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综掘面的综合降尘率平均达到93%左右。
②研发的高分子轻质附壁风筒总质量小于25kg ,是普通的铁
质或钢制附壁风筒重量的5%-10%。
③综掘面综合防尘技术可以有效将有人作业区域粉尘控制
3
在20mg/m 左右。
(2 )锚喷工作面除尘技术及装备技术指标
3
①作业地点粉尘浓度控制在10mg/m 以下。
3
②研发的湿式混凝土喷射机作业流量可达7-9m /h 。
③喷层质量高,输送距离远;水平输送距离达 150m,垂直
输送距离30m,输送能力较国外产品提高1 倍。
④回弹率低,仅为15%左右。
⑤支护强度高,支护强度大于25MPa ,性能接近浇筑混凝土。
4. 典型案例及成效
以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辅二岩巷为例,在完全开启
由掘进机外喷雾降尘装置与附壁风筒旋流风幕封闭式控除尘系统
的状态下,辅二岩巷主要作业地点的全尘和呼尘浓度分别降至
3 3
20mg/m 、11mg/m 左右,平均全尘降尘率达92.72%,平均呼尘
降尘率达91.82%。应用湿喷技术后,巷道支护平均回弹率由使用
前的 18%降至 11% ,湿喷现场的全尘平均浓度由使用前的
3 3 3
13.1mg/m 降至 6.2mg/m ,呼尘平均浓度由 5.1mg/m 降低到
3
2.2mg/m 。实践证明,该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综掘工作面及锚喷作
— 27 —
----------------------- Page 28-----------------------
业区域粉尘浓度,确保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
5. 技术咨询联系方式
技术信息咨询单位: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联系人:周刚
电话:0532-86058080
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港路579 号
邮编:266590
E-mail :ahsdzhougang@163.com
(十一)基于无线通信的矿用救灾监测系统
1. 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
本系统应用于矿区紧急救援和突发事件处理。可直接面向矿
山应急救援的重大需求,市场覆盖范围包括全国大、中、小煤矿
和各个救护队,目前,该系统已在14 个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以及
扎赉诺尔煤业、神华宁煤集团、国投新集能源、辽源矿业集团和
华能白山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等矿山应急救援队得到应用。该系
统对保证救援队员的自身安全,提高救援工作的实效性,保护国
家和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2. 技术内容
(1)基本原理
通过研究救护队员体征安全信息采集技术,实现救护队员体
温、心率、姿态、活动度等生命体征信息监测功能;研究了救护
— 28 —
----------------------- Page 29-----------------------
环境安全信息采集技术,实现了温度、CH 、CO 和O 浓度等环
4 2
境参数的监测。基于煤矿视频采集技术和骨传导听说技术,实现
了救护队员专用的无线语音传输;基于救护安全信息无线自动传
输技术,实现了救护队员体征参数、环境参数、环境视频图像等
重要信息传输到地面以及语音集群对讲功能。
(2 )关键技术描述
关键技术一:救护队员体征安全信息采集技术。实现了救援
队员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和姿态等重要体征参数的实时监测,
以便地面指挥人员随时了解每个救护队员的身体状况。
关键技术二:救护环境安全信息采集技术。采用 “爆炸三角
形”原理对采集到的O 、CH 、CO 、温度等环境参数进行数据分
2 4
析,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关键技术三:语音、视频通信技术。采用基于H.264/AVC 的
煤矿视频采集技术和骨传导听说技术,实现了救护队员专用的无
线语音传输。
关键技术四:救护安全信息无线自动传输技术。采用蓝牙技
术和FHSS 跳频技术,实时将井下音视频和数据信息传输到地面。
3. 主要技术指标
(1)工作时间:系统连续工作时间≥12 小时。
(2 )传输距离:中继器与中继器之间的传输距离≥1000m。
中继器与采集仪之间的传输半径≥150m。
— 29 —
----------------------- Page 30-----------------------
(3 )组网跳数:中继器组网跳数≥15 跳。
(4 )系统延时:系统延时≤2s 。
(5)组网方式:中继器随机混序布设,自动组网。
(6 )监测环境参数:实时监测灾变现场温度、甲烷、一氧
化碳和氧气浓度环境参数。其中,甲烷检测范围为0-100%,一氧
化碳检测范围为0-5000ppm,氧气检测范围为0-30%,温度检测
范围为-20-+100℃。
(7 )生命体征:实时监测救护队员体温、心率、姿态、活
动度等生命体征参数。其中,体温检测范围为 10-50℃,心率检
测范围为10-200BPM ,姿态检测范围为-90°-+90°,活动度检测范
