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包虫病诊疗方案(2017年版)全文

2017-06-12 来源:卫计委网站

2.分型。

世界卫生组织将囊型包虫病分为6型(简称WHO分型)。鉴于临床更关注包虫囊的大小和其主要并发症,世界卫生组织包虫病预防与管理合作中心—中国新疆(WHOcc)提出TDC临床分型(表1),其主要特点是:T0-5(Type)代表相应的WHO分型外;D(Mean Diameter)表示包虫囊平均直径(最大囊直径+最小囊直径)/2;C(Complication)表示伴有并发症;具有更多临床信息的TDC分型可以满足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需要。

表1. 肝囊型包虫病的分型比较

类型与生物学特征

Gharbi

T-

(1981)

WHO/IWGE

囊型包虫病1-5

(1995~2001)

WHOcc

T0-5Dn1,n2…Co~f~r~i~b

(2001~2002)

性质待鉴别

CL (囊型病灶)

T0DnC0

有包虫活力

囊型包虫病1(单囊型)

T1DnC0

有包虫活力

说明: 1 说明: 1

图3. 肝囊型包虫病(单纯囊肿型)   图4. 单纯囊肿型病灶双层壁

②内囊塌陷型:包虫代谢障碍、创伤或感染引起的内囊破裂漂浮于囊液中。超声显示内囊壁为卷曲或折叠的膜状回声,呈“水中百合花征”(图5ab)。

说明: 1  说明: 1

图5ab. 肝囊型包虫病灶内囊不同程度塌陷状

③多子囊型:超声显示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病灶,壁厚,囊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小囊状结构,呈“蜂房状”或“车轮状”,为典型的“囊中囊样”改变(图6ab)。

说明: 1  说明: 1

图6ab. 超声显示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病灶,壁厚,囊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小囊状结构,呈“蜂房状”或“车轮状”,为典型的“囊中囊样”改变。

④坏死实变型:包虫囊内液体逐渐吸收,大量变性坏死的胶泥样内囊皮充满其间,超声显示为实质性病灶,病变有清楚的包膜,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明确,内部呈强弱不等的杂乱回声,表现为膜状回声堆积成层状。(图7)

说明: 肝包虫坏死实变

图7. 超声显示为实质性病灶,病变有清楚的包膜,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明确,内部呈强弱不等的杂乱回声,表现为膜状回声堆积成层状。

⑤钙化型:包虫囊肿内充满干酪样物质,外囊壁增厚粗糙,并有钙盐沉积,囊壁明显钙化,如部分钙化超声显示为弧形强回声,后方伴有宽大的声影。若囊壁完全钙化时表现为蛋壳样钙化。钙化程度越重,后方声影越明显(图8)。

说明: 1

图8. 包虫囊肿内充满干酪样物质,外囊壁增厚粗糙,并有钙盐沉积,囊壁明显钙化,如部分钙化超声显示为弧形强回声,后方伴有宽大的声影。

(2)肝囊型包虫病合并症的超声表现。

①合并感染:发生率约17%。胆瘘是引起继发感染的主要原因。合并感染后声像图酷似肝脓肿,除全身症状外声像图表现为包虫囊壁周围有炎症反应,囊壁水肿增厚,呈低回声晕,囊内透声变差,出现点状低回声漂浮,探头局部触痛明显(图9)。

说明: 050517058002

图9. 表现为包虫囊壁周围有炎症反应,囊壁水肿增厚,呈低回声晕,囊内透声变差,出现点状低回声漂浮,探头局部触痛明显

②合并破裂:发生率约8%,后果较严重,包括有以下表现。

肝包虫破入腹腔:声像显示包虫病灶多位于肝脏边缘,囊肿内张力明显降低,囊壁呈收缩状,仔细观察可见囊肿有破口与腹腔相通,较大的包虫囊肿破裂后可在肝肾间隙或盆腔内见到少量积液(图10ab)。

说明: 090225334009 说明: 090225334007

图10ab. 声像图显示包虫病灶多位于肝脏边缘,囊肿内张力明显降低,囊壁呈收缩状,仔细观察可见囊肿有破口与腹腔相通,较大的包虫囊肿破裂后可在肝肾间隙或盆腔内见到少量积液

肝包虫破入胸腔:多见于肝右叶顶部的包虫囊肿,声像显示囊壁厚而收缩,外形不规则,囊内可见卷曲的带状或不规则强回声。毗邻膈肌的囊壁与肝包膜、膈肌粘连增厚,膈肌活动明显受限,囊肿经膈肌有破口与胸腔相通,胸腔底部可见积液或子囊回声(图11)。

说明: 包虫破入胸腔

图11. 肝右叶顶部的包虫囊肿,声像图显示囊壁厚而收缩,外形不规则,

囊内可见卷曲的带状或不规则强回声

肝包虫破入胆道:破裂的包虫囊肿内部张力明显降低,囊壁增厚,外形呈“鸭梨状”或椭圆形,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包虫囊肿与相邻的扩张了的胆管间有破口相交通,囊内充满卷曲的或斑片状破碎的内囊皮强回声,并可延伸至破入的胆管内,进入胆管的包虫内容物可随呼吸而移动(图12)。

说明: 肝包虫破入胆道1

图12. 包虫囊肿与相邻的扩张了的胆管间有破口相交通

③合并压迫:肝包虫囊肿在肝内呈占位性生长,位于肝门部的较大包虫囊肿长期压迫肝总管及门静脉,前者形成梗阻性黄疸,后者导致门脉高压、脾大、伴有腹水,声像表现典型,易于诊断(图13)。

说明: 060106152012

图13. 门静脉受压引起门静脉海绵样变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