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全文)

2017-06-29 来源:人民银行网站

四、金融风险和网络安全形势带来新挑战
当前,金融风险防范和网络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金融
信息系统业务覆盖率、复杂度持续提升,有些技术存在成熟度不
高问题,金融风险防控面临更大挑战。金融网络犯罪形势严峻,
手段日益多样且呈现高科技化、复杂化和隐蔽化特征,金融监管
和风险防范面临新的挑战。网络安全威胁更加复杂,常规攻击不
断衍变,网络空间有组织大规模的攻击时有发生,金融网络安全
技术防护能力亟待提升,金融业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掌控能
力亟待提高。
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
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
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适应经济金融改革发展和金融监管框架改革的新形势,围绕统筹
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
础设施、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以下统称“三个统筹”),着
力完善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着力巩固金
融网络安全,增强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能力;着力推动新技术应
用,促进金融普惠创新发展;着力深化金融标准化战略,优化金融
信息技术治理体系,支持金融业健康发展。

— 20 —
二、基本原则
全面支持深化改革。 以全面支持金融国际化、市场化、综合
化改革为核心,以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发展为目标,围绕“三个统筹”,积极开展金融业信息技术各项工
作。
积极对标国际先进。 立足我国国情,对标国际先进监管和先
进金融模式,找差距、定目标、促发展,以金融信息技术应用为
驱动,加速金融改革发展进程。
推动创新普惠发展。 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贯
彻“互联网+
行动计划,积极利用新技术推动业务创新,实施转
型,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 按照金融改革发展要求,夯实重要金
融信息基础设施,落实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积极稳妥推进技
术转型,加强信息技术风险防控,强化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提升
安全生产水平,提升金融信息技术治理水平,促进金融业可持续
发展。
三、发展目标
适应金融国际化、市场化和综合化的趋势,按照金融改革发
展要求,抓住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机遇,积极稳妥推进技术优化升
级,夯实重要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加快落实金融标准化和网络空
间安全战略,提升金融信息技术治理水平,助力普惠金融、绿色
金融发展,到“十三五”期末,全面建成安全稳定、技术先进、

— 21 —
集约高效的金融信息技术体系。
金融信息基础设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对照国际先进标准,
统筹推进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转型, 优化金融信息基础设施
布局,提高安全性、运行可靠性、可扩展能力和业务连续性管理
水平。
信息技术持续驱动金融创新。 贯彻落实“互联网+”战略,通
过政策引导、标准规范,促进金融业合理利用新技术,建设云计
算、大数据应用基础平台及互联网公共服务可信平台,研究区块
链、人工智能等热点新技术应用,实现新技术对金融业务创新有
力支撑和持续驱动。
金融业标准化战略全面深化实施。 实施金融标准化战略,贯
彻落实《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
展规划(2016—2020 年)》,制定、修订金融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110 项以上。
金融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金融网络安全管理机制更
加健全,新技术应用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加强,金融信息系统安全
生产和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不断提高,力争到 2020 年实现安全可信
产品在金融业信息系统中的全面应用。
金融信息技术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适应金融监管框架改革,
信息技术治理组织架构与决策流程进一步优化,工作协同机制进
一步完善,治理环境更加良好,资源配置更加高效。

— 22 —
第四章 “十三五”发展重点任务
按照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十三五”期
间的重点任务包括:进一步完善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健全网络安
全体系,推动新技术应用,深化金融标准化战略,优化信息技术
治理体系,提供更加集约、高效、安全的金融信息技术服务。
一、完善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夯实金融服务基石
统筹推进支付清算、托管结算、 金融市场交易、交易报告库
等全国性金融市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广金融 IC 卡,大力
发展移动支付,建设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加强银
行卡支付清算和人民币国际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人
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二期),加强中央对手方集中清算平台建设。
持续改进中央证券存管、证券结算系统。建设银行间市场新一代
交易平台和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完善黄金交易系统,完善
证券期货交易所信息基础设施。建立覆盖全市场、穿透式信息的
交易报告制度,建设场外衍生品交易数据库。深入研究并吸收利
用数字货币涉及的金融科技创新,加快法定数字货币系统建设,
完善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
专栏一:加强支付清算体系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完成金融 IC 卡受理环境改造,持续完善非接触式受理环境,推动金融 IC
卡在教育、医疗、市政、旅游等行业一卡多应用。建立完善与账户分类管理体系相适
应的银行卡、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等多种支付模式,积极利用支付标记化、电子认
证等创新技术,实现账户分类及其相应功能与客户需求、安全保障的多维匹配和有机
统一。大力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加快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支付标记化、物联网、
地理位置服务(LBS)等技术与移动支付融合应用。

