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浙江 青春力量”之“健康直通车”——武义站
浙江在线-健康网6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翁含露)“医生,我们老两口牙都不行,烂得只剩一点点了,能帮我们看看吗?”金华武义72岁的江大爷听说6月10日上午有省城来的口腔科专家到家门口义诊,一大早便携老伴儿来到东升路口公园排队了。
初步检查后,坐诊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下沉医生、武义县口腔医院副院长赵鹃副主任医师建议,两位老人最好尽快将牙齿残根拔除,“阿姨全身状况不太好,可以先到口腔医院免费验个血,6路公交车就能到”。
“残根细菌滋生形成感染源,并对后续治疗产生干扰,就别不舍得拔。不过一般情况下,自然牙能保留则保留。”赵鹃告诉记者,临床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拔牙意愿强烈的高龄患者,因为牙周炎或龋齿等引起反复肿痛,实际上往往没有必要拔除,且越早治疗效果越佳。
健康宣教处的浙大口腔医院牙体科护士张亚囡正用口腔模型为市民示范正确的刷牙方法。有位大妈疑惑,好好的牙刷为何3个月就要换一次,用开水烫一下不也能杀菌吗?张亚囡解释,用久了的刷毛势必会发生变形和磨损,不利于清洁牙齿,何况开水并不能将细菌“赶尽杀绝”。
6月9日至10日,金华的天时晴时雨,气温却居高不下。此般闷热潮湿却没能阻止浙大口腔医院共计17位医护人员搭乘“健康直通车”,把口腔医学技术带到武义县口腔医院,为武义市民的口腔健康“把把脉”。
“健康直通车”由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意在组织各省级医疗卫生计生单位专家志愿服务团队,深入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帮扶活动,把“大健康”、“大卫生”的理念广泛传播,植入人心。
“省城师父”授之以渔,“学生”来自“四海八荒”
6月9日下午,浙大口腔医院华家池诊疗中心主任、牙体牙髓科专家何建芳,以及口腔修复科专家胡军分别开展了《牙脱位损伤的复诊处理及牙髓牙周联合病变》和《牙合关系异常患者修复前的咬合分析及调整》讲座。
“这类情况不常见,但最基本的操作方法不掌握,遇到时难免措手不及。”何建芳主任结合自身临床中碰到的病例,深入浅出地为在场40余名“学生”讲解了离体牙的再植和固定等知识点。
这些“学生”,有在武义县口腔医院就职的,也有来自综合性医院和口腔门诊部的基层医生。武义县口腔医院雷昇美院长透露,该院于2013年7月与浙大口腔医院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之后成立“浙中口腔医学中心”,在医疗资源上享有优势。因此在“健康直通车”到达武义一周前,医院便通过媒体、微信号等做了大量宣传工作,欢迎武义辖区内所有有意愿、有需要的口腔科医生前来听课。
“咬合问题贯穿整个口腔治疗过程,尤其是牙齿修复后经常会出现。”胡军副主任医师在讲座中介绍了造成牙合关系异常的几大原因。而在6月10日上午的疑难病例会诊中,当地一名幼儿园老师的烦恼也源自咬合紊乱。
患者今年30岁出头,有夜磨牙的习惯,几乎所有的牙齿都存在磨耗严重的问题,尤其是门牙,随之而来的牙敏感和外形不良也令其苦恼不已。“夜磨牙是因是果目前无法确定,但不必纠结于此,先解决问题再说。”胡军建议会诊医生团队,可以做进一步检查确定几颗牙齿为“重点对象”,排查颞下颌关节有无问题,然后制定重建方案,并借助一副兼具“诊断+治疗”作用的临时假牙完成过渡。
青年医护的“学习直通车”,“双下沉”的有力补充
武义县口腔医院的一大特点就是青年医护多,共青团员几乎占到了所有医护的1/3。如何加强团建工作,丰富团建活动?如何提升凝聚力,发挥青年医护的生力军作用,从而带动医院团队建设?
此次“健康直通车”开到武义,还为团建工作交流搭建了平台。9日下午,双方团委代表就医院团建工作开展了深入交流,内容涉及文化、制度、思想等方面的建设,浙大口腔医院团委书记王心华重点介绍了该院争创“青年文明号”的相关经验,希望能助力下沉分院团委建设的规范化发展。
短短两天,行程满满,对于武义县口腔医院的基层医护来说则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在思维碰撞中扩大了视野,于沟通交流中促进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武义县口腔医院本就是我们的下沉分院,所以整个对接过程非常顺利。”浙大口腔医院党委书记黄昕在接受浙江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健康直通车”作为“健康浙江 青春力量”活动的组成部分,是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双下沉、两提升”重大医疗决策的有力补充。
此外,浙大口腔医院“爱牙之友”志愿者协会长期坚持走基层活动,协会中的中青年专家对此次志愿服务活动非常支持,热情颇高,对他们而言,也增加了接触基层工作、了解基层需求以及提升自我能力的机会。
黄昕书记希望,“健康直通车”能继续开到全省各地为基层百姓带去健康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