郞玉麟今年已经八十有三了,是国内皮肤病治疗领域的大咖级人物。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两只眼睛圆鼓鼓的,一袭白色的中式长袍,摇着一把老旧蒲扇,嘴边念叨着他的健康三字经,走起路来不紧不慢,翩翩风度,一脸悠然。
这位看似清寡的老者总爱把自己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他总说“我已经老了!留下的时间不多,心很急”。兴许,正是受这股急迫感的驱使,他看病救人、种药制药、写书拍电影……一个也没有拉下。而现在,每周四早上,他都会从余杭瓶窑老家搭着专车赶到杭州城里,在城西文一路古翠路口的中竹大厦三楼“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门诊部”的8号门诊间里接诊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皮肤病患者。
郎老算是个半路郎中,正式从医之前,工农商学兵几乎各行各业的活计他都接触过。虽然55岁才总算挂出了“郞氏中医”的行医招牌,但是靠着多年的经验以及在病人中间不俗的口碑,成为在国内颇有名气的“老中医”。
郎老有个“收藏癖”
他把6万多份病人资料收进了牛皮纸袋里
郎老有一个小习惯——爱收集病人的病历本,把它们一个个装进黄色的牛皮资料袋里,然后在封面详尽地填写上病人的姓名、电话与地址,方便与患者保持联系,随时随访。虽然年事已高,但对于接诊过的病患,郎老总能对他们的病情娓娓道来。从医30多年来,郎老已经累计诊治了20多万的患者,前前后后收集了6万多个这样的病历本。
这些小本子里资料大多已经发黄褪色,里头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位患者的就诊状况、病情流转甚至是命运轨迹。曾经,就有一位江苏的杜小姐因为患有严重的银屑病,后背、大腿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红色斑点,前前后后来就诊过7次,最后一次来的时候还带来了自己的母亲。
“我碰到了太多的病人寻遍了大大小小的中西医院,最后求药无果、寻医无门,找到我这里,我就用遍各种方子,想尽办法给他们治。”郎老说,他习惯把这样一个个真实活生生的病人故事都存放在自己的病人档案里,可查可见。从医几十年来,他碰到过的疑难杂症不计其数,诊治过的患者数以千计、万计,但他却觉得并不是自己的医术有多么高超,而是“中医本来就这么神奇。”
30多岁时的郎老自己也是一位病人。当时,他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总感觉“经络堵塞,浑身不舒服”,磕磕碰碰、久治不好,多少次投医无门之后,他开始接触各类中药古方,对于可能有疗效的中草药,他总是亲自尝、亲自试,最后竟然久病成医,成了镇上有名的郎中,还开启了自己的中医馆,打响了“郎氏中医”的牌子。多少年过去了,现在的他不仅自创了一套“郎氏中医整体疗法”,还成立了自己的郎氏中医银屑病研究所,在省内乃至全国的银屑病研究领域都占有了一席之地。
设立家庭教育基金
梦想五代同堂把“郎氏文化”一代代传下去
郎老常说,郎氏中医需要的不只是做大做强,他更关注的是要后继有人。他想让郎氏中医成为真正的“中医世家”。为了给自己热爱的中医事业找好传人,他可是没少费心思。从2006年开始,他就在家族内部设立了一支家庭教育基金,专门用于后辈中医人才的培养与扶持。
郎老说,家族里只要是有人考上了中医的相关专业,不管费用多少,尽管从这笔基金里出。这绝对算得上是一个不小的诱惑。如今,从第二代、第三代再到第四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后辈子孙从中受益,在中医领域大展拳脚,并逐渐成长为了“郎氏中医”的后继传人。
郎闯是郎老的大儿子,也是“郎氏中医”的第二代传人。这位曾经的公务员如今已经成为“郎氏中医”门诊部里的中坚力量,正是在父亲的劝说下,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决定放弃自己原本安稳的工作,重新报考浙江中医药大学,决心成为一名中医药人。同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女儿郎燕静,孙辈的陆东海、毛凌聪、郎晨阳都是如此。
“第三代”孟凌晨同样毕业于国内中医药的高等学府,现在他虽然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抽空还是会回到“郎氏中医”门诊,帮着接诊病人。郎老说:“我这个人比较兼容并蓄,对于人家的一套也总是虚心求教的,孩子们在外面学到了新东西再拿回来用,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在写有“郎氏中医”四个大字牌匾前,一家人身着白大褂端然而立,这是郎老总爱夹藏在病历簿中的一张老照片。看着女儿、孙辈们一个个成长起来,接过了自己衣钵,他有些兴奋,也有些感动。
如今,四世同堂的目标已经实现了,他又把目光锁定到了更小一辈的身上——一男一女两个曾孙成为他的重点培养对象。现在,他已经开始带着两个小家伙进出门诊部了。“从小就熏陶中医文化,他们都说长大之后也要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样——学中医、做中医,把‘郎氏文化’一代一代继续传下去。”郎老说这话的时候,不觉间,两只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杖朝之年有了“新想法”
他写书、拍电影要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去年,郎老82岁。杖朝之年的他也很是新潮地有了“新想法”——托人写了一本书,名叫《郎中》;又招人拍了一部电影,叫做《郎中传奇》。
郎老介绍,书和影片的故事蓝本都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希望通过对自己人生经历以及从医生涯的展现,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文化,让中医中药可以更好地普及开来,传播出去。
“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于中医药的认知度不是很高,甚至还有偏见。”郎老说,“而电视电影则是大家都喜欢看的,我想把几十年来医治疑难病人的真实故事拍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接受中医文化,也让那些看不到希望的病人可以发现更多的治病方法,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疗。”
《郎中传奇》全片60多分钟,已经于去年制作完成,并登陆各大网络平台和电视频道进行展播。得知自己的故事能够通过当下时新的方式被现在的年轻人看到、了解,郎老很是高兴。
他觉得传统的东西要传承下去,一成不变自然是行不通的,不断地培养后继人也是这个道理,他希望能够以新一代喜欢的方式让中医焕发生机,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弘扬、传承中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