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探索和发挥信贷政策的信号和结构引导作用,
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去产能、去库存、
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更加注重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增
量优化、动能转换,合理使用央行提供的资金支持,探索创新组织架
构、抵押品、产品和服务模式,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
需求。一是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继续
做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改、地下管廊、船舶、
铁路、流通、能源等重点领域改革发展的金融服务,以扩大服务消费
为重点带动产业转型,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组织、产品和服务方式,加
大养老、健康等新消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二是扎实做好涉农和小微
企业金融服务,慎重稳妥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鼓励中小企业
通过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
构发行金融债券专项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鼓励发展中小银行和民
营金融机构。三是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好金融支持钢铁、煤炭、
煤电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各项政策,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四是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
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金融支持工作,推动区域经济协调
发展。五是继续完善扶贫、就业、助学、少数民族、农民工、大学生
村官等民生金融服务。促进金融支持“双创”,积极推动科技金融结
合试点。深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加强易地扶贫搬迁信贷资金筹集、
投放和管理工作,强化金融精准扶贫信息共享、统计监测和政策效果
评估,着力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此外,进一步完善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信贷
资产证券化,以改革创新盘活存量资金。
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第二季度,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组织各美元报价行完善人民币兑美
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在原有“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
报价模型中加入“逆周期因子”,以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
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调整后,“收盘汇率+一篮子
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有
序运行,更好地反映了我国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汇市的变化,人民币兑
美元双边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双向浮动的特征更加显著,汇率预期
平稳。
表 8 2017年上半年银行间外汇即期市场人民币对各币种交易量
单位:亿元人民币
币种
美元
欧元
日元
港币
英镑
澳大利
亚元
新西兰
元
新加
坡元
瑞士
法郎
加拿大
元
马来西
亚林吉
特
俄罗
斯卢
布
交易量
192112.52
2978.80
1727.73
1078.06
250.36
513.37
105.95
94.17
75.81
320.10
20.42
54.17
币种
南非兰特
韩元
阿联酋
迪拉姆
沙特利
亚尔
匈牙利
福林
波兰兹
罗提
丹麦克
朗
瑞典
克朗
挪威
克朗
土耳其
里拉
墨西哥
比索
交易量
1.42
184.67
0.60
5.82
0.00
0.03
10.57
12.78
2.70
0.00
0.01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第二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6.9066元,最低为
6.7744元,60个交易日中29个交易日升值、31个交易日贬值,最
大单日升值幅度为0.80%(543点),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0.25%(174
点)。
人民币兑欧元、日元等其他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多数贬值。6月末,
人民币兑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欧元兑7.7496元人民币、
100日元兑6.0485元人民币,分别较上年末贬值5.71%和1.48%。2005
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7年6月末,人民币兑欧元汇
率累计升值29.22%,兑日元汇率累计升值20.79%。
6月末,在人民银行与境外货币当局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下,
境外货币当局动用人民币余额为221.87亿元,人民银行动用外币余
额折合15.48亿美元,对促进双边贸易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专栏 2 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在人民币中间价
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
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不断完善。
