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运行绩效评估方案(试行)
按照《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2017年修订)》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动态管理,并为后续中央财政支持提供重要依据(后补助具体办法另行制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评估目的
建立与中心功能、定位和特点相契合的绩效导向机制,全面了解和检查中心3年的建设和运行状况,总结经验和成效,发现问题,促进发展。
二、评估思路和原则
评估将基于管理需求和中心的功能定位,充分考虑中心的公益性和建设、运行阶段特点,注重产出和服务,全面评价。通过评估引导和推动中心建设、发展。评估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原则:
客观三公原则。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基本原则,评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依靠专家,注重实效。
定量评价原则。通过评估,对中心的建设运行情况作出定量性评价,为差异化支持中心建设和发展提供依据。
强化定位原则。注重中心“国家队”的地位和作用,面向我国疾病防治需求和临床应用,打造高标准、国际化、协同化、接地气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引导发展原则。通过评估引导中心在关注科研创新的同时,重视中心的网络建设,突出临床转化,强调公共服务。
三、评估内容和指标
评估指标由建设水平、科研产出、公共服务3个一级指标及其下设的8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构成,通过多方面收集信息、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评估(具体指标体系见附件1)。
四、评估程序
中心运行绩效评估由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四部门(以下简称“管理部门”)联合组织,科技部牵头协调,具体委托相关评估机构开展,相关单位和专家参与。
评估实施主要程序如下:
1. 由管理部门发出通知。确定需接受评估的中心名单,部署评估工作。
2. 评估设计与准备。评估机构开展运行绩效评估关键问题研究,设计评估方案和相关技术文档,明确评估程序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信息收集内容和渠道等,形成具体评估工作方案,报管理部门审定。评估方案将作为指导和规范整个评估活动的依据。
3. 自评价。中心依托单位按照管理部门的通知要求,提交中心绩效评估自评价报告(参见附件2)和评估所需材料。
4. 问卷调查。向中心协同创新网络各成员单位发放问卷,调查了解中心对成员单位在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支持帮助情况。
5. 初步评价。评估机构联合相关单位和专家对收到的自评价材料进行初步评价。
6. 现场考察。根据需求,评估机构组织专家对接受评估的中心进行现场考察,每个专家组一般由3~5名专家组成,专家组根据考察情况形成现场考察报告。
7. 综合评估。评估机构组织由15名左右专家组成的综合评议专家组,以会议集中形式听取中心负责人关于中心运行情况的汇报和现场考察组关于考察情况的介绍,根据汇报答辩情况,结合现场考察报告,形成对各中心的专家组集体评价意见以及专家个人评议意见。评估机构综合定量评价和专家意见形成评估结果,评估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类,其中优秀的比例不超过总数的30%。
8. 提交评估报告。评估机构撰写形成评估报告,提交管理部门。
附件:1.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2.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运行绩效自评价报告(参考格式)
附件1
中心运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权重%) |
二级指标 (权重%) |
三级指标 |
指标内容 |
1.建设水平 (25%) |
中心建设 (10%) |
运行管理 |
中心专用办公场地、办公设备、专职管理人员、依托单位经费支持情况,组织管理和资源共享制度建设情况,诚信建设情况等。 |
团队建设 |
中心人才培养情况,团队学科结构等。 |
||
平台构建 |
生物样本库和临床医疗数据库建设规模、质量、管理规范性和共享使用情况,GCP平台等平台、基地建设水平等。 |
||
网络建设 (10%) |
核心成员 |
中心协同网络中的研究型三级甲等医疗机构情况。 |
|
基层机构 |
中心协同网络中的县级等基层医疗机构情况。 |
||
发展潜力 (5%) |
战略规划 |
中心及其网络建设整体发展规划、领域研究规划的合理性、前瞻性等。 |
|
中心发展 |
中心获得各类研究经费的情况。 |
||
2.科研产出(45%) |
协同研究 (15%) |
研究队列 |
大型临床研究队列构建情况,包括数量、规模、规范性、产出质量等。 |
