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关于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7]83号)

2017-08-10 来源:121健康网

土地、地质、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不动产、规划、管理等信息资
源,并共享交换发改、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部
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收集整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形成分布
式的数据接入汇集方式,建立分工明确的更新维护机制,形成组织
有序的数据资源体系,建立共享开放的数据应用服务。数据架构如
图 3 所示:
图 3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数据架构
1.数据接入汇集与更新维护。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由国土、测绘、发改、环保、住建、交通、
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的数据组成。基于统一的标准规范、统一
的数据基准、统一的注册接入,按照“物理分布、逻辑一体”的技术
路线,对跨业务、跨行业的数据进行整合与接入,并且各部门按照“谁
— 14 —
生产、谁负责”的原则开展本部门数据的管理、维护和更新,确保各
级、各节点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实时互通共享和同步更新。
2.数据资源体系。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横向涵盖国土、测绘、发改、环保、住
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不同行业;纵向贯穿国家、省、市、
县四级。按照数据类型分为现状数据、规划数据、管理数据和社会
经济数据,其中现状数据包含基础地理、遥感影像、地理国情、土
地利用现状、耕地后备资源、矿产资源等,为掌握国土空间的真实
现状和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与变化状况提供数据基础;规划数据包
含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市扩展边界、国土规划、
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为行政审批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管控数
据依据;管理数据是行政审批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包含不动产登记、
土地审批、土地供应、矿业权审批等,为实施批后监管提供数据基
础。社会经济数据为动态获取数据,包含人口、宏观经济等,通过
结合时事、舆情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决策。
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统一数据模型,实现各类数据的综合管
理,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目录,形成全国覆盖、内容
完整、准确权威、动态鲜活的统一国土空间基础数据资源。
数据资源分类体系结构如图 4 所示:
— 15 —
图 4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资源分类体系
3.数据应用服务。
汇聚而成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通过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进行
统一管理、应用与服务,形成应用数据、共享数据、发布数据,支
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开发利用保护、资源综
— 16 —
合监管、行政审批、辅助决策支持等应用。 (四)服务架构。
依托数据资源、云管理与服务平台的基础支撑,形成数据服务、
专题服务、基础服务和定制服务,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
台门户,向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提供丰富、可靠、全面的
信息和应用服务。服务架构如图 5 所示:
图 5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服务架构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资源和云服务管理与运维系统共同构成
了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服务的支撑层。通过构建统一的云服务管理与
运维系统实现服务的注册、管理、调度、发布、监控,形成国土空
— 17 —
间基础信息平台各类服务资源汇集与协同共享的中心。通过 API 调
用、服务接口、二次开发等多种技术形式,实现数据浏览、数据查
询、信息共享等数据资源服务,规划编制、行政审批、综合监管等
专题应用服务以及空间分析、统计报表、产品制作等基础通用服务。
通过国土内网门户为部机关、测绘地信局、督察局、地调局、各级
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部相关事业单位的国土资源规划编制、项
目审批、空间监管、领导决策等工作提供支撑服务;通过政务服务
门户为发改、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各政府部门
的规划编制、项目审批、项目落地等工作提供国土空间统一工作底
板和数据底图;通过互联网门户,以天地图为基础,向企事业单位、
科研院所、社会公众提供内容丰富、准确权威、动态鲜活的数据服
务。从而为加强国土空间监测、落实空间管控措施、强化政府空间
管控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五)运行架构。
1.平台部署模式。
按照目标任务及总体框架要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部署
运行采用资源统一整合、分别提供服务的方式进行。包括基础设施
部署、数据库部署和系统部署三个部分。
(1)基础设施部署。
