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卫纠发〔2017〕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卫生计生系统行风建设是建设健康中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和保证。近年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卫生计生系统行风建设不断加强,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奠定较好的行业政治生态基础。为进一步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根据卫生计生系统行风建设工作特点,在新时期加快推进卫生计生系统行风建设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和“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按照“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以保障全体人民健康为出发点,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增进和谐医患关系为目标,大力推动卫生计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打造一支党政放心、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队伍,为打造健康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卫生计生系统行风建设组织机构健全,专职人员配置数量符合工作需求,行风建设内涵全面深化,医德医风建设快速发展,初步建成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行风建设体系。
1.建立行风建设组织构架。2018年,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配置专职行风建设人员,2020年,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配置专职行风建设人员,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配置专职行风建设人员。
2.大力普及行风教育培训。2018年,80%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入职职工行风教育培训,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新入职职工行风教育培训率100%。2020年,培训率达到100%。
3.行风建设广泛融入卫生计生政策。在卫生计生政策中广泛体现行风建设意识,在卫生计生工作中自觉落实行风建设要求,将行风表现纳入医院评审评价、重点专科评审和干部任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工作中,实行行风一票否决制。
4.建立卫生计生系统征信体系。制定卫生计生系统征信系统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实施办法,经行政机关认定、司法机关判定或仲裁机构裁定后,发生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案件的机构和个人列入卫生计生系统征信系统,并向社会公示公布,实行行业禁入制度。
5.加强行风信息化建设。2018年,信息化建设成果在行风建设中广泛应用,建立行风评议平台,评议范围覆盖所有省区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建立用药和医用高值耗材公开公示制度。2020年,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廉政风险信息化管理平台,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项目等实现风险点防控。
6.持续推进医院巡查工作。2018年,三级医疗机构全部开展医院巡查工作,2020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开展医院巡查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问题导向,以人为本。紧扣廉洁自律主题,坚持正面倡导,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针对时弊,既面向全行业、又突出“重点领域”,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导向,以规范行业行为为手段,将行风建设纳入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融入所有卫生与健康政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医疗需求。
(二)坚持纠建并举,重在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发展创新与纠正不正之风并重的原则,不断深化行风建设工作内涵。
(三)坚持预防为主,强化纪律。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坚持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把纪律挺在所有工作的最前面,为卫生计生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服务,预防和及时发现腐败和不正之风的苗头。
(四)坚持奖优罚劣,严格公正。注重发挥评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卫生计生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行风建设中来,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五)坚持改革创新,巩固成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通过行风建设提高和巩固医改成果。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九不准”。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刻把握“九不准”规定的内涵,坚决贯彻落实“九不准”规定,把“九不准”作为卫生计生系统行风建设的“带电的高压线”。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办医主体要负责抓总,各级医疗机构党组织、纪检监察、职能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织密织牢“高压网”。充分发挥巡查监督作用,聚焦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贯彻落实“九不准”专项巡查工作。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办医主体和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将机构、干部、职工贯彻执行“九不准”的情况,作为机构评先评优评等级、个人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结合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法规的学习活动,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监督检查。对任何违反“九不准”的行为,将依法依纪依规定严肃处理。
(二)建立健全行风建设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卫生计生系统行风建设工作组织体系,明确工作职责,配置专职人员。成立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建好行风建设工作机制,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将行风建设工作纳入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推进行风建设步伐。按照委纠风办组成及职责,做好各成员单位重点工作行风建设,每年年初报送上一年度行风建设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工作要点。
2.建立行风问题线索通报和联防联控机制。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行风建设组织要及时通报行风问题线索及有关案件,关口前移、全面覆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实现监管信息互通、重大案件联防。对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进行实地调研和情况上报。
3.构建内部监控机制。针对行风建设的逐个环节,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指导省级卫生计生委开展行风建设工作,制定本单位和区域内行业廉政风险点和防控措施,国家适时抽查暗访。指导系统内各单位开展行风建设工作,加强自管自律机制。发挥学会、协会等行业组织作用,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