多中心研究 |
牵头和参与国际、国内多中心研究的情况。 |
||
评价研究 |
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临床评价研究的情况。 |
||
临床转化 (20%) |
指南规范 |
诊疗指南和技术规范产出、优化疾病防控策略建议、临床新技术备案情况等。 |
|
产品创新 |
支撑获得的新药证书、医疗器械证书、软件著作权和专利情况。 |
||
学术地位 (10%) |
学术水平 |
国际和国家级奖励情况,重要临床研究论文、专著等情况。 |
|
学术影响 |
国家和国际学术机构任职、国际期刊任职(主编或副主编)、主办学术会议等情况。 |
||
3.公共服务 (30%) |
技术推广 (18%) |
适宜技术推广 |
基层适宜技术推广的数量、规模、效果等情况。 |
人员培训 |
培训专科医务人员、临床研究科研人员情况,包括培训教材、受教人次等。 |
||
网络服务 (12%) |
远程医疗 |
远程医疗服务情况,包括指导单位数量、范围、效果等。 |
|
健康扶贫 |
支持健康扶贫的情况和效果等。 |
||
科学普及 |
科普书籍、报刊、APP、网站等面向公众的医疗健康知识普及情况。 |
||
开放共享 |
科研设施与仪器、实验室、样本资源库等向网络成员单位开放共享的情况。 |
附件2 密级:公开级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运行绩效
自评价报告
(20 年-20 年)
疾病领域
临床专科:
中心名称:
依托单位: (盖章)
主管部门: (盖章)
填报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填 写 说 明
一、报告由中心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提交意见并签章。
二、报告中的依托单位名称,请按规范全称填写,并与依托单位公章一致。如有特殊情况,需单独提供证明,说明理由。
三、报告中文字须用宋体小四号字填写,1.2倍行间距。
四、凡不填写内容的栏目,请用“无”标示。
五、报告用A4纸打印、装订、签章。一式四份报科技部。
六、组织机构代码指企事业单位国家标准代码,无组织机构代码的单位填写“00000000-0”。
七、报告中主管部门指的是申报单位所属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司或所在地方省级科技和卫生计生主管部门。
八、表格内各栏如填写不下,可自行顺延加页。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运行绩效自评价报告项目信息表
中心名称 |
||||||
依托单位 |
||||||
单位组织 机构代码 |
||||||
中心主任 |
姓名 |
职务 |
职称 |
|||
中心联系人 |
姓名 |
职务 |
职称 |
|||
电话 |
传真 |
电子邮件地址 |
||||
一、评价概述(中心和协同创新网络建设的基本情况和自评价,限1000字) |
||||||
二、任务目标完成情况(中心建设方案中的建设目标及考核指标、研究目标及考核指标、推广目标及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自评价,未完成原因说明) |
||||||
三、建设运行情况(中心运行管理和制度机制;人才团队;生物样本库和临床医疗数据库;平台基地建设情况和效果;协同创新网络核心成员和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中心获得各类研究经费情况及依托单位对中心的支持情况) |
||||||
四、科研产出情况(中心参加多中心研究情况和重要产出;大型临床研究队列构建情况和重要产出;开展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评价研究的情况和产出;重要的诊疗指南和技术规范、疾病防控策略、临床新技术备案、新药和医疗器械证书、软件著作权、专利等产出情况;国际和国家级奖励及重要临床研究论文、专著情况;重要国际和国家学术机构、期刊任职情况;举办重大学术会议情况) |
||||||
五、公共服务情况(中心开展的基层适宜技术推广情况和效果;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培训情况;科研设施、大型仪器、样本资源库等向网络成员单位开放的情况;远程医疗服务、健康扶贫和科普工作开展情况及效果) |
||||||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中心运行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的建议和措施等) |
||||||
七、附件(包括中心建设水平、科研产出、公共服务等方面评价的基本数据、典型案例和证明材料,获得课题奖励、论文、多中心临床研究样本资源库、核心团队情况及其他需要提供的说明材料、审核自评价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
||||||
中心主任 意见 |
签名: 年 月 日 |
|||||
依托单位 意见 |
(包括对材料真实性的审核意见) 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
|||||
主管部门 意见 |
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