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组织中间价报价行进一步改进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中间价形成机制,强调中间价报价要参考前一日收盘价;2015年12月11日,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人民币汇率指数,加大了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以更好
地保持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初步形成了“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
率变化”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2016年6月份成立了外汇市场
自律机制,以更多地发挥金融机构在维护外汇市场运行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方面
的作用,其中汇率工作组主要负责规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行为。2017年2
月,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将中间价对一篮子货币的参考时段由报价前24小时调整
为前一日收盘后到报价前的15小时,避免了美元汇率日间变化在次日中间价中
重复反映。总体看,中间价形成机制在不断完善,有效提升了汇率政策的规则性、
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在稳定汇率预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7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向好,出口
同比增速也明显加快。同时,美元汇率持续走弱,其他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升值
较多。1-5月份,欧元、日元、英镑和澳元对美元汇率分别升值6.91%、5.58%、
4.46%和3.08%,俄罗斯卢布、印度卢比、墨西哥比索和南非兰特等新兴市场货
币对美元汇率也分别升值8.31%、5.29%、11.32%和4.74%。同期,人民币兑美元
汇率中间价仅升值1.07%,不符合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汇市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原
因是外汇市场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市场主体容易受到非理性预期的影响,忽视
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向好对汇率的支持作用,放大单边市场预期并自我强化,增大
市场汇率超调的风险。针对这一问题,以中国工商银行为牵头行的外汇市场自律
机制“汇率工作组”总结相关经验,建议将中间价报价模型由原来的“收盘价+
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调整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这
一建议得到了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核心成员的赞同,并于2017年5月末由外汇市
场自律机制秘书处宣布正式实施。在计算逆周期因子时,可先从上一日收盘价较
中间价的波幅中剔除篮子货币变动的影响,由此得到主要反映市场供求的汇率变
化,再通过逆周期系数调整得到“逆周期因子”。逆周期系数由各报价行根据经
济基本面变化、外汇市场顺周期程度等自行设定。
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对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中间价更好地反映宏观经济基本
面。如前所述,前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与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汇市变化明显不
符,表明在市场单边预期的背景下,简单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可
能会导致中间价比较多地反映与预期方向一致的变化,少反映或不反映与预期方
向不一致的基本面变化,呈现出一定的非对称性,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
周期因子”有助于校正这种非对称性。不少市场人士也认为,引入“逆周期因子”
是解决“非对称贬值”问题很好的数学方式。二是有助于对冲外汇市场的顺周期
波动,使中间价更加充分地反映市场供求的合理变化。汇率作为本外币的比价,
具有商品和资产的双重属性,后者意味着汇率波动可能触发投资者“追涨杀跌”
的心理,导致外汇市场出现顺周期波动,进而扭曲与基本面相一致的合理市场供
求,放大供求缺口。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可通过校正外汇
市场的顺周期性,在一定程度上将市场供求还原至与经济基本面相符的合理水平,
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防止人民币汇率单方
面出现超调。事实上,引入“逆周期因子”不会改变外汇供求的趋势和方向,只
是适当过滤了外汇市场的“羊群效应”,并非逆市场而行,而是在尊重市场的前
提下促进市场行为更加理性。由于适当对冲了外汇供求中的非理性因素,引入“逆
周期因子”的中间价报价模型适当加大了参考篮子的权重,有助于保持人民币对
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也能够更好地防止预期发散。当然,加大参考篮子的
权重并不是盯住篮子,市场供求仍是汇率变动的决定性作用。三是完善后的中间
价报价机制保持了较高的规则性和透明度。基准价格报价机制的规则性和透明度,
取决于其规则、制度是否明确以及报价机构能否自行对机制的规则性进行验证。
在中间价报价机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的调整方案,是由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
率工作组”成员提出,经全部14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充分讨论并
同意后实施的,每一家报价行均在充分理解新机制的基础上进行报价,并可结合
本行报价结果和市场公开数据自行计算验证实际发布的中间价。此外,“逆周期
因子”计算过程中涉及的全部数据,或取自市场公开信息,或由各报价行自行决