国家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部署在由国土资源部数据主中
— 18 —
心、国家测绘地信局数据中心和地质分中心、土地分中心、地质环
境分中心组成的国土资源云数据中心(如图 6)。国土资源云数据中
心采用分布式构架,物理上分散、逻辑上集中,通过建立负载均衡
和互为备份机制,满足大用户并发使用、海量数据存储管理的需要。
云数据中心统一部署承载国土空间信息平台相关的系统、数据
库所需的所有服务器、存储、网络及安全设备,对分布式云数据中
心的服务器、存储、网络设施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配置,对各节点
的设施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和监控,形成系统容灾和数据备份机制,
保障业务的不中断和数据安全。
图 6 国土资源部主节点部署
省、市级平台基础设施部署应遵循“国土资源云”总体框架,充
分利用各类资源,节约投资。
(2)数据库部署。
国家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部署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国家级节点中,根据数据生产、管理的责任单位分别部署在对应的
国土资源部数据中心、国家测绘地信局数据中心和地质分中心、土
— 19 —
地分中心、地质环境分中心。
省市县分节点集中管理本辖区的分节点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
库。
(3)云管理与服务平台部署。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云管理与服务平台,包括云资源管理、应用
服务、应用服务门户等应用,部署在云数据中心提供的运行环境中。
其中云资源管理应用介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层与应用系统层中
间,负责向各类业务系统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资源,向平台运维技
术人员、相关部门共享查询用户提供统一安全认证和权限管理,对
信息共享查询服务进行统一的服务请求审查、服务资源调配,部署
在各部门分节点及省市县分节点本地化平台中。
2.系统应用模式。
(1)数据集中到上级管理部门,本级不开展分节点建设。如图
7 所示,本级管理部门通过汇交的方式将数据汇交到上级管理部门,
并提供数据的定期/不定期更新。通过上级管理部门国土空间基础信
息平台门户提供的数据服务、数据分析服务等功能,使用共享数据
开展日常业务办理,进行信息综合分析。
— 20 —
图 7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应用模式一 (2)数据存储在本地,本级开展分节点建设。如图 8 所示,在
本级分节点部署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开展本级平台门
户建设。本级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的数据管理、维护和更新,集中
接入本级各行业部门的数据,并通过本级门户提供数据服务、专题
服务等功能,使用共享数据开展日常业务办理和信息综合分析。同
时,需按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标准、规范和要求,通过数
据交换共享实现与上级分节点或国家级信息平台的对接。
— 21 —
图 8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应用模式二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标准制度建立。
以《国土规划纲要》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资源整合、共建
共享,部门联动、分工合作,数源法定、约定责成,保护产权、保
障安全,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
的整合共享和交换以及信息平台搭建标准,规范国土空间基础信息
资源共享的范围、内容、权限、时效和更新频率等,制订数据交换
与安全等技术标准,细化数据汇交、发布、共享和应用的工作制度,
建立信息资源质量检查评估和反馈机制,保障信息资源现势性和准
确性,消除数据互通壁垒,促进国土空间数据在政府部门间充分共
— 22 —
享和交换。相应标准与规范有:
(1)国土空间基础数据分类目录及编码标准。
(2)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共享交换规范。
(3)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汇交规范。
(4)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应用服务标准。
(5)国土空间基础信息云管理与服务平台接入技术规范。
(6)国土空间基础信息云管理与服务平台共享信息服务接口规
范。
(7)国土空间基础信息云管理与服务平台运行维护规范。
(8)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云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要求。 (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云管理与服务平台系统建设。
1.云资源管理。
云资源管理是整个分布式体系架构的枢纽,为分布式架构体系
下云资源的调配和有机衔接提供支撑,主要由三方面组成:云基础
设施管理、云服务资源管理、云数据资源管理,具体职能如下:
(1)云基础设施管理。
云基础设施管理提供针对分布式架构、云环境下 IT 资源自动注
册管理及维护;综合实时监控资源运行情况、资源占用情况,对资
源负载能力进行评估和预测、预警;并根据应用需要进行资源调度
与分配,使 IT 系统的运行达到最优状态。
(2)云服务资源管理。
— 23 —
云服务资源管理提供服务的适配封装、服务注册、资源编目、
服务发布、服务配置管理、运行监控、服务启动/停止、版本管理等
服务资源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对服务资源的检索、调度。
(3)云数据资源管理。
云数据资源管理提供针对分布式数据资源的接入管理、数据编
目、数据发布、数据源监测、数据调度、虚拟化部署等方面的管理,
动态实时监控数据资源运行情况,并根据应用需要进行资源调度与
分配。
2.通用应用服务。
(1)数据服务。
数据查询服务。通过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门户向用户呈现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数据资源体系及访问权限。按单一条件或