围为0-100m/s。
4. 典型案例及成效
该系统已在山东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救护大队等救护队
应用。矿用救灾无线通信系统在现场应用后,可快速搭建数据传
输通道,将事发地点的现场图像、环境参数、救护队员生命体征
等信息传输至后台指挥中心,能够实现地面救援指挥中心与井下
救护队员的直接对话和通讯指挥,设备运行稳定可靠。
5. 技术咨询联系方式
技术信息咨询单位: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联系人:张立亚
电话:010-84261588
— 30 —
----------------------- Page 3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5 号
邮编:100013
E-mail :zhangliya@ccrise.cn
(十二)煤矿四维灾害模拟与预警系统
1. 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
本系统适用于各类矿山灾害模拟与预警。可在矿山灾害发生
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各类空间数据、生产数据和实时监测数
据,对矿山灾害进行超前预报,对危险性较大的区域进行重点监
控和实时预警,从而有效的避免发生重大事故;对可能发生灾变
的地点,按照灾害类型进行事故模拟和仿真,制定相应的应急预
案,可根据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模拟灾害事故发生后快速启动
应急预案,生成科学合理的救灾方案,协同调度应急救援物资,
实现对应急预案可行性的校验,指导应急预案的编制。当真正发
生灾变时,通过该预案可以有效避险、高效救援,从而有效的保
证矿山的本质安全和高效生产,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2. 技术内容
(1)基本原理
本系统以井上下地质模型和危险源模型为基础,借助先进的
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综合各种灾害的发生机理,利用模态识别
技术对危险源进行判识,实现对矿山顶板、冲击地压、煤与瓦斯
突出、火灾、水灾等各种灾害的超前预测和安全预警;对可能发
— 31 —
----------------------- Page 32-----------------------
生灾变的地点,按照灾害类型进行事故模拟和仿真,制定相应的
应急预案;对矿山应急资源和预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充分利用四维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网络分析功能,实现矿山应急演练过
程的可视化和数字化,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2 )关键技术描述
关键技术一:煤矿四维地理信息平台。基于现代图形学、地
质学、采矿技术、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三维CAD
和三维GIS 的无缝集成、各种属性数据库管理和真三维空间分析、
采矿各种专业的协同应用和动态联动。
关键技术二:煤矿时空灾害预警技术。基于对矿山的模型、
岩性、冲击倾向性、突出危险性、自燃倾向性、应力分布、瓦斯
压力、水文、开挖破坏范围等各种静态分析,结合微震、应力、
瓦斯、束管、水文等各种动态监测数据,研发有效的数学力学模
型和实用的预警技术,实现重大灾害的预测预报。
关键技术三:事故仿真技术。实现煤与瓦斯突出、水灾、火
灾等地质灾害事故以及跑车事故、机电事故等生产事故的模拟仿
真,可视化展示事故灾害演变过程、灾害影响区域、蔓延方向及
速度,为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编制、安全教育、应急培训和应急
指挥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技术四:全数字化应急演练系统。实现应急预案数字化,
针对不同类型、地点、级别的事故智能启用应急预案、快速响应
— 32 —
----------------------- Page 33-----------------------
与迅速处置、资源的协同调用与救援,实现全数字化应急演练。
3. 主要技术指标
(1)利用煤矿四维动态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实现采矿
生产和实时监测监控的可视化透明管理,为灾害预警和应急指挥
提供科学有效的基础数据信息。
(2 )利用煤矿时空灾害预警技术,可以实现矿山冲击地压、
煤与瓦斯突出、顶板灾害、水灾和火灾等灾害的准确预测和在线
预警。
(3 )能够对煤矿瓦斯、水灾、火灾等主要灾害事故进行模
拟仿真。
(4 )能够应用全数字化应急演练技术开展矿井应急演练。
4. 典型案例及成效
临矿集团古城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冲击地压灾害较为严重,
通过建立地质体和危险源模型,实现了采矿生产三维模型的动态
演化、属性数据和实时监测监控的可视化管理,并进行了冲击地
压、矿井水害、瓦斯涌出量、地表沉陷等危险源的预测和分析,
