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羽毛球扭伤了,您会选什么科看病?中国人大多会去骨科,而美国人则一定是到“运动医学科”就诊。“运动医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高尖精的骨科学,在国外一般单独成科,非常普及,但在国内却屈指可数,浙江省的省级运动医学中心更是只有一根独苗,挂牌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
浙江省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杭州山地马拉松首席医官毕擎说,除了交通意外、摔倒导致的骨伤病人,打山核桃引起的肩关节损伤成了他接诊最多的“运动损伤”病人。
为什么国内外学科发展差距这么大,运动医学骨科和普通骨科究竟有何不同?
国人对骨伤的康复期望偏低
“不论是治疗周期还是疗效,国人对骨伤的康复期望值普遍较低。”浙江省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毕擎主任医师说,中国人认为“伤筋动骨一百天”,所以,患者很难接受感冒2周不愈,但做个骨科手术躺1—2个月,患者觉得很正常,如果能1—2周恢复,那患者简直大喜过望,抢着送锦旗了;另外,术后只要能恢复到日常生活自理,国内患者都能接受,而老外则认为必须要恢复到能跑步、打球的程度。
需求决定供给。既然患者的康复期望值低,传统骨科的治疗方法足够满足,医院、科室和医生自然对新技术兴趣寥寥。
“上新设备、人员培训,时间和资金投入都很多,但经济效益却不显。”毕擎说,骨科不缺患者,因此即使一些省级大医院的老牌骨科也不愿做这样的事,专攻运动医学的医生为数不多。
“我曾接诊一个老太太,肩关节被打了87针封闭,就为了暂时缓解疼痛,欧美哪家医院现在还敢这样做?”
患者应多问问医生“为什么”
看来,经验主义害死人,老话在以前或有其道理,但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是应该打上一个问号的。
运动医学最完美的目标是恢复人们,特别是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它的治疗目的可不是仅仅让人能够生活自理。当然,并不是所有损伤都能完美达到目标,许多损伤仍可能久治难愈,或疗效低于医学期望。
要推广运动医学,迫使医疗行业加速技术更新,让患者康复后还能继续跑步、跳跃、打球,最重要是让国人改变陈旧观念,了解“伤筋动骨”也能很快出院,康复后也能继续运动,所以,大家到骨科就诊时,要多问问医生“术后能跑步吗”、“为什么不能跑”等等。
国人运动强度远低于欧美,欧美9成伤者属运动损伤
除了患者康复期望值低,国内骨伤患者的损伤类型也与国外完全不同。
毕擎曾在美国、澳洲、瑞士等国医疗机构深造多年,也是杭州山地马拉松等多项赛事的首席医官,他告诉记者,虽然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但从他接诊的患者看,欧美等国约90%的骨伤患者是运动引起的,而国内恰巧相反,只有不到10%的人属于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与运动强度关系密切,从这个角度也反应出中国人运动强度很低。
省内最多运动损伤是因打山核桃?
一方面中国人运动不多,另一方面中国人喜欢相对缓和的运动方式,跑步、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时也较‘温柔’。而老外则更偏好激烈对抗型运动,如在美国,踝关节损伤很多是因篮球,肩关节问题很多是因棒球,其他还有足球、网球、游泳等;在瑞士,因高山滑雪受伤的人占很大一部分。
毕擎说,他在国内接诊的骨科患者大多是交通意外、摔倒导致的。“除了绿城足球队员,非要扯上运动的话,我接诊最多的运动损伤是打山核桃引起的肩关节损伤。”说到这里,毕擎自己也乐了。
运动医学、骨科、关节镜的“三角恋”
那么运动医学和骨科究竟是什么关系,有何不同?毕擎纠结良久,终于组织了一番“大小论”,希望把这样一个复杂的专业问题用“普通话”说清楚。
往大了说,运动医学不仅包括骨科,还包括心、肝、肺、肾等所有和运动有关的器官。不过,绝大部分运动损伤都发生在人体手足、髋、脊柱等部位,所以运动医学最初是在骨科的基础上发展的,至今和骨科仍是密不可分的一对;
往小了说,运动医学诊疗更注重最终的疗效,所以摒弃了传统大切口手术的方式,更多地开发和运用了微创技术,主要体现更先进的检查技术和关节镜手术上;多角度、更精确的CT和磁共振影像能确定微小病变部位,影像的复杂程度甚至让普通放射科医生也看不懂,而微创的关节镜技术让患者快速恢复运动能力成为可能。
遗憾的是国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关节镜手术标准,各医疗机构使用关节镜技术的水平不一,疗效也天差地远,这也成为国内推广运动医学的一大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