定,不受第三方干预。总的来看,引入逆周期因子后,中间价报价机制的规则性、
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运行情况看,新机制有效抑制了外汇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增强了我国宏观
经济等基本面因素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
平上的基本稳定。2017年6月3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744元,
较上年末升值2.40%,市场汇率收于6.7796元,较上年末升值2.51%。
七、深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全面落实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方案。自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方案获批以来,人民银行积
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多次召开改革工作小组会议,稳步推动落实改
革方案。目前,人民银行正会同改革工作小组成员单位有序推动建立
健全董事会和完善治理结构、划分业务范围等改革举措,并配合有关
部门做好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制定审慎监管办法等相关工作。
着力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功能。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险条例》
施行以来,制度实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金融机构存款平稳增长,大、
中、小银行存款格局保持稳定。金融机构50万元限额内的客户覆盖
率为99.6%,保持稳定。继续做好风险差别费率实施工作,开展存款
保险评级和费率核定,发挥差别费率的风险约束和正向激励作用。做
好投保机构风险监测、识别,依法采取风险警示和早期纠正措施。积
极与地方政府、监管部门沟通协调,推动风险依法处置。发布存款保
险标识,积极开展存款保险宣传和业务培训,扎实、规范做好基金管
理工作。
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成果。农村信用社经营财务状况持续改
善,涉农信贷投放继续扩大,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按贷款五级分
类口径统计,6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分别为
5755亿元和4%,不良贷款比例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
为12%,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全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存贷款余额分
别为23.15万亿元和14.4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和12.9%;各
项贷款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的比例为12.6%;涉农贷款和农户贷
款余额分别为8.69亿元和4.2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7%和10.6%。
截至6月末,全国共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农村信用社
997家,农村商业银行1171家,农村合作银行37家。
八、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一是推动“债券通”正式上线试运行,
便利境外投资者通过香港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稳步推进我国金
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二是开展并扩大跨境电子商务、旅游采购、第
三方支付机构外汇支付试点,加大对外贸新业态的支持力度。三是完
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提高了跨境融资的便利化程度。
继续加强真实性合规性审核。一是完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向银
行开放企业报关电子信息,便利银行贸易单证审核。二是完善境外投
资外汇管理,严格真实性审核,密切关注房地产等五大行业出现的非
理性对外投资倾向,以及大额非主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
“母小子大”、“快设快出”等四类风险隐患,促进我国对外投资持续
健康发展。
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一是完善银行卡境外交易统计,要求金
融机构报送银行卡境外交易信息,维护银行卡境外交易秩序。二是与
海关、税务部门完善联合监管合作机制,推动实施信息共享,开展联
合监管合作。三是加强典型案例通报和宣传警示教育,震慑外汇违法
违规行为。
第三部分 金融市场分析
2017年上半年,金融市场整体平稳运行。货币市场利率总体有
所上升,市场流动性基本稳定。在经济基本面回暖、美联储加息以及
金融体系适度去杠杆等的大背景下,债券市场收益率呈平坦化上行趋
势,债券现券交易量和发行量有所下降。股票市场指数基本平稳,成
交量和筹资额同比继续下降,保险业资产和保费收入增速均有所放缓。
一、金融市场运行分析
(一)货币市场回购交易有所回升,隔夜品种占比下降,市场利
率上升
银行间回购交易量有所回升,拆借交易量继续下降。上半年,银
行间市场债券回购累计成交275.7万亿元,日均成交2.2万亿元,同比
下降4.5%,比第一季度增长8.6%;同业拆借累计成交38.8万亿元,日
均成交3156亿元,同比下降14.1%,比第一季度下降7.3%。从期限结
构看,市场交易隔夜品种占比下降,上半年回购和拆借隔夜品种的成
交量分别占各自总量的80.5%和87%,占比较上年同期分别低5.9个和
1.3个百分点。交易所债券回购累计成交127万亿元,同比增长28.5%。
表 9 2017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回购、同业拆借资金净融出、净融入情况
单位:亿元
回购市场
同业拆借
2017年上半年
2016年上半年
2017年上半年
2016年上半年
中资大型银行①
-677604
-1062405
-78314
-115269
中资中小型银行②
109966
202445
3552
-414
证券业机构③
190655
253768
54562
83589
保险业机构④
-23178
6550
18
20