多条件检索等多方式提供对征地、规划、不动产登记、土地和地质
调查、地理国情、土地与矿业市场、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等信息的查询服务。
数据浏览服务。支持空间数据、影像数据、文本数据等多类型
的数据基本浏览操作,支持多图层、多要素的叠加、动态显示,支
持比例尺控制和地图样式的配置,实现对海量空间数据和影像数据
的快速无缝浏览。
数据共享服务。通过在线、离线的方式,对授权数据集提供以
时间、区域、类别为条件的各种形式的数据服务,包括单一要素数
— 24 —
据集、复合要素数据集、实体数据集、数据图元、数据对象等服务,
以及数据再加工、数据产品制作及其再发布等数据服务。
(2)基础服务。
空间分析服务。针对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提供诸如叠加分析、
缓冲分析、连通性分析、空间关系分析等基本空间分析服务。
统计报表服务。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提取相关指标,按
行政区、按年份、按专业及其他具体指标进行数据统计,以列表、
饼图、柱图、折线图等图表方式展示,形成分析报告,为用户提供
数据统计报表服务。
专题图制作服务。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充分发挥现有国土
资源“一张图”数据的作用,开展国土空间布局、用途管制等专题图
的制作研究,实现快速制图出图的业务需要,为行政审批、国土空
间监测监管提供更好的服务。
(3)接口服务。
用户可以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提供 API、服务接口和二
次开发接口进行二次开发,通过 API 调用、Web Service、服务接口、
二次开发等多种技术形式,实现地图浏览、数据查询、信息共享等
数据资源服务,规划编制、行政审批、综合监管等专题应用服务以
及空间分析、统计报表、产品制作等基础通用服务等。
— 25 —
3.专题应用服务。
(1)规划应用服务。
利用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生
态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粮食生产功能区、林地保护利用总体
规划等相关规划,对区域内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以及整治等
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梳理区域内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开展国
土资源现状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开发适宜性评价、建立国
土空间主导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协调空间矛盾冲突,为规划目标的
确定、战略格局的明确,三大空间的划分等国土规划的编制提供辅
助分析决策。
(2)审批应用服务。
利用基础地理、多期影像、生态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基本农田、地质环境规划、矿产资
源分布等各类行政审批的相关数据,通过空间叠加、缓冲、统计等
各种方法,实现行政审批项目的符合规划审查、地类占用分析、基
本农田占用审查、重复批地审查、重复供地审查、规划调整合理性
审查、项目矿产资源压盖审查、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辅助实
现用地审批、土地供应、规划调整、基本农田补划等行政审批各个
环节的智能化审批。
(3)监管应用服务。
按照“把责任和权利放下去,把监管和服务切实抓起来”,以及
— 26 —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和实现国土空间全面全程监管等
要求,研究分析国土空间相关领域业务监管的重点及问题,构建一
套基本完备的国土空间监管预警指标体系,充分应用机器学习等数
据挖掘方法,建立相应指标监管预警分析模型,并基于云管理与服
务平台和已建立的部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搭建分布式、分层级
应用的国土空间监测监管平台,实现基础地理、土地、矿产、地质、
地质环境等国土资源内部和发改、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
林业等与国土空间相关数据的全方位、智慧化监管,量化考核各类
监管指标的规模、时序与分布,开展实时监察、动态比对、目标跟
踪和预警提示,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行政审批、空间结构优化以
及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提升提供数据支撑服务。
(4)决策应用服务。
基于数据资源体系以及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大数据分析、挖掘、
检索和可视化等技术,建立相关知识库、模型库,以数据联动的方
式,纵向打通国土资源行业内部宏观、中观、微观数据,横向融合
政府其他部门数据和互联网数据,围绕国土空间管理典型问题,实
现有针对性的业务化、渐进式的探索分析,重点对国土资源行政审
批、规划执行、开发利用、违法违规等开发利用过程和状况进行监
测分析,对国土资源利用和管理中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和存在问
题进行形势分析和研判等,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行政审批、空间
治理监管、空间分析决策等提供空间数据和信息技术保障。
— 27 —
(5)资源评价应用服务。
依托平台资源,开展重要矿种找矿专家模型、智慧探矿软件等
相关系统研发,增强地质数据智能分析处理与评价预测能力,构建
智能化地质调查评价与资源潜力评价系统。开展面向对象的多源遥
感数据快速精准校正与融合、多尺度土地利用与覆被遥感自动分类
规则和方法、多尺度土地生态退化和土地质量遥感智能化监测和评
估方法研究,利用土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状况智能化监测和分析技
术,形成土地资源智能评价应用新模式。
(6)公众查询应用服务。
基于天地图,面对社会需求,抽取、脱密国土空间相关数据,
在互联网上为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社会公众提供国土资源各类
