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的由来
世界肝炎日为7月28日,第一届世界肝炎认知日宣传活动定于2004年10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其主题是“与你同行(YouHaveCompany)”,主要目的是向公众、医务界、政府人员宣传有关丙型肝炎的预防、筛查和治疗知识。
7月28日是已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的诞辰日,为纪念这位乙肝病毒发现者,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5月决定,从2011年开始将每年的世界肝炎日从5月19日变更为7月28日。
2017年世界肝炎日主题是什么
主题为爱肝护肝、享受健康,旨在不断提高公众尤其是高危人群对病毒性肝炎的认知和防控技能。

世界卫生组织21日在日内瓦发布的《2017年全球肝炎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大约有3.25亿人感染慢性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2015年,病毒性肝炎共造成134万人死亡。目前,世卫组织已将病毒性肝炎列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
肝炎病毒主要分为五种,分别为甲、乙、丙、丁和戊型,其中乙肝和丙肝是两种主要类型,它们可以导致感染者罹患慢性疾病,是引发肝硬化和癌症的最常见病因。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由于肝病的潜伏期较长,平常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一旦肝病发作,就会严重影响健康,甚至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最终危及生命。所以,定期的肝病检查,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就显得特别重要,只要采用科学、规范的检查和治疗,是可以实现乙肝临床双转阴,丙肝转阴,以及修复和逆转肝纤维化、肝硬化的。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因食用或饮用受到污染的食品或饮水而感染;乙肝、丙肝和丁肝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常经血液制品、静脉注射、分娩和性接触等方式感染。
3、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预防病毒性肝炎关键是加强落实各项预防措施,深入开展健康教育,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甲肝和戊肝的预防采取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措施,做好饮水、食品和环境卫生,加强服务行业、幼托机构及学校的卫生管理,从源头上杜绝潜在的传播来源。乙肝、丙肝和丁肝(包括庚肝和输血传播肝炎)的预防均应严格管理血液和血液制品,预防家庭内经密切接触传播。此外,还可以通过甲肝和乙肝疫苗接种来有效预防甲肝和乙肝。
4、转氨酶升高一定是病毒性肝炎吗?
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转氨酶升高只是肝脏损害的一种表现。因为转氨酶不仅存在于肝组织中,其它组织和器官中,如心肌和骨骼肌等也存在丰富的转氨酶。当这些组织和器官发生病变时,亦可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此外,酗酒、熬夜、药物、寄生虫引起的肝脏损害,甚至剧烈运动后都会引起转氨酶升高。因此诊断病毒性肝炎,应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检查、血液中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进行综合诊断。
世界肝炎日历届主题
2011年7月28日是第一个被世界卫生组织官方认可的世界肝炎日,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第四个疾病日,主题为“这就是肝炎“。我国“世界肝炎日”的宣传主题是”认识肝炎,科学防治”,旨在让更多人认识到肝炎危害,引起重视。
2012年7月28日世界肝炎日的主题在延续了2011年世界肝炎日主题“这就是肝炎……(This is hepatitis…)”的基础上推出了新的核心信息,即“肝炎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遥远(It's closer than you think)”。我国“世界肝炎日”的宣传主题是“积极行动,共抗肝炎。”
2013年7月28日世界肝炎日主题"这就是肝炎,了解它,面对它”。我国“世界肝炎日”的宣传主题是“肝炎早预防,健康更主动”。
2014年7月28日第四个世界肝炎日主题"重新思考,肝炎这一沉默的杀手”。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确定宣传主题为:“战胜肝炎,从我做起”。号召大家关注自身健康,通过接种疫苗、早期筛查和规范治疗等措施,战胜病毒性肝炎。
2015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五个“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是:战胜肝炎,从我做起。我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世界肝炎日”主题确定为“抗击肝炎,预防先行”,副标题为“疫苗接种好,铸就健康路”。
数百万人患有病毒性肝炎,更多人则有被感染的风险。大多数患有慢性乙肝或慢性丙肝的人没有意识到,他们一直是病毒的携带者。因此,肝炎在这部分人身上发展成严重的慢性肝脏疾病的风险极高,而且他们可在不知不觉中向其他人传播病毒。每年约有一百万人死于与病毒性肝炎相关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肝硬化和肝癌。
世界肝炎日社会背景
肝炎(学名:Hepatitis)是肝脏的炎症。肝炎的原因不同,最常见的是病毒造成的,此外还有自身免疫造成的。酗酒也可以导致肝炎。肝炎分急性和慢性肝炎。由病毒造成的肝炎按照其病毒系列不同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和庚型肝炎共六种类型病毒性肝炎。
肝炎的早期症状及表现,如: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差,进食后腹胀,没有饥饿感;厌吃油腻食物等。
肝炎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脂肪肝是引起肝炎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明显增多的肝脏病,常与肥胖症、糖尿病共存。要远离脂肪肝,应从调节饮食入手。控制脂肪饮食当然是必需的。预防脂肪肝还要提倡运动,运动可以消耗掉体内多余的脂肪。
肝炎是肝脏的炎症,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和戊型,虽然病毒种类不同,但都足以对人构成严重危害,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可以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给全球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
世界卫生大会首次就病毒性肝炎通过一项决议,审视了疾病的现状,要求世卫组织制定一项有时间目标限定的全面战略,加强疾病监测、提高预防手段,扩大筛查范围并向感染者提供治疗,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切实的帮助。
全世界约有20 亿人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3.5 亿以上的人患有慢性感染,每年有50 至70 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约有1.3 至1.7 亿人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估计每年有35 万人因与丙型肝炎相关的肝脏疾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