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物研发技术创新中心。综合布局化学药、中药、生物药研发
体系,重点推进药物发现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新药成药性临床前评
价、药物新制剂及新释药系统、新药效果评价关键技术等研究;创新体
制机制,强化跨学科协同攻关,激励原创突破和成果转化,整体提升我
国药物研发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药物研发原始创新策源地,辐射带动周
边区域创新发展,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物研发高地。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围绕高端医学影像、先进治疗、体外
诊断、医用材料、专科诊疗、医疗机器人等重点方向和优先领域,开展
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推动产、学、研、医、用深度融合,提升我国医
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跨学科协
同攻关,促进医研体结合,激励原创突破和成果转化,整体提升我国医
— 20 —
----------------------- Page 21-----------------------
疗器械研发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医疗器械研发原始创新策源地,辐射带
动周边区域创新发展,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医疗器械研发高地。
3.战略资源平台
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强科研平台和基础设施建
设,积极推进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和人类遗传资源库、生物医学大
数据等干库、湿库及活体库等重大战略资源平台建设,构建微生
物库、生物靶标库、化合物库、合成生物技术元件库等多层级共
享模式的各类资源平台,建设一批资源共享的大型生物样本、标
本和种质资源库以及共享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实验动物和模式生
物基础设施以及生物医学资源基础设施的建设。
专栏11:战略资源平台
国家生物信息中心。以维护国家生物数据主权为目标,集中国家生
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领域的优势力量,整合国内现有生物信息数据资
源,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的建设,研发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高质量的数据管理与信息共享平台系统,以及面向海量生物信
息数据资源的信息检索、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注释与可视化等具有服
务功能的专业软件等产品,形成规范化的生物数据分析管理技术体系与
国家标准,满足我国生物领域研发数据汇聚管理与共享利用的重大需
求,统筹管理和合理利用国家生物数据战略资源,提升大数据时代我国
生物领域数据资源的分析服务能力,开创我国生物数据资源组织管理与
共享利用里程碑式新局面。
人类遗传资源库。面向人口健康与国家安全需求,以建设世界一流
的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中心为目标,设计并推行中国人类遗传资源标准体
系,集成与整合跨区域多中心的中国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建立一个包
— 21 —
----------------------- Page 22-----------------------
含信息交互平台、相关标准规范和质量控制体系的人类遗传资源样本保
藏中心网络,以促进中国现有人类遗传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为出发
点,建立一系列遗传信息和表型信息采集、挖掘与分析技术体系,带动
人类遗传资源保藏研究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
生物医学大数据库。充分利用已有的国家大型队列、疾病协同研究
网络,发挥我国临床资源优势,推进以临床样本、临床信息、健康数据
以及相关生命组学数据为一体的生物医学大数据库的建设,大力开展前
瞻性研究,通过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推动精准医学等领域全链条
协同攻关,以生物医学大数据创新成果引领新一轮国家科技竞争以及我
国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变革和跨越发展。
(四)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
1. 构建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构建以生物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为核心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提升生物技术成果转化水平,系统建立国家生物技术成果目录,
定期向社会发布相关成果;完善生物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培育一
批运营机制灵活、专业人才集聚、服务能力突出、具有国际影响
力的生物技术转移机构;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高校和
科研院所密集的地区,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建立
生物技术合同成交额过 100 亿元的生物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示范
区,使生物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显著提升生物技术产业竞争
力。促进科技成果向市场及产业的转移,鼓励专业的生物技术服
务机构,推动生物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2. 加快专业化园区建设
— 22 —
----------------------- Page 23-----------------------
依托国家高新园区,遴选若干产业集中度高、科研资源和创
新活动高度集聚、成果产出和转化能力强、科技金融体系完备的
优势地区,大力推进专业园区建设;建立创新专业园区管理机制,
省部会商机制,找准国家创新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协
同推进园区发展;加强部门联动探索,制定有利于园区发展的政
策措施;建设生物技术园区联盟,促进成员单位间的经验分享和
成果交流,优化不同地域园区间的发展布局及产业特色。
专栏12:专业园区建设
生物医药专业园集聚区。遴选10-20 个生物医药产值超过100 亿元
的优势地区,集中力量开展新型化学药、生物药、医疗器械的研发和产
业化,推进中药现代化,培育创新型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加大体制机
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力度,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吸引聚集全球顶尖科
研机构、领军人才和一流创新团队;加强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打造原
始创新策源地。在产业聚集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园区科技实力,形成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生物制造专业示范区。遴选5-10 个生物制造产值超过100 亿元的
优势地区,集中力量开展生物燃料、生物基大宗化学品、工业酶制剂、
高值精细化学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探索重大化学品的生物合成,以及非
粮生物质的开发利用;促进传统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在产业聚集的基
础上逐步提升园区科技实力,促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生物制造产业
集群的发展。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强科技创新组织领导,统筹生物领域技术与产业发
— 23 —
----------------------- Page 24-----------------------
展
加强生物技术领域的组织领导,推进生物技术政策措施制定
等工作。发挥专家咨询作用,汇聚科技界、产业界、经济界专家
智慧,做好生物领域科技发展战略、重大任务、重大创新及产业
化发展方向等的决策支撑。
(二)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加快培育人才队伍
积极落实《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
年)》,以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为契机,突出人
才、项目和基地的有机结合,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
创业人才。加强对青年科学家支持,重点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活力
的生物领域青年创新型人才队伍。
(三)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加强规划任务与科技资源配置的有效衔接,建立多元化科技
投入体系。结合生物技术创新特点,创新科技资金投入方式,充
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调动地方财政投入积极性,引导社
会资本进入生物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产业亟需的
重大技术研究、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以及鼓励技术创新成
果的产业化。
(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生物产业发展新动力
发挥科技创新在支撑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
— 24 —
----------------------- Page 25-----------------------
作用,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
转化行动方案的通知》,加快生物领域重大成果的转移转化,提升
各类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培育专业化科技转化人才队伍,
推动生物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完善技术转移机制建设,健
全市场化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加强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激
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通过科技创新
与成果快速转化培育生物产业发展新动力。
(五)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与文化环
境
研究制定规范和管理科研活动的法规制度,推进《人类遗传
资源管理条例》的制定,规范生命科学研究伦理,加快修订《实
验动物管理条例》,构建科学合理的生物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对人
类遗传资源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审批和高等级病原微
生物实验室建设审查的行政许可管理。加强科学普及,弘扬科学
精神,全面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强
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
(六)扩大国际与地区合作,提升科技创新的国际化水平
积极参与并适时发起和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促进国际技术转移,以及向 “一带一路”国家的技术转移转化,
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推进国际互认实验室的建设,推进
— 25 —
----------------------- Page 26-----------------------
与生物领域大型跨国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积极引导和支持有
条件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到国外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加强对引进技
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