外资银行
31198
45490
4444
4682
其他金融机构及产品⑤
368963
554151
15739
27393
注:①中资大型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国家
开发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②中资中小型银行包括招商银行等17家中
型银行、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③证券
业机构包括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④保险业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和企业年金。⑤其
他金融机构及产品包括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
融租赁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社保基金、基金、理财产品、信托计划、其他投资
产品等,其中部分金融机构和产品未参与同业拆借市场。⑥负号表示净融出,正
号表示净融入。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从融资主体结构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中资大型银行与保
险业机构均为货币市场的资金融出方,上半年大型银行经回购和拆借
净融出资金75.6万亿元,保险业机构自上年三季度以来持续作为资金
供给方,上半年经回购和拆借净融出2.3万亿元;二是其他金融机构
及产品、证券业机构是主要的资金融入方,其他金融机构及产品上半
年净融入38.5万亿元,占市场净融入资金的49.4%,占比较第一季度
高1.9个百分点,证券业机构上半年净融入24.5万亿元,占市场净融
入资金的31.5%,占比较第一季度高1.7个百分点。
利率互换交易活跃。上半年,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达成交易61192
笔,同比增长50.0%;名义本金总额55343.8亿元,同比增长26.7%。
从期限结构来看,1年及1年期以下交易最为活跃,名义本金总额达
41982.0亿元,占总量的75.9%。从参考利率来看,人民币利率互换
交易的浮动端参考利率主要包括7天回购定盘利率和Shibor,与之
挂钩的利率互换交易名义本金占比分别为88.9%和10.9%。
表 10 2017年上半年利率互换交易情况
交易笔数(笔)
交易量(亿元)
2017年上半年
61192
55343.8
2016年上半年
40795
43693.5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同业存单市场发展趋于平稳,大额存单业务进一步发展。截至6
月末,共有527家金融机构披露了2017年同业存单年度发行计划,
其中377家机构已在银行间市场完成发行。上半年,银行间市场陆续
发行同业存单1.26万只,发行总量为9.52万亿元,二级市场交易总
量为47.17万亿元。其中,第二季度,同业存单发行量为4.53万亿
元,较第一季度减少0.46万亿元。同业存单发行交易全部参照Shibor
定价,发行利率与中长端Shibor保持较强的相关性。6月份,3个月
期同业存单发行加权平均利率为4.88%,较3个月Shibor高21个基
点。上半年,金融机构已陆续发行大额存单1.14万期,发行总量为
3.12万亿元,同比增加0.43万亿元。
货币市场利率总体有所上升。随着金融机构主动调整资产负债,
3月下旬开始银行间市场活跃度减弱,利率有所抬升。进入5月份,随
着预期逐步稳定,市场利率有所回落。6月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
2.94%,比3月高32个基点,比上年12月高50个基点;质押式回购月加
权平均利率为3.03%,比3月份高19个基点,比上年12月高47个基点。
6月份,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间利率债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
为2.83%,低于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20个基点。
Shibor总体有所上升。截至6月末,隔夜、1周Shibor分别为2.62%和
2.85%,分别较上年末上升39个和30个基点;3个月和1年期Shibor为
4.5%和4.42%,分别较上年末上升123个和105个基点。
(二)债券市场收益率整体平坦化上行,成交量、发行量有所下
降
上半年,机构整体交投偏谨慎,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44.6
万亿元,日均成交3623亿元,同比下降21.9%。从交易主体看,中资
中小型银行和证券业机构是净卖出方,净卖出现券2.2万亿元;其他
金融机构及产品是主要的净买入方,净买入现券1.7万亿元。从交易
品种看,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现券交易累计成交4.8万亿元,
1.5
2.0
2.5
3.0
3.5
4.0
4.5
0.5 1 2 3 4 5 6 7 8 9 10 15 20 30
2016-09-302016-12-312017-03-312017-06-30
收益率(%)
期限(年)
占银行间市场现券交易的10.9%;金融债券和公司信用类债券现券交
易分别累计成交30.6万亿元和8.7万亿元,占比分别为68.6%和19.4%。
交易所债券现券成交2.6万亿元,同比增长19.7%。
数据来源: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图 4 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化情况
债券市场收益率呈平坦上行趋势。4月份以来,金融监管加强,
同时叠加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美联储缩表预期升温等,国债收益率水
平抬升明显,曲线进一步平坦化。5月下旬以来,监管加强预期减弱,
资金面趋稳,国债收益率有所回落。6月末,1年期、3年期、5年期、
7年期和10年期收益率较3月末分别上升60个、48个、41个、39
个和29个基点。6月末,1年期和10年期国债利差为11个基点,较
3月末收窄31个基点。
银行间债券市场指数小幅下行。中债综合净价指数由3月末的
100.73点下降至6月末的99.77点,降幅为0.95%;中债综合全价指
数由3月末的115.89点下降至6月末的114.87点,降幅为0.88%。
交易所上证国债指数由3月末的160.18点上升至6月末的160.41点,
升幅为0.14%。
债券发行规模同比下降。上半年累计发行各类债券17.6万亿元,
同比下降2%。其中,同业存单发行增长较快,地方政府债券和公司信
用类债券发行量比上年同期明显减少。6月末,国内各类债券余额为
68.6万亿元,同比增长19.4%。
表 11 2017年上半年各类债券发行情况
单位:亿元