同时,实现了应急救援预案数字化管理以及多地点、多部门、多
专业、多资源、多系统、多技术、多角色的远程协同管理,为科
学地应急指挥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已有部分成果得到了验证。
5. 技术咨询联系方式
技术信息咨询单位:山东蓝光软件有限公司
— 33 —
----------------------- Page 34-----------------------
联系人:卢新明
电话:13853803297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东区创业服务中心
邮编:271000
(十三)自动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
1. 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
本产品广泛适用于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冶金、化工、船
舶、隧道、建筑、军事、消防、公共安全等相关领域,在抢险救
灾、应急救援过程中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提供有效
支持,产品的市场需求巨大,前景十分广阔。
2. 技术内容
(1)基本原理
采用先进的机械、电子、无线高频传输技术和新型的环保材
料,通过借用煤矿现有的压缩氧气和预警监测系统,使井下作业
人员与有害空间隔绝,同时自动为佩戴者提供氧气。同时具有自
动启动、手动启动、手动开启的功能,确保复杂条件下能够安全、
稳定、快速地对事故做出反应,为灾变现场作业人员赢得宝贵的
逃生时间。
(2 )关键技术描述
关键技术一:借用煤矿现有的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提高了自
救装置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降低了实施成本。
— 34 —
----------------------- Page 35-----------------------
关键技术二:采用三重保护:自动启动响应时间3s、手动启
动响应时间5s、手动开启时间7s,三种功能互为补充,确保复杂
条件下正常开启供氧,实现了快速启动自救功能。
关键技术三:采用直流防爆型磁护电机,密封于减速箱中;
减速箱内的齿轮采用高强工程塑料和粉末冶金制造,使得整个系
统既不会因为电机性能导致阀门无法开启,也不会因为扭力过大
导致齿轮损坏,更不会因为电机运行过程中碳刷打火而引发安全
事故。采用特殊保护措施使得电机防爆等级达到行业最高要求
EXia I Ma 级,符合GB3836.1 、GB3836.4 和Q/ST-Z1001-2014 企
业技术条件要求。
3. 主要技术指标
(1)自动开启速度:自动启动、手动启动响应时间分别为
3s 和5s,手动开启时间7s,且三种启动功能互补。
(2 )关键材料选型:高压气体的连接部件和高压气阀采用
硅酮高温冲压而成,抗压能力强,晶体结构稳定,避免了因为长
时间的高压而导致部件产生裂纹而漏气和爆裂从而发生安全事
故。
(3 )更改连接材料和方法:采用新型硅胶半面罩替代口鼻
夹具给佩戴者供氧,提高自救装置与佩戴者连接的可靠性。
(4 )防爆措施:将直流防爆型磁护电机密封于减速箱中,
且减速箱内的齿轮采用高强工程塑料和粉末冶金制造。采用特殊
— 35 —
----------------------- Page 36-----------------------
保护措施使得电机防爆等级达到行业最高要求EXia I Ma 级,符
合GB3836.1 、GB3836.4 和Q/ST-Z1001-2014 企业技术条件要求。
(5)供氧时间:≥45min 。
(6)体积:225.5mm×187.3mm×96.5mm 。
(7 )重量:2.35kg 。
4. 典型案例及成效
已在神华集团、唐山开滦集团、淮北煤业集团、湖北马河煤
矿等企业井下现场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数据和国家矿用产品质
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数据对应一致。
5. 技术咨询联系方式
技术信息咨询单位:武汉东方思创应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于翔,王小文
电话:13986166766,13907192259
地址:武汉市青山区冶金大道54 号火炬大厦22 层
邮编:430080
E-mail :yuxiang000001@126.com
(十四)井下孔底马达钻孔钻进技术
1. 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
本技术可应用于煤矿井下中硬煤层顺层定向钻进施工,结合
大功率定向钻机及配套钻具进行推广应用,对增加全国的煤层气
抽采量、提高抽采效果有积极促进的作用。该技术可提高中硬煤
— 36 —
----------------------- Page 37-----------------------
层的瓦斯治理的效果,降低了煤层气的平均抽采成本,在保障煤
矿生产安全的同时,可以大大缩短瓦斯治理工期,提高生产效率,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技术内容
(1)基本原理
定向钻机装备主要由大功率定向钻机、泥浆泵、通缆钻杆、
