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在杭州市西溪医院消化内科42岁的鲁先生,就经历了这样一次特殊的治疗:他因糖尿病神经病变而患伪膜性肠炎,医生就把饱含细菌的液体通过胃镜缓缓地注入到了他的消化道中,细菌在他的肠道驻扎,病就这样被成功治愈了。
而这些治病的细菌液,就来自于“别人家的粪便”。
糖尿病引起长期腹痛,营养不良
医生开出大胆药方:粪菌移植
鲁先生是一名保安,糖尿病神经病变合并假性肠梗阻多年。一直以来,他都会反复腹痛,重度营养不良,长期需要到医院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前后算起来,大小医院住院了7次,一家人都痛苦不堪。
半个月前,鲁先生来到杭州市西溪医院消化内科找到吴乾能医生治疗。住院期间他还出现了肺炎,在应用广谱抗生素后腹痛加重,血便。经结肠镜检查,医生明确诊断为伪膜性肠炎。
“这是一种难治性的炎症性肠炎,与自身免疫有关,常规的治疗方法没有太大效果,且不容易断根。”吴医师介绍,他建议鲁先生尝试“粪菌移植”。
所谓的粪菌移植,指的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
粪菌移植流程:
第一步:采集健康志愿者的便样。
第二步:在一定条件的实验设备中分离出细菌,获得无臭菌液。
第三步:用指定工具把菌液移植到肠道内,重建肠道菌群系统。
攻克危重疾病有决定性作用
是一种新的“器官移植”
在了解粪菌移植的优势后,鲁先生一家都决定一试。上周四,吴乾能医生通过胃镜将含正常菌群的液体(粪水),通过3个注射针管共150ml输送到鲁先生的肠道里。
治疗过后,鲁先生的血便逐渐停止,大便转黄、成型,大便球杆比接近正常,同时腹痛也较前改善,胃口转好,营养状态得到改善。
“目前,粪菌移植应用还不多,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肠道疾病,特别是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肠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胃肠道疾病等。但这个方法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少,算得上是一种新的‘器官移植’。”吴医师介绍。
据悉,移植的粪菌要经过严格程序处理,一些固体物质被过滤,留下的是有益菌群。事实上,原本又臭又脏的粪便处理后是白色无味、非常清亮的。
目前,开展此项技术的粪菌来源主要靠捐赠。且粪菌捐赠有诸多严格的要求,比如不能患有传染病、近期没有感冒、极少用抗生素等,年龄大多在18岁以下。
杭州市西溪医院消化内科施言医师告诉记者,肠道菌群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现已证实与多种疾病相关,特别在一些危重疾病领域,如艰难梭菌感染,复杂难治炎症性肠病,重症胰腺炎,重症肠道感染,发挥了挽救生命的决定性作用。
当前,粪菌移植这种治疗手段在国内还不为多数人所知,却已展现出其强大、神奇的疗效,希望通过开展临床研究与应用,更深入研究肠道菌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的确切疗效,以及肠菌与这些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向大众传播、科普这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