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
|||||
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初评通过通用项目 |
|||||
序号 |
评审组 |
项目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推荐单位(专家) |
初评建议等级 |
1 |
农林养殖组 |
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与机具 |
罗锡文(华南农业大学), |
教育部 |
二等奖 |
2 |
农林养殖组 |
生鲜肉品质无损高通量实时光学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
彭彦昆(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学会 |
二等奖 |
3 |
农林养殖组 |
安全高效鸭病毒性肝炎弱毒活疫苗的创制及应用 |
程安春(四川农业大学), |
陈温福,孟安明,曹福亮 |
二等奖 |
4 |
农林养殖组 |
优质蜂产品安全生产加工及质量控制技术 |
吴黎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
农业部 |
二等奖 |
5 |
医药卫生组 |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 |
郑海荣(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 |
二等奖 |
6 |
医药卫生组 |
国家1.1类新药盐酸安妥沙星 |
杨玉社(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上海市 |
二等奖 |
7 |
国土资源组 |
矿井灾害源超深探测地质雷达装备及技术 |
杨 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二等奖 |
8 |
国土资源组 |
深层油气藏靶向暂堵高导流多缝改造增产技术与应用 |
周福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贾承造,韩大匡,沈忠厚 |
二等奖 |
9 |
国土资源组 |
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精细描述、数值模拟及高效注水开发技术 |
李 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二等奖 |
10 |
国土资源组 |
深厚含水复杂岩土层冻结法凿井井筒支护关键技术 |
杨维好(中国矿业大学),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二等奖 |
11 |
环境与水利组 |
功能性吸附微界面构造及深度净水技术 |
刘会娟(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 |
二等奖 |
12 |
环境与水利组 |
基于页岩钒行业全过程污染防治的短流程清洁生产关键技术 |
张一敏(武汉科技大学), |
环境保护部 |
二等奖 |
13 |
环境与水利组 |
堆石混凝土坝 |
金 峰(清华大学), |
马洪琪,张超然,钟登华 |
二等奖 |
14 |
环境与水利组 |
基于高能效纳晶薄膜电极的工业废水电催化深度处理技术及应用 |
牛军峰(北京师范大学), |
教育部 |
二等奖 |
15 |
环境与水利组 |
水工深部不良地质体和混凝土缺陷诊断、处理与评价新技术 |
汪在芹(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水利部 |
二等奖 |
16 |
轻工纺织组 |
超高速数码喷印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
陈耀武(浙江大学), |
浙江省 |
二等奖 |
17 |
轻工纺织组 |
黄酒绿色酿造关键技术与智能化装备的创制及应用 |
毛 健(江南大学), |
孙宝国,朱蓓薇,谢剑平 |
二等奖 |
18 |
轻工纺织组 |
海洋渔业高效捕捞与船载加工新技术集成及应用 |
丁玉庭(浙江工业大学), |
中国商业联合会 |
二等奖 |
19 |
化工组 |
复合离子液体碳四烷基化新技术 |
徐春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二等奖 |
20 |
化工组 |
环境友好五元环含氟材料催化合成技术及产业化 |
权恒道(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
颜德岳,王泽山,才鸿年 |
二等奖 |
21 |
化工组 |
烃类分子结构导向转化的化工原料高效生产技术 |
方向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二等奖 |
22 |
化工组 |
基于微流场反应技术的生物基无毒增塑剂及其衍生物连续绿色制造 |
郭 凯(南京工业大学),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二等奖 |
23 |
非金属材料组 |
大尺寸高性能磷酸盐激光钕玻璃批量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
胡丽丽(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上海市 |
二等奖 |
24 |
非金属材料组 |
大型高稳定轻量化C/SiC整体结构成套制备技术及空间遥感应用 |
董绍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
二等奖 |
25 |
非金属材料组 |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石墨和石墨烯材料 |
康飞宇(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陈立泉,邹广田,南策文 |
二等奖 |
26 |
非金属材料组 |
低发散角半导体光子晶体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 |
