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理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量测水设施建设,促进节约用水。结合灌区实际,
加快量测水设施建设,力争到 2020 年量测水设施满足灌区量水
需求。扩大农业用水计量收费范围,划小量水单元,保证供水计
量的准确、公正、公平、公开,大力推广“一票收费”制。
二是加强灌区信息技术应用,提高管理水平。总结已有工作
经验,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规范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加
大技术应用力度,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运行、灌溉用水等领
域的应用。提高灌区工程与用水管理的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应用的
覆盖度。
三是强化灌溉试验,促进科学灌水。在加大大型灌区灌溉试
验站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落实试验站网的编制、人员与经
费,持续开展节水灌溉基础理论试验研究,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
节水改造、推行科学的灌溉制度和灌水技术、严格水资源管理制
度的实施提供支撑。
四是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引进
和现有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建立专管与群管人员培训的长效机
制,使灌区管理人员达到相应岗位技能要求,关键岗位做到持证
上岗。
13
五是加强管理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在灌区进行续建配
套节水改造的同时,配备、完善必要的管理用房、管理道路、通
信设施等设施,保障灌区工程安全良性运行。
五、资金筹措
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投资由中央、地方共同承
担,实行差别化的中央投资补助政策,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
将与各地工程建设进展、地方投资到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节
水机制建立等情况挂钩,动态管理,奖优罚劣。各地要将灌区改
造工程建设所需资金列入地方建设资金总盘子并予以优先保证;
在加大地方财政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鼓
励和吸引社资本参与工程建设运营,多渠道筹集落实工程建设资
金;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通过制定合理水价、强化灌溉
水费收缴等,足额落实工程运行管理经费,促进灌区长期良性运
行。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本方案实施后,将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与灌溉保证率,改善
工程状况,增强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利用内部挖潜节约水
量,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恢复已经萎缩的灌溉面积,促进种植结
构调整,提高复种指数。灌溉条件改善后,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的比较优势将更加明显,粮食生产主力军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
固和加强。
14
(二)节水与生态效益
本方案实施后,可提高现有灌溉农田的灌溉保证率与区域水
资源合理配臵水平,使输配水更加快捷、高效,有效缓解水资源
紧缺矛盾。在地下水超采严重的灌区,通过控制灌溉规模,调整
作物种植结构,实行地下水、地表水联合调度,可以缓解地下水
超采状况;通过排水沟建设,可提高排涝标准,控制和降低地下
水位,有利于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威胁;结合灌区配套改造,完
善护渠林网,部分灌区还为林、草地提供灌溉水源,改善灌区生
态环境。
(三)社会效益
一是可明显改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灌排骨干工程设施显著
改善,工程设施更加完备、管理能力与管理效率更高,为保障国
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
础。二是有利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节水灌溉等新技术、新材料、
新设备的应用,提高了灌溉、排水标准,可提供适时适量灌溉和
灵活高效的除涝排水;灌排管理能力的提高与信息化管理应用,
能够促进集约化、专业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立,促进农业增长
方式转变与现代农业发展。三是促进农民增收与脱贫致富。本方
案实施后,可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作物品质,促进农业增产、农
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以及脱贫攻坚。同时,还可吸收群众参与
工程建设,增加当地农民就业机会和现金收入。四是促进全面小
康社会建设。灌排设施的改善,将促进农业机械化,减轻农民劳
动强度;通过项目实施,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美丽乡村建
15
设;强化灌排工程管理与用水管理,减少用水矛盾和水事纠纷。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落实工作主体责任,加强组织
领导,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地区的任务以及职责分工,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实施方案》实施。强化监督检查,将《实
施方案》任务完成情况和政策落实效果作为加大各级政府政策、
资金等支持的重要依据。
(二)完善前期工作,确保质量深度
根据《实施方案》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建
设管理办法》,各地要以批复的灌区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
进一步做好和完善项目前期工作。对新增的灌区干、支两级渠系
和渠首量测水设施建设任务,要优化技术选型,合理确定建设方
案。落实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保证前期工作经费投入,认真执
行工程建设有关标准和规程规范,确保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和深
度。
(三)稳定资金投入,确保完成任务
继续把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实施作为中央预算内投资
支持重点,加快推进《实施方案》实施。各地也要统筹加大地方
财政支持力度,落实土地出让收益计提等支持政策,确保地方建
设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并在实施期内补齐历年欠账的地方建设资
金。同时,严格资金管理,切实管好用好建设资金。
16
(四)深化管理改革,完善政策支持
深化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推进农业综合
水价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
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大力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多元化发展,积极引导其参与灌区田
间工程建设和管理。推进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明晰灌区
田间工程产权,落实田间工程管护主体。
(五)加强科技支撑,注重人才培养
加强灌溉方法和技术以及灌区改造新材料应用等试验研究,
促进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标准体系,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制度与用
水定额。大力发展以基层水利服务组织为主体,科研单位、大专
院校和企业广泛参与,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灌区节水灌
溉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加大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培育灌溉专业化
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