债券品种
发行额
较上年同期增减
国债
13652
-25
地方政府债券
18610
-17145
中央银行票据
0
0
金融债券①
121371
32985
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及政策性金融债
16273
-3751
同业存单
95225
35010
公司信用类债券②
22456
-19493
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16676
-10697
企业债券
2092
-1165
公司债
3688
-7445
国际机构债券
233
127
合计
176322
-3552
注:①金融债券包括国开行金融债、政策性金融债、商业银行普通债、商业
银行次级债、商业银行资本混合债、证券公司债券、同业存单等。②公司信用类
债券包括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以及公司债、可转债、可分离债、
中小企业私募债等。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
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各类债券发行利率总体上升。6月份发行的10年期国债发行利率
为3.52%,比3月份发行的同期限国债利率上升12个基点;国开行发行
的10年期金融债利率为4.15%,比3月份发行的同期限金融债利率下降
14个基点;主体评级AAA的企业发行的一年期短期融资券(债券评级
A-1)平均利率为5.16%,比3月份高53个基点;5年期中期票据平均发
行利率为6.01%,比3月份高78个基点。Shibor继续对债券及同业存
单产品定价发挥重要的基准作用。上半年,发行以Shibor为基准定
价的浮动利率债券及同业存单66只,总量为443.6亿元;发行固定利
率企业债92只,总量为891.6亿元,全部参照Shibor定价;发行参照
Shibor定价的固定利率短期融资券1352.3亿元,占固定利率短期融
资券发行总量的68.5%。
(三)票据融资持续下降,利率小幅震荡
票据承兑业务持续下降。上半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9.5万
亿元,同比上升0.6%;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为8.3万亿元,同比
下降15.6%。票据承兑余额逐月下降,6月末较年初下降7503亿元。从
行业结构看,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仍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
零售业;从企业结构看,由中小型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约占三分
之二。
票据融资余额下降,票据市场利率小幅震荡。上半年,金融机构
累计贴现22.4万亿元,同比下降56.9%;期末贴现余额为3.9万亿元,
同比下降27.0%。票据融资余额逐月下降,6月末较年初下降15882亿
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3.39%,同比下降1.85个百分点。票据市场
利率小幅震荡,略有上行。
(四)股票市场指数基本平稳,成交量和筹资额同比下降
股票市场指数基本平稳,大盘蓝筹股涨势较好。6月末,上证综
合指数收于3192点,比3月末低0.9%,比上年末高2.9%;深证成份指
数收于10530点,比3月末高1%,比上年末高3.5%;上证50指数收于2550
点,比3月末高8.1%,比上年末高11.5%;创业板指数收于1818点,比
3月末低4.7%,比上年末低7.3%。6月末,沪市A股加权平均市盈率从
上年末的15.9倍升至17倍,深市A股加权平均市盈率从上年末的41.6
倍降至36倍。
股票市场成交量同比继续下降。上半年,沪、深股市累计成交52.3
万亿元,日均成交4391亿元,同比下降17.7%,比第一季度下降2%;
创业板累计成交7.8万亿元,同比下降32.1%。6月末,沪、深股市流
通市值41.6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创业板流通市值为3万亿元,同
比下降1.3%。
股票市场筹资额同比下降。上半年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境内外
股票市场上通过发行、增发、配股、权证行权等方式累计筹资5626
亿元,同比下降15%;其中A股筹资5244亿元,同比下降18.6%。
(五)保险业资产和保费收入增速均有所放缓
上半年,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3万亿元,同比增长23%,增
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4.3个百分点;累计赔款、给付5786亿元,同比增
长9.9%,其中,财产险赔付同比增长6%,人身险赔付同比增长12.7%。
表 12 2017年6月末主要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及占比情况
余额(亿元人民币)
占资产总额比重(%)
2017年6月末
2016年6月末
2017年6月末
2016年6月末
资产总额
164304
142661
100
100
其中:银行存款
21593
23605
13.1
16.5
投资
123406
102024
75.1
71.5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保险业资产增速继续放缓。6月末,保险业总资产16.4万亿元,
同比增长15.2%,增速比第一季度低1.6个百分点。其中,银行存款
同比下降8.5%,投资类资产同比增长21%。
(六)外汇掉期交易增长较快
外汇市场交易量保持平稳增长。人民币外汇即期成交2.9万亿美
元,同比增长14.6%;人民币外汇掉期累计成交金额折合5.6万亿美
元,同比增长25.6%,其中隔夜美元掉期成交3.3万亿美元,占掉期
总成交额的60%;人民币外汇远期市场累计成交404亿美元,同比减
少8.5%。上半年“外币对”累计成交金额折合558亿美元,同比减
少18.8%,其中成交最多的产品为美元对欧元,占市场份额比重为
32.4%。
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进一步扩展。截至6月末,共有即期市场会员
601家,远期、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市场会员各167家、167家、
138家和96家,即期市场做市商32家,远掉期市场做市商27家。
(七)黄金交易规模保持增长
黄金价格震荡上行。上半年,美国减税等财政刺激政策不及预期、
国际地缘政治事件频发促使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推升黄金价格总体波
动上行,6月有所回落。国际黄金价格最高1293.50美元/盎司,最低
1151.00美元/盎司,6月末收于1242.25美元/盎司,较上年末上涨
