落实主体责任。督促学校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印制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人海报,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在学生就餐场所显著位置进行张贴公布。定期对学校食品安全新任及连任的责任人进行培训,明确工作职责,不断提升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加强部门联动。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主动与教育、人社、卫生等相关主管部门沟通,建立健全信息通报、联合执法、形势会商等协调联动机制,针对本地区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综合整治、专项治理工作,凝聚齐抓共管合力;三是开展示范创建。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建设,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建设“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1106家。开展学校食堂灭“C”行动和“明厨亮灶”建设工作,完善学校食堂硬件设备设施,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目前深圳、珠海、东莞、佛山、韶关、中山、揭阳七市已将城区C级学校食堂全部提升为B级以上,全省大部分城区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已建成“明厨亮灶”,并以中高考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中心、中央厨房为试点接入远程监控系统。
二、严格监管,综合治理,打好食品安全“组合拳”。
一是把好生产经营准入关。严格学校及其周边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将学校食堂作为全面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的首批单位,对布局流程不合理、硬件设施不齐全、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配置不到位的食堂,不得核发许可证。打击校园及其周边无证生产经营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二是开展风险隐患排查。以高(中)考、春秋季开学等期间为重点时段,以食品安全量化C级学校食堂、外包经营学校食堂、中小学校及其周边食品经营单位、“五毛”食品供货商、“五毛”食品生产加工单位为重点单位,以食用油、大米、肉及肉制品、“五毛”调味面制品为重点品种,督促学校及其周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自查,同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拉网式检查,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开展重点整治。以中小学校及其周边食品经营单位、“五毛”食品供货商、“五毛”食品生产加工单位为重点对象,以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俗称“辣条”、素牛肉、素鸡肉等)、油炸挤压膨化食品、即食豆制品、饮料、糖果(压片糖果)、膨化食品等为重点品种,开展校园及其周边“五毛”食品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进货未履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手续,生产销售“五无”食品、“两超一非”食品、过期、变质食品等违法行为。据统计,2015年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检查校园及其周边食品经营单位33800户次,检查学校内部小卖部3587户次,检查涉及的食品生产企业761户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790户次;监督抽检“五毛”食品1688批次,责令停产停业200户,查处经营环节违法案件153件,查处涉及的生产环节违法案件15件。
三、畅通渠道,广泛宣传,打好食品安全“助推拳”。
一是传统宣传“常态化”。广东省食安办、教育厅、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开展以“小手拉大手,共建食品安全校园”为主题的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重点开展“三个一”(一节食品安全教育课、一次主题班会、一期宣传栏)食品安全专题教育课。组织专家编印《中学生食品安全科普手册》、《小学生食品安全科普手册》20万册,免费向全省部分中小学生派发;编制中、小学生版《学校食品安全大讲堂》宣讲课件,组织专家向师生宣讲食品安全知识;印发6万张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海报,在全省中小学校张贴悬挂;二是电子宣传“多元化”。通过制作“食安小卫士”动漫、微电影、手绘连环画、电脑小游戏等形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利用LED滚动显示屏、“校讯通”手机平台、城市综合频道、微信平台等渠道,发布食品安全温馨提示,杜绝问题食品流入校园;三是体验宣传“创新化”。先后组织近60000名师生,参与辨别过期变质食品、现场互动学习“七步洗手法”、动手实践“鸡蛋新鲜度快速检测实验”、“农药残留速测实验”等体验活动,寓食品安全宣传于生活体验,营造“人人参与、共筑安全”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