规划、资源现状、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项目用地、矿权分布等内
容丰富、准确权威、动态鲜活的数据服务。 (三)数据资源体系建设。
通过对国土资源、测绘地信系统各单位和发改、环保、住建、
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现有数据的调研、梳理与分析,结
合国土空间管控的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分类体系,遵循统一的技
术标准,形成跨行业、跨部门、跨级别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资
源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统一的数据模型,进行统一的数据注册、
接入、汇集、建库,建设成全国覆盖、内容完整、准确权威、动态
鲜活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同时,建立分布式、开放式的数
— 28 —
据更新模式,确保全国各级、各部门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的持续更
新。
1.现有数据梳理分析。
开展国土资源部门和测绘地信部门现有数据情况的调研,进行
数据资料收集,然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现状分析。分析内容
包括数据量、数据格式、空间参考、标准规范等,根据数据现状分
析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出数据接入汇集、整合
集成的合理化建议,评估数据汇集集成的工作量。各数据中心的数
据情况大致如下:
国土资源部数据主中心:遥感影像数据、不动产登记、土地利
用现状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基本农田、矿产
资源规划、地质勘查规划、矿产资源储量、矿业权、土地管理数据、
矿产管理数据等。
国家测绘地信局数据中心: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地
理国情数据。
地质分中心:全国 1:5 万、1:20 万、1:25、1:50 万、1:
100 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全国矿产地数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
价数据;全国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
据;全国遥感影像数据(多时相、多种分辨率),全国 1:5 万、1:
20 万、1:50 万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全国 1:50 万环境地质空间
数据,全国地下水资源数据、全国地质灾害调查数据、矿山地质环
— 29 —
境监测数据;区域海洋地质数据、海岸带地质数据;全国油气资源
地质调查数据等。
土地分中心:土地调查矢量与影像数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
价矢量数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数据等。
地质环境分中心:地下水资源、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水
土地质环境、资源承载力、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水文地质、环境地
质、地质遗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
2.数据目录体系建设。
通过对各行业的数据资源梳理,分析各类数据间的层次、类别
和关系,对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的数据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统一
的数据资源编码与分类体系、建立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目录,以
此作为数据“共建、共享、共用”的核心,集成国土、测绘、发改、
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的各类数据资源,形成覆盖
全国、内容丰富、标准统一、准确权威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资
源体系。
3.数据库建设与完善。
国土资源部数据主中心、国家测绘地信局数据中心、地质分中
心、土地分中心和地质环境分中心要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完善已有
数据库,进行必要的数据转换,补充相关内容。
— 30 —
4.主题数据模型构建。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统一数据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理论与方法,
遵循“数据与应用分离”的原则,将空间图元(对象)作为国土空间
基础信息的空间对象进行设计,包括对象实体模型、关系逻辑模型。
通过构建对象实体模型,实现空间对象、现状信息、规划信息、管
理信息的有序组织与存储;通过构建关系逻辑模型,实现对象的空
间关系、业务关系和时态关系的建立,基于这些逻辑关系,将对象
的现状、规划、管理的业务行为进行有机联系,为掌握国土空间的
真实现状和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与变化状况提供数据基础,为行政
审批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数据依据,为实施批后监管提供数据
保障。
5.主题数据接入集成。
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统一的空间基准以及统一的注册接
入,实现跨业务、跨行业、跨层级的不同数据的有序、规范、标准
的汇集与集成。
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是对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的业务术语、专业名
词、逻辑组织、物理结构进行规范化,统一数据基准是指采用一致
的空间坐标系、投影方式、数据版本和时间基准,统一注册接入是
参照统一接口要求与技术模式,进行各行业数据的接入,实现不同
业务、不同类型的数据统一汇集集成。
数据的接入汇集工作采用“核心先建、全面推广”的原则,优先
— 31 —
