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双创示范基地工作方案专家咨询重点
一、总体评价
在对示范基地工作方案研提意见时,主要看方案设计是否合
理,是否可以达到示范的预期目标。
总体评价包括六个方面内容:
一是方案自身的合理性,主要评价方案要件是否齐全、结构是
否合理,时间表、路线图是否清晰。
二是方案的地方特色,主要评价方案是否结合了当地双创特
色,有效衔接了当地现有工作基础。
三是方案目标选择的可行性,主要评价方案是否切实可行,在
近期是否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四是方案重点选择的科学性,主要评价方案设计的实施重点是
否是制约当地双创发展的关键因素。
五是方案实施预期效果,主要评价方案是否可以起到有效引导
双创要素区域集聚的效果。
六是实施形成模式与经验的可复制性,主要评价通过方案是否
可以形成可复制的双创模式与典型经验,以便在全国推广。
二、各类型示范基地的评价标准
2
根据区域示范基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企业示范基地
的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对双创示范基地按类型分别设计评价标
准。
(一)区域示范基地的评价标准
重点围绕形成区域性创新创业扶持制度体系,评价是否出台了
相应的政策措施,并对所出台措施的正确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
评估。具体包括:
一是服务型政府建设。主要评价有无推出完善市场环境、深化
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的改革措施,对创新创业信息资源有无整
合,创业政策集中发布平台是否建立,面向创业者和小微企业需求
的专业化、网络化服务体系是否完善。
二是双创政策措施落地。主要评价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有无
打通措施,财税支持力度有无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有无增强,在科
研成果转化、促进人才流动、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等方面有无探索
和突破。
三是创业投资发展。主要评价鼓励创业投资发展的税收优惠政
策有无配套落实措施,政府引导基金设立是否更加规范、更加市场
化,双创投资和资本平台是否更加丰富。
四是创新创业生态建设。主要评价有无建立创业培训、技术服
务、信息和中介服务、知识产权交易、国际合作等支撑平台,有无
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平台,是否促进各类孵化器等创业
3
培育孵化机构转型升级,出台措施是否能够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
创新通道。
五是双创文化建设。主要评价有无加大双创宣传力度,有无强
化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有无开展公益讲坛、创业论坛、创业培训等
活动,有无注重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二)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评价标准
重点围绕形成中国特色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双创制度体系,评价
是否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对所出台措施的正确性、合理性、有
效性进行评估。具体包括:
一是创业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主要评价有无深化创新创业教
育改革的措施,有无建立创业理论研究平台,相关创新创业教育和
培训是否实现制度化、体系化,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离
岗创业政策是否细化落实,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是否健全,海外
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吸引力度是否加大。
二是科技成果转化。主要评价有无科技项目资金管理、下放科
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等改革措施,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
例有无提高,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和基础设施有无对社会开放,开放
式创新创业体系是否建立。
三是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主要评价有无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
机构、人员、场地、经费落实措施,弹性学制管理办法是否健全,
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训体系有无建立,创业导师队伍有无建立,兼职
4
创业导师制度是否完善。
四是双创支撑服务体系。主要评价有无出台引导和推动创业投
资、创业孵化,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措施,
知识产权运营、技术交流、通用技术合作研发等平台是否完善。
(三)企业示范基地评价标准
重点围绕形成大中小型企业联合实施双创的制度体系,评价有
无出台相应配套措施,并对所出台措施的正确性、合理性、有效性
进行评估。具体包括:
一是适合创新创业的企业管理体系。主要评价激励机制和容错
机制是否健全,国有企业组织管理制度有无创新,支持员工自主创
业、企业内部再创业的股权、期权、分红激励方式是否建立。
二是企业员工创造力。主要评价技术和服务等双创支撑平台是
否建立,创新创业资源是否开放,创客文化有无相应培育措施。
三是创新创业投融资渠道。主要评价面向员工创业和小微企业
发展的创新创业投资平台有无建立,企业内外部资金资源是否整
合,投资服务体系是否完善。
四是企业创新创业资源。主要评价有无服务产业和区域发展的
新模式,有无利用互联网手段向社会开放供应链的配套措施,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