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就收治了入伏后第一例热射病重症患者——一名长时间在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下工作,突发体温升高、出现意识不清的铁路系统工人。
58岁的王先生是铁路系统的一名检修车厢的工程师,平素体健的他像往常一样顶着骄阳开始日常工作。工作开始1个小时左右,工友发现王先生有些“不正常”。紧接着二十分钟后,王先生整个人不行了!
一旁的工友赶紧联系家属将他送到杭州市三医院急诊科,此时的他体温仍有41度之高,已然失去了意识,不仅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身体还一直处于抽搐状态。
接诊医生根据症状,判断王先生是热射病,立即对他进行了抢救。据家人介绍,王先生平素高温有时连电扇都也不爱用。
目前,他已经脱离生命危险,正在ICU内接受治疗。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周逸丹主任医师介绍到: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中暑可分为三类。
第一,先兆中暑,有高温环境中训练、劳动史;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其次,轻症中暑,先兆中暑症状加重;早期循环功能紊乱,面色潮红或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大量出汗、脉搏细数、血压偏低;恶心、呕吐;肌肉酸痛;体温升高至38.5°C以上。
还有重症中暑,在上述症状基础上出现意识障碍;内环境紊乱,循环衰竭和器官功能损害。
而王先生得的就是中暑里最严重的一种,热射病作为一种致命性急症,对高温环境适应不充分是致病的主要原因,以高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
“出现热射病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降温处理,很有可能会对多脏器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尤其是大脑内的神经细胞,受损后相应的功能就会缺失,很难治愈。如果患者晕倒后,周围没有人及时发现,热射病病死率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周医师表示。
所以,一旦发现身边的人在高温环境下出现意识不清或者晕倒后,可以初步判断他是严重中暑,在试图给病人降温的同时,应迅速拨打急救电话或立即前往就近医院,尽快得到专业的医疗救助。
知识链接:
容易发生中暑的人群包括:
①幼儿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具有保温作用的棕色脂肪含量多,不利散热;
②老年人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散热功能差;
③心血管疾病病人炎热天气加重心血管负担,心脏功能不全者,热量不易散发;
④糖尿病病人多尿引起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伴有心血管和周围神经病变时更不易散热;
⑤感染性疾病产热加速应激使机体儿茶酚胺类物质产生增多,收缩皮肤血管,不利于出汗散热;
⑥在高温、通风不良环境下作业者;
⑦孕产妇。
如何尽量避免中暑:
①关注天气、气温变化;
②在常温下,健康人每天摄水量2000~2500毫升。炎热天气,改善劳动及工作环境条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充分供应含钾、镁、钙盐防暑降温饮料,备用防暑降温药品(如清凉油、风油精、人丹或藿香正气水);
③天气炎热和湿度较大时,尽量避免强体力劳动。大运动量活动要有热适应过程,充分补充防暑饮料,防止脱水。
④发现中暑先兆及时治疗;
⑤年老体弱、慢性疾病病人和孕妇、产褥期妇女改善居住环境,应穿宽松透气浅色服装,注意合理营养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