汇集集成测绘、土地、地质、地质环境等国土空间基础数据,在此
基础上,全面共享交换发改、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林
业等其他行业数据。
为了保障多源数据接入汇集的成果质量,在整个数据的注册、
接入、汇集、集成的过程中,采取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措施,建立
核查机制,保证数据处理方法正确,数据接入汇集成果结构完整,
逻辑正确,符合统一数据模型要求和数据资源体系构建规范,数据
质量满足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的需求。
6.数据产品订制与服务。
在提供基础数据服务的基础上,按照实际工作和各部门需求,
开展特定专题产品定制与服务,成熟的产品接入平台,通过平台为
更广大的用户提供服务。
7.数据更新维护。
按照“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跨业务、跨行业的横向协
同的数据更新维护机制,同时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纵向协同
联动的数据更新维护机制。
(1)横向协同。
根据跨业务、跨行业之间的数据关联性,建立数据联动更新机
制。当一类数据更新时应联动更新与其强相关的数据;对与其弱相
关的数据,应通过接口向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发出更新提示;对
— 32 —
更新后引起相关数据矛盾的,平台不予更新,经责任部门核实确认
并修正后再予以更新。
(2)纵向联动。
根据数据在国家、省、市、县四级的业务关联性和网络现状,
建立数据共享交换池,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为统一出入口,
采用增量更新的方式,当一级数据更新时,变化信息应及时共享交
换至其他层级的数据。 (四)基础环境建设。
基于“国土资源云”的总体框架,开展各级节点网络、计算、存
储、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满足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系统部署运
行、信息共享协同、数据安全可靠等需求。
建立纵向互通、横向互联的网络体系,为纵向上国家、省、市、
县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之间的内部数据汇聚与共享,横向上与测
绘、发改、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之间
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提供畅通的网络环境;建立安全、高效、灵活的
计算、存储环境,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应用运行和数据存储
提供基础环境;完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国土空间数据安全存储和
利用、系统稳定运行。
1.网络环境建设与完善。
国家测绘地信局数据中心、地质分中心、土地分中心、地质环
— 33 —
境分中心,需要建立起与国土资源部主中心互联互通的涉密网络环
境。各分中心要对现有的网络接入环境进行改造,前期可暂时以涉
密终端的方式完成向部机关涉密内网的接入以及相关应用和数据的
接入部署,逐步按照国家安全保密部门的要求开展涉密内网的建设
和测评,并实现与部机关涉密内网的整网对接,以满足平台分布式
应用部署和数据共享的需求。
国家级主中心还应进一步完善国家电子政务内网接入区,并开
展公共服务区建设,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建立起连接发改、环保、
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政府相关部门的涉密网络环境,
满足部门间的数据交换共享和服务需求。
对于省以下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未来可按照国家电子政务
内网的统一规划,通过接入各级电子政务内网平台,纵向上实现与
国家级中心节点,横向上与同级发改、环保、住建、交通、水利、
农业、林业等相关政府部门的涉密网络互联互通。
2.应用部署与运行环境建设。
各节点应在充分利用现有机房、计算、存储等基础设施资源的
基础上,配备必要的环境资源,确保平台应用的部署和高效稳定运
行,全面夯实对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基础支撑能力。
国土资源部数据主中心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业务需要,
适当新增存储和计算设备,基于云计算架构和虚拟化技术建立国土
资源部数据主中心平台运行环境,形成可动态扩展的共享资源池,
— 34 —
提升云服务资源的部署管理能力,为数据存储管理和应用服务系统
部署运行提供按需分配和无缝扩展的基础环境资源,实现对计算和
存储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动态利用,以满足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
数据存储、处理、计算和应用运行需求。
国家级分中心节点也应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并根据
分中心的业务需要,适当新增存储和计算设备,包括 Web 应用服务
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配备相应的管理软件,确保相应环境资源配备
合理。采用 MPLS 以太组网链路或 SDH 光纤链路,按对外服务区、
数据存储管理区和数据生产加工区等进行三区网络规划,基于云计
算架构和虚拟化技术建立起计算和存储性能与国土资源部数据主中
心相匹配的运行环境,支持 TB 级数据量的存储管理,支持并发工
作方式,支持数据库应用集群,以满足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分布
式应用部署的需求。
3.安全环境建设。
各节点要针对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数据安全、应
用安全等多个层次,采取综合防护措施,进一步强化安全保障体系
建设。主中心节点负责部机关涉密内网的安全环境建设,各分中心
节点负责对接入部涉密内网的涉密终端和涉密局域网的安全环境建
设。
平台建设要充分依托部涉密内网的安全认证基础设施、密钥服
务基础设施、安全监控与审计等基础设施提供的各类安全服务,满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