随钻测量系统、孔底马达及钻头等主要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是:
定向钻进时,钻杆不转动,由泥浆泵输出的高压水驱动孔底马达
旋转钻进,从而带动钻头旋转切削煤岩层;通过高精度孔底随钻
测量仪测量钻孔轨迹,并在防爆计算机上实时显示,通过调整孔
底马达的弯头方向在一定范围内对钻孔轨迹进行调整,达到预期
的轨迹要求,保证钻孔轨迹沿设计轨迹延伸。
(2 )关键技术描述
关键技术一:钻机设计了整体式和分体式两种结构,整体式
主机是将泥浆泵、电控箱、防爆电脑、给进系统、操作控制系统
等全部集成到一个履带车平台上,移动搬运方便,适应巷道断面
较大的矿井应用。分体式主机集成于2 个履带车平台上,适应巷
道断面不大的矿井应用。目前已形成系列化定向钻机,满足不同
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的需要。
关键技术二:随钻测量系统信号稳定、可靠性高、无需电池
供电、使用和维护成本低。采用探管孔外供电技术,避免了常规
— 37 —
----------------------- Page 38-----------------------
孔内电池供电方式因更换电池而撤钻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技术三:孔底马达在传动轴前端设计了单向阀机构,传
动轴与壳体连接处设计了导流机构,有效避免了定子和转子因煤
渣卡阻造成的堵塞卡钻。
3. 主要技术指标
(1)钻机最大输出转矩达13000Nm;最大钻进深度1500m 。
(2 )钻机定向钻孔直径最大120mm,扩孔直径最大300mm。
(3 )随钻测量系统方位角测量范围:0-360°(精度±1.5°) 、工
具面向角测量范围:0-360°( 精度±1.5°) 、倾角测量范围:
-90°-+90°(精度±0.2°) 。
4. 典型案例及成效
2011 年4 月至12 月,使用千米定向钻机在寺河煤矿共施工
主孔13 个,分支孔62 个,累计总进尺超过 14000m。其中,主
孔深度超过1000m 的钻孔共施工4 个,其最深孔深为1017m,分
支孔最大施工深度 240m 。试验期间,正常钻进平均日进尺为
150-180m,顺煤层钻孔机械钻速为15-24m/h ,顶底板岩石钻孔机
械钻速为6-8m/h,钻孔轨迹偏差小于1%。
5. 技术咨询联系方式
技术信息咨询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钻探
研究分院
联系人:史春宝
— 38 —
----------------------- Page 39-----------------------
电话:023-65239391
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二郎科技新城科城路6 号
邮编:400039
E-mail :17500776@qq.com
(十五)矿用钻孔测井分析系统
1. 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
本系统是以自然伽马(简称 “GR”)测井技术为核心的综合
测井及数据分析系统。能够适用于各类煤矿、非煤矿山井下及隧
道工程中的地质、防治水、采空区、陷落柱、顶板支护(锚索孔)、
瓦斯抽放等各种任意倾斜角度设计钻孔的综合测井需要。该系统
将测井技术成功应用于矿山井下,可以大幅提高钻探成果分析的
可靠性,减少因钻探成果分析失误造成的工程损失与安全隐患,
降低不必要的钻探施工量,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2. 技术内容
(1)基本原理
本系统选用高分辨率视频、自然伽玛测井、孔斜、孔深相结
合的高度集成化的硬件设计,在现场一次完成原始数据的采集;
专用软件采用视频与自然伽玛数据按深度同步分析岩层岩性的专
利方法,弥补单一GR 曲线划分层位的不足,实现地层划分并生
成钻孔岩性柱状图;同时可以通过视频分析孔径变化、岩层裂隙、
离层情况、出水点特征等;自动绘制孔斜轨迹平面图、剖面图以
— 39 —
----------------------- Page 40-----------------------
及生成钻孔地质剖面图,各类图件均可以CAD 格式导出。
(2 )关键技术描述
关键技术一:自然伽玛测井技术能够定量划分岩层厚度、区
分砂泥岩的岩性。同时,GR 是一种泥质指示曲线,可以定性评
价岩石的力学强度。这对井巷工程的支护条件、隔水层力学强度
判断,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关键技术二:视频与GR 同步分析岩性技术,即对照同一深
度段的GR 曲线与视频进行岩性划分。可以弥补单一GR 曲线在
解释地层岩性方面的不足。
关键技术三:钻孔轨迹连续测量技术,即采用高频率的数据
采集方式连续测量钻孔轨迹,获取厘米级深度的钻孔轨迹点的方
位角与倾斜角数据,运用平差算法实现的钻孔轨迹制图成果,精
度优于目前应用的 “点测”测斜技术。
3. 主要技术指标
(1)探测孔深:>150m ,误差0.5% 。
(2 )探测时间:探测锚索孔<15min ,探测100m 深度钻孔需
0.5-1 小时。
(3 )地层分层:定量划分岩层分层厚度误差不大于0.1m。
(4 )影像采集:分辨率>450TVLine ,探头光源光亮度可以
调节。
(5)钻孔孔斜:连续测量,方位角:量程0-360º,误差<2º。
— 40 —
----------------------- Page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