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2017-2021年)发展规划(全文)

2017-07-23 来源:卫计委网站
点击下载全文:   1、国科发社〔2017〕204号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发展规划.docx
   2、国科发社〔2017〕204号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docx
   3、国科发社〔2017〕204号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运行绩效评估方案(试行).docx

科技部 国家卫生计生委 军委后勤保障部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2017-2021年)发展规划》等3份文件的通知

国科发社〔2017〕20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央、国务院各有关部门: 
按照《“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总体部署,为进一步加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完善布局、强化管理、严格评估,特制定《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2017-2021年)发展规划》、《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2017年修订)》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运行绩效评估方案(试行)》3份文件。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科技部    国家卫生计生委

军委后勤保障部    食品药品监督总局

2017年7月19日

  附件:1、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发展规划

     2、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3、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运行绩效评估方案(试行)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2017-2021年)发展规划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科技部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军委后勤保障部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共同开展建设,是面向我国疾病防治需求,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医疗机构为主体,以协同网络为支撑,开展临床研究、协同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为更好地推进中心建设发展,完善管理和强化支持,依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需求

(一)建设现状

长期以来,临床研究一直是我国医学科技发展的薄弱环节。为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一批临床医学和转化研究的“高地”,科技部会同原卫生部、原总后勤部卫生部于2012年启动了中心的建设工作。目前,分3个批次共布局建设了32家中心,形成了联合26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2100余家医疗机构的协同创新网络;建成60余个大型生物样本库、数据库和143个临床研究队列,覆盖人群706.05万人次,涉及60余个病种;自主或参与制定诊治指南规范151项(其中9项纳入国际指南)、制定国家标准42个;取得重大新药、医疗器械等科技成果专利254项,其中国际专利4项,实现专利转移转化9项;共完成了248项药物临床评价;各中心已建成20余个远程服务平台,年诊疗患者数量6万余人次;通过学术交流、技术培训、网络服务等形式,共组织开展了172项适宜技术和科技成果的基层推广活动,累计培训医务人员31.89万人次;建立了43个科普推广平台,自主设计了15个在线移动培训客户端(APP)。中心的建设有力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在推动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下沉、支撑分级诊疗实施、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针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健康需求,构建健康医疗科技“精准对接”机制,形成了科技支撑健康扶贫工作的新模式。

(二)战略需求

1. 加强中心建设是有效强化我国医学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临床研究一直是我国医学科技创新链条的薄弱环节,许多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不能及时有效地转化到临床应用。由于我国临床医学研究部署不够,在临床医学这一重要环节的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几乎空白”,导致临床研究团队的专业化建设严重滞后,临床资源高度分散、缺乏整合,临床研究创新不足、水平不高,整体发展滞后的短板问题十分突出。大力加强临床医学研究体系的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推进医学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以医疗机构为主体、以网络为依托,聚焦重大疾病,系统构建各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的中心,将为完善国家医学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加快突破现有疾病诊疗技术的局限性,探索适宜我国国情的、更为经济有效的疾病防控手段,提高疾病防治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加强中心建设是加快我国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在医学创新领域,临床医疗机构处于医学科技创新链条的中心枢纽位置,是承接基础研究发现、转化前沿技术成果、应用评价创新产品、研究制定指南规范的核心力量。长期以来,临床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参与卫生健康创新的动力机制不强、活力不够,是我国基于国人循证证据的诊疗指南和技术规范产出少,自主医药产品创新少、转化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促进临床医疗机构与研究单位、大学、企业的紧密融合,是加快推进医药产品研发和增强医药产业创新活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中心的布局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在对接成果转化链条各主体之间的优势,与相关研究单位、高校、创新型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将有效激发医疗机构这一关键主体的创新活力和创新潜能,在汇聚创新力量,推动医、研、企融合创新上发挥引领性作用,成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尝试。

3. 加强中心建设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有力支撑

医学科技创新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上,落实到疾病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上。长期以来,基层医疗技术服务能力薄弱,医疗服务质量不均衡是我国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的“短板”。按照功能定位,中心将以基层为重点,大力开展新技术、新知识和先进适宜技术的普及推广,体系化推进人员培训、临床指导等工作,加快把大医院的技术传到基层、助力广大基层“学好、用好”医疗技术,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推进医疗服务均质化,整体提高我国疾病诊疗水平,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紧密围绕医学科技发展需要和重大疾病防控需求,把中心建设作为加快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支撑科技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举措。未来五年,中心建设将进一步加强整体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和机制,构建衔接紧密、转化顺畅、协同整合、服务基层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医学领域的创新突破和普及推广。

(二)基本原则

1. 强调创新,注重临床

面向重大临床需求,在相关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建设中心及其创新网络,依托网络开展大样本临床循证、转化医学和防控策略研究,利用网络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的协同创新,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2. 统筹规划,整体布局

紧密围绕我国重大慢病和常见多发病的防治需求,进一步完善中心布局,在新建中心的布局上注重不同区域的平衡,实现主要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的全覆盖。引导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以下简称“分中心”),鼓励各地方建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省级中心”)的建设,实现区域的合理布局,形成全国性的网络体系。

3. 加强转化,扩大推广

面向基层医疗卫生需求,注重适宜技术的转化推广和专业医务人才的技能培训,提升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整体提高全国卫生医疗水平和实施分级诊疗,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

4. 强化管理,完善机制

按照《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2017年修订)》,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完善评价激励措施;建立有效的协同创新、开放共享机制,鼓励同领域的中心之间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地方和依托单位的职责,给予中心更大的资源保障和政策支持,不断探索营造有利于中心稳定发展的政策环境。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