郑婉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祝世宁,黄 如,沈学础 |
二等奖 |
27 |
非金属材料组 |
耐磨蚀抗热震金属间化合物/陶瓷结构功能材料及涂层技术与应用 |
崔洪芝(山东科技大学), |
山东省 |
二等奖 |
28 |
非金属材料组 |
半绝缘碳化硅单晶生长和衬底制备关键技术及功率器件应用 |
徐现刚(山东大学), |
山东省 |
二等奖 |
29 |
金属材料组 |
电渣熔铸大型变曲面异形件关键技术 |
娄延春(沈阳铸造研究所), |
李依依,陈蕴博,林尚扬 |
二等奖 |
30 |
金属材料组 |
超细贝氏体钢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
张福成(燕山大学), |
河北省 |
二等奖 |
31 |
金属材料组 |
高性能金属粉末多孔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 |
汤慧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陕西省 |
二等奖 |
32 |
金属材料组 |
脉冲磁致振荡连铸方坯凝固均质化技术 |
翟启杰(上海大学), |
上海市 |
二等奖 |
33 |
机械组 |
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 |
贾振元(大连理工大学), |
教育部 |
一等奖 |
34 |
机械组 |
复杂铸件无模复合成形制造方法与装备 |
单忠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二等奖 |
35 |
机械组 |
内燃机气流快速检测与评价技术及应用 |
王天友(天津大学), |
天津市 |
二等奖 |
36 |
机械组 |
高动态MEMS压阻式特种传感器及系列产品 |
赵玉龙(西安交通大学), |
房建成,王立鼎,叶声华 |
二等奖 |
37 |
机械组 |
飞机电液自馈能刹车装置与防滑控制新技术 |
焦宗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二等奖 |
38 |
动力电气组 |
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
高 翔(浙江大学), |
浙江省 |
一等奖 |
39 |
动力电气组 |
电力线路行波保护关键技术及装置 |
董新洲(清华大学), |
北京市 |
二等奖 |
40 |
动力电气组 |
先进核动力系统多因素跨维度强耦合动态分析技术及应用 |
苏光辉(西安交通大学), |
陕西省 |
二等奖 |
41 |
动力电气组 |
大型互联电网阻尼特性在线分析与控制技术及应用 |
闵 勇(清华大学), |
罗 安,余贻鑫,雷清泉 |
二等奖 |
42 |
电子信息一组 |
构造强磁共振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成像方法 |
王秋良(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二等奖 |
43 |
电子信息一组 |
交互式显示关键技术及应用 |
王涌天(北京理工大学), |
赵沁平,金国藩,庄松林 |
二等奖 |
44 |
电子信息一组 |
人机交互遥操作机器人的力觉感知与反馈技术 |
宋爱国(东南大学), |
江苏省 |
二等奖 |
45 |
电子信息一组 |
高效视觉特征分析和压缩关键技术 |
黄铁军(北京大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二等奖 |
46 |
电子信息一组 |
虚拟现实的沉浸式交互模拟呈现技术与支撑平台 |
鲍虎军(浙江大学), |
陈 纯,王恩东,龚健雅 |
二等奖 |
47 |
电子信息二组 |
智慧协同网络及应用 |
张宏科(北京交通大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二等奖 |
48 |
电子信息二组 |
光纤输出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 |
林学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
二等奖 |
49 |
电子信息二组 |
密集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化资源管控技术 |
李建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陕西省 |
二等奖 |
50 |
电子信息二组 |
22-14纳米集成电路器件工艺先导技术 |
叶甜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北京市 |
二等奖 |
51 |
电子信息二组 |
远海域定位导航与通信融合关键技术 |
邓中亮(北京邮电大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二等奖 |
52 |
工程建设组 |
多物理效应协同雾化水灭火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
杨立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陈祥宝,庄逢辰,戚发轫 |
二等奖 |
53 |
工程建设组 |
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关键技术及其规模化应用 |
邢 锋(深圳大学), |
深圳市 |
二等奖 |
54 |
工程建设组 |
土木工程结构区域分布光纤传感与健康监测关键技术 |
吴智深(东南大学),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
二等奖 |
55 |
工程建设组 |
消能-承载双功能金属构件及其高性能减震结构 |
李国强(同济大学), |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
二等奖 |
56 |
工程建设组 |
水库高坝/大坝安全精准监测与高效加固关键技术 |
凌贤长(哈尔滨工业大学), |
张建云,龚晓南,欧进萍 |
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