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真正能帮在黑暗中挣扎的盲人同胞,回到五彩缤纷的世界而重见光明,只也是我在一生中的一个最大愿望和理想……”2015年4月30日,身患癌症的方君莲,在还有力气写字的时候,写下了人生中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长信,还不忘谦虚说,“有好多错别字,请不要见笑”。
“我是一个从8岁就右眼失明的人,今年42岁才有幸得到您的爱心捐献,重见光明,万分感谢您的生命礼物。”2015年7月28日,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徐刚(化名)在杭州市红会医院接受了眼角膜移植手术。麻醉还未完全褪去,他就迫不及待地给方君莲和他的家人,写上了一封感谢信。这也意味着,方君莲离开了。
他们之间,不曾谋面,却完成了一次光明的交接。大多人的一生,以死亡为终结,而也有人选择了另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实现生命的延续,方君莲就是如此。
她用最后的晚霞光照人间……
“2月3日,我表示身后器官捐献给国家,为国家作一点贡献。虽然人生短暂,但是我不后悔。”
“3月20日,红十字会拿来了角膜捐献登记表,我完成了登记。”
“4月11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帮助别人,让别人重见光明。”
从今年2月1日起,初中不曾毕业的方君莲就一直坚持写着日记,记录着面对病魔和捐献眼角膜及遗体的心路历程。
再次翻开,丈夫郑陆军眼角依旧泛着泪。去年12月,妻子被确诊为卵巢癌晚期,那时起她就萌生了要捐献眼角膜的念头,可是他不能理解,一直不同意。“临了,还死无全尸,这叫什么事?我就想让她好好地走。”
可是,方君莲不曾放弃。她一边打听怎么捐献眼角膜,一边劝丈夫,“你想想,我帮助其他人重见光明,不是相当于在人世间又‘多活’几年吗。”
最后,郑陆军被感动了。
“不要等待我的生命终结,能早一点把我的生命礼物献出去,用最后的晚霞光照人间……”日记的最后一页,方君莲这样写着。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让角膜盲重获光明
“真的万分感谢方女士的生命礼物,今后我和我的家人也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接受完手术后,徐刚的右眼已经可以看到人的大致轮廓了,这是34年来,第一次。
“按目前的恢复情况,他周末就可以出院了。”不同于以往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杭州市红会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戴琦为徐刚做的,是深板层角膜移植术。两者最大的区别在,是否保留患者角膜上的内皮细胞层。
“角膜最靠近眼球内部的地方,有一层内皮细胞层,这是人体产生排异反应的主要部位。”戴医生解释,采用穿透性角膜移植,就是用正常角膜代替患者的全层病变角膜,不保留内皮细胞层,这样处理,徐刚可能就需要终身使用抗排异药。
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则是只去除角膜的病变区域,保存角膜内皮不穿孔,这会大大降低人体排异反应,但手术难度也会相对提高。
据统计,“角膜盲”是我国仅次于白内障的致盲性眼病,全国有约400万角膜盲患者,而每年施行的角膜移植手术却不到5000例。
他的失明,其实完全可以避免
“所以,我们呼吁更多的人,像方君莲一样,勇敢站出来。”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兼职协调员朱强荣,是负责方君莲遗体和角膜捐赠的志愿者。有一个细节,让他不禁哽咽。“当得知自己角膜健康,可以捐赠时,她开心得就像自己的病治好了一样。”
其实,徐刚的失明,完全可以避免。戴医师表示,他的失明是由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引起的,如果在他8岁时,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抗病毒治疗,不至于会失明。
而这种病的发病概率,与嘴角长疱疹的概率是相同的,如不及时治疗,一两个月就会导致失明。“它常常继发在感冒、疲劳后,会出现视力下降、眼红、有异物感等症状,这时就应该提高警惕尽快就医。”戴医师强调。
另外,角膜外伤、烧伤、细菌真菌感染、角膜遗传疾病等原因也会引起角膜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