— 23 —
专栏二:完善证券期货交易所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证券期货交易所新一代核心交易系统、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交易平
台、转融通证券借贷平台、柜台交易系统,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推进境内市场
与境外市场的互联互通,完善交易系统,助力对外开放和支持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加快建设证联网,优化交易网络,建设高速行情网络,实现整体互联互通。建设账户
业务公共服务平台、公共资金交收平台和资本市场交易公共支付平台,强化后台设施
建设,促进市场集约高效运行。
统筹推进金融统计、征信、反洗钱、国库等全国性公共金融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服务货币政策调控和宏观审慎管理,协调整
合现有的各类金融统计资源,建立“统一、全面、共享”的金融
业综合统计体系,建设金融业资产管理产品信息系统。深化数据
应用,建设金融大数据分析及服务平台,实现行业运行情况和风
险状况的动态监测,有效支撑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加强征信信
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第二代反洗钱监测分析系统,完善反洗钱
监管体系,推广反恐怖融资和反欺诈系统的应用。推进第二代国
库信息处理系统和国家金库工程建设,提升国库资金管理效率。
建设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信息平台和存款保险信息系统。持续完善
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体系,建设第二代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
统。根据外汇管理监管需要,动态调整和优化外汇管理数据仓库
内容和基础数据标准,保障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推进“互
联网+电子政务”建设,落实简政放权、政务信息公开,加快电子
合同、电子订单在金融服务领域应用。

— 24 —
专栏三:加强征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第二代征信系统,提升数据质量,完善
系统功能,进一步扩大信用报告的覆盖范围,整合持牌金融机构、非持牌金融机构等
市场主体以及行政司法机关所掌握的信用信息,提升系统对外服务水平。推动形成多
元化征信产品体系,丰富信用报告版本,丰富个人信用评分体系,完善失联关系信息
查询, 细化信贷市场分析维度, 研发并上线小微企业信用评分系统, 建立欺诈数据库,
提供反欺诈提示、评分服务。建成渠道多元的客户服务网络,在现有人民银行专网服
务的基础上,建设统一、安全、高效的互联网服务体系,改进、完善现场临柜查询服
务体系,合理布局自主查询终端,提升现场服务质量。
推动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建设,推进金融监管部门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不断
丰富征信系统和产品,初步构建涵盖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
设保险业信用信息系统,统一归集保险业信用信息数据,形成交换共享机制,为政府
各部门信用信息共享提供支持,助力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积极推进外汇领域信用体系
建设,建立良好的外汇市场信用环境。加快推进互联网金融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打破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线上线下信用信息的壁垒,使征信为互联网金融活动提供更好
的支持。
发挥社会化征信机构作用,鼓励依法采集、使用政府部门行政执法信息,加强产
品服务创新,拓展征信服务的领域和范围。
加强理财、信托、基金、保险市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范
互联网属性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各类金融产品登记系统
建设标准统一,推进数据集中与部门间互联共享,研究同类型产
品登记的优化整合。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的动产、应收账款等抵
质押品、权登记公示平台。全面评估、分类处理互联网属性金融
信息基础设施,加快互联网金融统计与监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专栏四:推进保险登记和交易服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商业健康险平台建设,实现健康险全险种保单登记以及与医保、医疗机构的
互联互通,满足保险行业对诊疗信息等行业外数据的需求,加强健康大数据应用。全
面推进全国农业保险平台建设,研究引入气象、地理、灾害等外部数据,探索地理信
息系统等新技术的示范应用,逐步构建农业保险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农业保险的数据
管理和应用能力。加快推进税延养老保险平台建设,为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政策
落地提供系统支撑。加快建设保单登记管理信息平台,逐步搭建一套全面准确、运行
稳定、功能完善、统一集中的行业基础信息平台。推进保险业风险数据库建设,加快
实现我国保险风险数据积累与存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加快建设上海保险交易平台,
为保险、再保险及相关产品交易结算活动提供信息技术和数据服务。建设巨灾保险平
台,为我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保险产品等提供可靠稳定的系统和数据支持。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