7.17%。受此带动,国内黄金价格也呈现出先上涨后回落的趋势。上
海黄金交易所AU9999最高价为300.00元/克,最低价为258.00元/克,
6月末收于273.10元/克,较上年末上涨3.49%。
上海黄金交易所总体交易规模保持增长。上半年,上海黄金交易
所总成交金额为8.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36%。其中,黄金累计成交
2.41万吨,同比下降4.56%;成交金额6.66万亿元,同比增长2.31%。
白银累计成交55.76万吨,同比增长38.35%;成交金额2.26万亿元,
同比增长58.38%。铂金累计成交19.87吨,同比下降33.37%;成交金
额45.24亿元,同比下降29.03%。
二、金融市场制度性建设
(一)积极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
积极稳妥推进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简称“债券
通”)。发布《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及有
关配套文件,同时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就“债券通”所涉及的跨境监管
合作原则等相关事项达成共识,签署了相关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
2017年7月3日,“债券通”正式试运行,境外投资者可经由香港与
内地基础设施间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通过“北向通”参与银行间债
券市场的发行认购。“债券通”试运行首月,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
展银行等机构通过“债券通”同时面向境内外投资者发行债券515亿
元。
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债券市
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一是延长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债券交易结算周期,
为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债券交易额外提供T+2结算的选择。二是在
人民银行英文网站建立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专栏,并
不断丰富英文网站内容,向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英文服务。此外,发
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7〕第7号,推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信用评级
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信用评级业务,规范银行间债券市场信
用评级业务,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截至6月末,共有
506家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包括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
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经济组织、港澳地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跨境贸
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行、境外保险机构、RQFII、QFII等类型,总
投资规模约8500亿元人民币。
此外,配合财政部开展国债做市支持操作,正式启动国债做市支
持机制,推动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
(二)加强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管
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取得进展。证监会发布《区域性股权市
场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建立了合格投资者标准及穿透核查制度和投
资者资金管理制度,明确了运营机构可开展的中介业务范围及其应承
担的义务,并加强市场自律。该《办法》统一了区域性股权市场业务
及监管规则,有利于完善监管协同机制,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防
止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
融风险,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对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的监管进一步强化。
一是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
通过明晰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合规负责人等各方职责,
提高合规履职保障,加大违法违规追责力度等措施,切实提升公司合
规管理有效性,不断增强公司自我约束能力,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证监会发布《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提
高最低净资本要求至3000万元,按流动性、可回收性及风险度大小
进一步细化资产调整比例,调整资产管理业务风险资本准备计提范围
与计提标准,进一步提高了期货行业风险监管指标体系的适应性和有
效性,加强了对期货公司的监管。
上市公司股份减持制度进一步完善。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
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完善大宗交易制度和减持计划的
信息披露制度,引导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事、
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规范、理性、有序减持,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稳
健经营、回报中小股东,提振市场信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