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征求《国家车联网产业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发挥技术标准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形成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年)》(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如有意见或建议,请于2017年7月12日前以书面或传真、电子邮件形式反馈。
联系方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
传真:010-66013708,邮箱:qiche@miit.gov.cn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二部
传真:010-82262619,邮箱:xiangfh@sac.gov.cn
附件:1.《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年)》(征求意见稿)
2.《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年)》(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6月12日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
建设指南
(智能网联汽车)
(2017 年)
(征求意见稿)
2017 年 06 月
目 录
一、总体要求..................................................................................................- 1 - (一)指导思想.................................................................................................................. - 1 - (二)基本原则.................................................................................................................. - 1 - (三)建设目标.................................................................................................................. - 2 - 二、构建方法................................................................................................. - 3 - (一) 技术逻辑结构........................................................................................................ - 3 - (二) 产品物理结构........................................................................................................ - 5 - 三、标准体系................................................................................................. - 7 - (一)体系框架.................................................................................................................. - 7 - (二)体系内容.................................................................................................................. - 7 - (三)近期计划................................................................................................................ - 11 - 四、组织实施...............................................................................................- 12 - 附件 1: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表............................................................- 13 - 附件 2:智能网联汽车功能等级结构....................................................... - 17 -
- 1 -
为加快推动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融合发展,
发挥标准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研究制定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根据产业发展
需要,先行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并逐步形成统
一、协调的体系架构。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国制造 2025》战略部署,发挥标准的基础性
和引导性作用,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实现工业化
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以满足研发、测试、示范、运行等需求,
推动汽车技术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电子、信息、通信
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建设安全、高效、健康、智慧运行的未来
汽车社会,建立跨行业、跨领域、适应我国技术和产业发展需要
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二)基本原则
立足国情,统筹规划。结合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发
展的现状及特点,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在顶层设计、组织协调和政
策制定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制定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相结合的标
准体系建设方案,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基础先立,急用先行。科学确定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
的重点领域,加快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考虑
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应用需求,合理安排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 2 -
进度,加快推进急需标准项目的研究制定。
协同合作,自主创新。以汽车产业为核心,构建跨行业、跨
领域、跨部门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积极参与国际标
准法规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示范应
用等标准制定方面的主体作用,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
准制定。
(三)建设目标
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现状、产业应用需要及未来发展趋
势,分阶段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
体系:
到 2020 年,初步建立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
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制定 30 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重点标
准,涵盖功能安全、信息安全、人机界面等通用技术以及信息感
知与交互、决策预警、辅助控制等核心功能相关的技术要求和试
验方法,促进智能化产品的全面普及与网联化技术的逐步应用;
到 2025 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
汽车标准体系。制定 100 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涵盖智能化
自动控制、网联化协同决策技术以及典型场景下自动驾驶功能与
性能相关的技术要求和评价方法,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
网联化”融合发展,以及技术和产品的全面推广普及。
通过建立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引导和推动我国智
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和产品应用,培育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自
- 3 -
主创新环境,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安全、高效、
健康、智慧运行的未来汽车社会。 二、构建方法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
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 X(人、车、路、
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
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
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构建科学、合理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应充分考虑不同
层面的基本情况并理清构建思路:面向未来技术,避免对技术创
新和产业发展形成的制约;以智能化为主,同时考虑智能化和网
联化两条路径;立足基本国情,适应我国道路交通特点与产业需
求;科学进行分类,合理确定层级、定位和适用范围;确定工作
进度,加快急需标准项目的制修订;强化体系协调,实现与其它
相关行业标准的兼容;坚持开放态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法规的
制定与协调。在充分考虑以上构建思路的基础上,着重从技术逻
辑结构和产品物理结构两个层面进行系统分析,剖析智能网联汽
车技术和产品基本特性,构建整个标准体系。
(一) 技术逻辑结构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逻辑的两条主线是“信息”和“控制”,
其发展的核心是由系统进行信息感知、决策预警和智能控制,逐
渐替代驾驶员,并最终完全自主执行全部驾驶任务(如图 1 所
- 4 -
示)。智能网联汽车通过智能化与网联化两条技术路径协同实现
“信息”和“控制”功能,可据此进行功能等级划分(见附件 2)。
图 1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逻辑结构
在信息方面,根据信息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和相互关系分为
“驾驶相关类信息”和“非驾驶相关类信息”;其中,“驾驶相关
类信息”包括传感探测类和决策预警类,“非驾驶相关类信息”
主要包括车载娱乐服务和车载互联网信息服务。传感探测类又可
根据信息获取方式进一步细分为依靠车辆自身传感器直接探测
所获取的信息(自身探测)和车辆通过车载通信装置从外部其它
节点所接受的信息(信息交互)。“智能化+网联化”相融合可以
使车辆在自身传感器直接探测的基础上,通过与外部节点的信息
交互,实现更加全面的环境感知,从而更好地支持车辆决策和控
- 5 -
制。
在控制方面,根据车辆和驾驶员在车辆控制方面的作用和职
责,区分为“辅助控制类”和“自动控制类”,分别对应不同等
级的智能控制。其中,辅助控制类主要指车辆利用各类电子技术
辅助驾驶员进行车辆控制,如横向(方向)控制和纵向(速度)
控制及其组合,可分为驾驶辅助(DA)和部分自动驾驶(PA);
自动控制类则根据车辆自主控制以及替代人进行驾驶的场景和
条件进一步细分为有条件自动驾驶(CA)、高度自动驾驶(HA)
和完全自动驾驶(FA)。
(二) 产品物理结构
智能网联汽车的产品物理结构是把技术逻辑结构所涉及的
各种“信息”与“控制”功能落实到物理载体上。车辆控制系统、
车载终端、交通设施、外接设备等按照不同的用途,通过不同的
网络通道、软件或平台对采集或接收到的信息进行传输、处理和
执行,从而实现了不同的功能或应用(如图 2 所示)。
功能与应用层根据产品形态、功能类型和应用场景,分为车
载信息类、智能驾驶辅助类、自动驾驶类以及协同控制类等,涵
盖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各类产品所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软件和平台层主要涵盖大数据平台、云计算平台和操作系统
等基础平台产品,以及资讯、娱乐、导航和诊断等应用软件产品,
共同为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功能的实现提供平台级、系统级和应用
级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