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世界遗产已达52项 自然遗产数与澳美并列世界首位
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青海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项目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1项世界遗产。至此,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已有12项,与澳大利亚、美国(包括一项濒危项目)并列世界首位。
青海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位于世界最大、最高和最年轻的青藏高原东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曲麻莱县境内,面积为3.74万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2.29万平方公里,是目前亚洲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
该申遗项目于2014年年底正式启动。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设在青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的申遗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仅仅两年多的申遗准备工作中,以极高的效率组织开展了大量专家实地调研,并按国际惯例编写材料、设计管理计划和措施。世界遗产委员会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于青海可可西里的遗产价值给予了极高评价:这片严酷的荒野一望无垠,美景令人赞叹不已,几乎没有现代人类活动的冲击。极端的气候条件和它的难以接近性,共同保护着这个最后的庇护所。它仿佛被冻结在时空中,但其地貌和生态系统却不停变化;拥有丰富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保存着完整的藏羚羊在三江源和可可西里间不被干扰的迁徙路线……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章林伟表示,青海可可西里成功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是国际上对我国世界遗产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工作的再次肯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作为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主管部门,将继续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履行《世界遗产公约》要求,与相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和世界遗产管理机构共同努力,推动世界自然遗产事业向前发展,做好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的培育、申报和保护管理工作,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世界自然遗产,“充分展示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推动中国由‘遗产大国’向‘遗产强国’转变”。
另据消息,在青海可可西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二天,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也以符合世界遗产第2条和第4条标准,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2项世界遗产和第31项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鼓浪屿是中国在全球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实现现代化的一个见证,具有显著的文化多样性特征和现代生活品质。
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坐落于鼓浪屿—万石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多年来,当地政府对鼓浪屿的价值和保护高度重视,并于2003年10月18日成立了厦门市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厅级),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多年来,管委会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严格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以及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方针,在鼓浪屿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不断推动保护经历过漫长岁月洗礼的鼓浪屿之文化与自然风貌。今年4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住房城乡建设部函复福建省人民政府,原则同意《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7年~2030年)》,为其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完整保存与长久发展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本次会议共审议世界遗产申报项目35项,其中文化遗产27项、自然遗产7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1项。会议还对99项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的保护状况和56项已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遗产的保护状况进行了审议,并就处于战火中的叙利亚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状况议题进行了审议。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仍以1项之差落后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