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浙大最年轻教授患胰腺癌病逝:“癌中之王”有多可怕

2017-08-27 来源:浙江在线健康网

   浙江在线健康网07月28日讯 (记者 郑名智 通讯员 陈晓华)2015年7月26日,浙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年仅44岁的陈天洲教授患胰腺癌医治无效在杭逝世。他留下遗嘱,捐献全部个人遗产,设立“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陈天洲基金”,用于资助计算机学院在校学生。

  陈天洲是丽水青田人,1998年获浙大计算机应用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6年晋升教授,2006年1月起任浙大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他于2011年被查出罹患胰腺癌。有网友悼念惋惜称:“36岁即为浙大计算机学院博导,浙大史上最年轻的大教授。”

  近年来,高校教师英年早逝的消息频频传来,令人扼腕。胰腺癌为何如此可怕?记者咨询了省内知名胰腺癌专家,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主任牟一平主任医师。

  胰腺癌为什么成为“癌中之王”?可通过神经系统转移

  胰腺癌有个恐怖的称谓—“癌中之王”,因为其5年生存率很低,仅1%-4%。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绝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了。我们在许多癌症科普宣教时都会提及该癌症的一些早期症状以供读者参考,但这对胰腺癌来说意义不大,因为出现症状时几乎肯定是中晚期了。二是与其他癌症相比,胰腺癌的转移途径更多,它除了淋巴系统外,还能通过神经系统转移,也就是说胰腺癌有嗜神经特性,更易转移和复发。

  胰腺癌为什么很难早期发现

  现代医学检查手段不少,为什么胰腺癌就很难早期发现呢?

  目前胰腺癌尚无特异性检测指标,虽然个别人体检时因为肿瘤标志物CA199升高而得以诊断,但CA199同时与肝胆系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有关,非特异性,敏感性也不高。

  “早期胰腺癌是指胰腺癌直径小于2厘米且没有侵犯胰腺包膜和淋巴结转移,B超和普通CT都很难发现早期胰腺癌。”牟一平说,胰腺藏在人体的一个小角落里,周围被很多器官包围着,如胃、十二指肠、横结肠等。因为位置隐蔽,所以B超等常规检查时无法清晰显示出胰腺的影像,更勿论是发现早期病灶了。

  牟一平强调,“即使价格昂贵的PET—CT也很难查出早期胰腺癌。从发现小胰腺癌而言,目前还是专科的胰腺薄层增强CT、增强磁共振(MRI)或内镜超声(EUS)检查更敏感。”

  正因为这些原因,胰腺癌早期发现的几率很低。牟一平告诉记者,目前仅10%-20%胰腺癌患者有手术机会,估计国内早期胰腺癌发现率仅为1%—2%。

  当然,医学始终在进步。自从发现发其特异的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加以B超和CT等影像学检查的进步,胰腺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几率也在增加。手术技术的提高,结合介入治疗、射频治疗等新技术,可以综合治疗,其预后也大为改观。

  如何提高胰腺癌的疗效

  目前,胰腺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仍然是胰腺癌治愈的惟一希望。在欧美等国,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手段,接受根治手术者,5年生存率可达20%—40%。一些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可经放疗和化疗(新辅助治疗)使病灶缩小后再手术。还有一些研究证明,用腹腔镜等微创手术进行手术,患者恢复快、更早进行术后化疗,更多患者顺利完成全程化疗,其术后瘤生存期得到延长。

  但国内对胰腺癌的治疗仍有许多误区,特别是过分强调取得病理诊断才能手术,往往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实际上,胰腺癌诊断非常困难,手术切除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也是绝大多数胰腺占位病变的首选治疗手段。穿刺活检仅限于病灶已不适用手术切除者。

  如何避免患胰腺癌?酒精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

  什么人会得胰腺癌?这个问题目前难以回答,有些遗传因素也无法去除。“吸烟,酒精、高蛋白、高脂肪饮食,还有慢性胰腺炎等疾病都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这些是可以人为干预的。”

  牟一平解释,胃肠道是主要的消化场所,而胰腺虽小,却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它不仅分泌着胰岛素调节血糖,更分泌含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消化液,起消化分解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物质。所以,尽量不要让胰腺长期处于过载状态吧。

  另外,酒精则对胰腺细胞有较大的直接毒性作用。流行病调查显示,经常喝高度白酒的人的胰腺癌发病率是普通人的3—5倍。对人群来说这是几率,而发生在某个人身上时就是不幸。

  我们不能说陈天洲患胰腺癌是喝酒导致的,但他的确占了胰腺癌的这条高危因素。

  当然,机体有强大的维持自身稳态的调节机制,免疫系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适当休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劳,使免疫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是人人可能做到的维持自身健康的关键举措。

苹果创办人之一、前CEO乔布斯也因胰腺癌病逝

  逝者已逝,记住这些名字

  对学者而言,青壮年尤其正是他们厚积薄发学术黄金期的开始。过早离世,带来的遗憾和痛惜是多重的。在缅怀陈天洲教授的同时,我们也应当记住下面这些名字:

  南开大学前经济学院院长马君潞教授2014年2月22日凌晨因心肌梗塞去世,享年60岁。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汪堂家2014年4月23日因患肝癌在上海龙华医院去世,享年52岁。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语法学家戴耀晶2014年9月22日因病去世,享年57岁。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席扬2014年11月23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57岁。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所长俞吾金因脑肿瘤医治无效,于2014年10月31日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享年66岁。

  南京财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导林挺进教授2014年12月19日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38岁。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浦江于2015年1月7日因病去世,享年54岁。

  著名反腐专家、中央党校教授林喆(女)2015年4月24日下午因病在二炮医院去世,享年62岁。

  专家名片

  牟一平: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助理,胃肠胰外科主任,医学博士,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美国外科学院会员(FACS)。

  擅长肝胆胰胃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一系列腹腔镜胰腺手术、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和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等新术式,尤其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数量和质量居全国首位,国际前列。曾作为主要完成人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浙江省医药创新二等奖2项。

  浙江省“151人才”。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微创诊治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专委会委员,浙江省外科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微创外科分会常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专委会副主委。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