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天津组织召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工况研究开发项目(以下简称“工况专项”)启动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国家标准委工业一部,中汽中心、汽车协会,整车及发动机企业、检测机构、高校等41家单位的80余人参加了会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副巡视员瞿国春在会上介绍了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工况专项成立的背景和意义,并就如何做好工况研发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瞿国春指出,行驶工况是汽车行业最重要的一项共性基础技术,对于汽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典型工况的研究开发,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等相关部门设立了工况研究开发专项,项目组要精心组织,做好新能源汽车工况开发工作:一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重点任务。二要发挥好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完善方法论,把好技术关。三要充分调动行业各方力量,利用好已有研究基础和数据资源。四要做好工作节点计划,有序推进,按时完成工况开发。会上宣布成立工况专项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
汽车协会、相关检测机构、企业、高校代表在会上表示,工况开发项目意义重大,行业期待并准备多年,工况专项的设立和启动让大家深受鼓舞。参会单位纷纷表示将积极参与工况专项的研究,提供数据、测试车辆等支撑,共同做好工况研究开发工作。
汽车典型工况是一个国家(地区)的道路、气候环境及驾驶习惯等因素的综合反映,是汽车产品能耗、排放等关键指标的评价基础,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及政府对汽车产品的准入管理。我国作为汽车大国,一直没有自己的行驶工况,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快速发展,行业内要求开发我国新能源汽车工况、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
为做好工况专项研究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标准委、中国工程院成立项目指导委员会,组织重点企业、高校、研究所和行业组织等40多家单位成立专家委员会和项目组。具体研究工作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牵头承担。计划用三年(2015-2017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选择40个典型城市,安排5000辆不同类型的车辆进行数据采集,建立行驶工况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提取覆盖不同城市的汽车行驶特征,形成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典型工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