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很多人被某媒体的这样一条消息“震惊”了:
文章还介绍说,这位姓陈的大伯,平日里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晚饭后掏个耳朵,每天用棉签掏耳朵半小时至一个小时,很是放松,这样的习惯他竟保持了30年!
于是问题来了,八九年前,老陈开始出现听力障碍,从听不清楚别人说话,到后来双耳完全失聪!宁波市二医院的胡宝华主任在检查时发现,因长期掏耳朵,老陈因鼓膜破损穿孔,中耳重度溃烂,从而引起顽固性的中耳炎和感应性耳聋。
掏个耳屎真的会聋?(吓得掏耳勺都掉了~)
掏个耳朵会导致耳聋?有那么夸张吗?
为此,浙大儿院耳鼻喉科副主任付勇联系了上文提到的胡宝华医生,了解到陈大伯的情况比较特殊——频率大,时间长,使得慢性中耳炎反复未痊愈。
“从儿科临床实际看,掏耳朵和耳聋并没有直接联系,不过掏耳朵的确应摒弃,国外医学界已明确将掏耳朵等列入医学禁止的生活陋习。”付勇解释,正常的耳道有天然的保护屏障,掏耳朵过程中,棉签和掏耳勺等都会损伤这道屏障,导致鼓膜穿孔、耳朵流脓,使得细菌、病毒进入,引起中耳炎等耳部疾病,而中耳炎的确会引起听力下降。
耳道进水了、耳屎堵住了咋办?
那么碰到耳朵不舒服怎么办?譬如游泳后,耳朵进水发痒的时候,不拿棉签去吸,还能怎么样呢?“最好还是不要掏,可以采用按摩对耳屏或侧着头单脚跳的方式缓解不适。”
付勇补充,一般来说,耳屎过多就会变干自然脱落,所以很多人一辈子都无需掏耳屎。如果遇到耵聍(俗称“耳屎”)栓塞,市民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会用药水先将耵聍泡得松软,再吸出来。
儿童中耳炎多发,家长需注意啥?
据付勇医生介绍,约50%的孩子有中耳炎病史,掏耳朵不慎损伤鼓膜就可能引起中耳炎。
同成人类似,耵聍会随着宝宝的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等活动,自行脱落,而一岁左右的宝宝耳朵内不会有太多的分泌物,更不需要掏耳朵。除此之外,预防宝宝中耳炎,家长还需注意:
1.不要躺着给宝宝喂奶。小孩本身咽鼓管要比成人平,吞咽功能发育不全,奶水很容易逆行到中耳,引发炎症;
2.避免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增强抵抗力。很多孩子在感冒后易得中耳炎;
3.擤鼻涕方式要正确,不要回吸,两个鼻子一起擤。
付勇提醒,如果宝宝耳朵红肿、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或者动不动挠耳朵,向家长表达耳朵有闷、痛感,家长就要警惕孩子是否得了中耳炎、外耳道炎等疾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