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盐改土、改种结合:根据盐随水来,盐跟水去的规律,在含盐量
大于 0.3%的条件下造林时,进行开沟排水,抬高地面,洗盐改土,降低
地下水位;对一些高盐地段,采用客土做墩方法,即用黄泥、猪栏肥分
层做成一个底宽 1.01.2 米,高 0.6 米,墩部直径 0.81.0 米的平墩,
把树苗定植在平墩上。
严格整地,大穴移栽:在一些主要造林地段如路边,渠边、河边,
土体经过人为挤压已相当紧实,许多地段土壤容重大于 1.25 克/平方厘
米,土体通气性差,非毛管孔隙小于 8%,这种土壤环境对根系生长极
为不利。因此,造林时必须严格整地,大穴移栽,穴的大小要能保证苗
木根系伸展为宜,促进苗木健康成长。
林农结合,改善立地:新造林地由于地面覆盖度少,土壤盐分变化
剧烈,尤其是地下水位较高(小于 1.5 米)和地下水矿化度大于 3 克/升
的林地,采用套种作物,如大豆、花生、蚕豆或牧草等,或实行林地覆
盖,以达到保水、调温、培肥,加速土壤脱盐,提高防护林的保存率,
促进林木生长之目的。
9、沪东滨海湿地生态景观型防护林建设模式
(1)立地条件特征
该区位于上海市的南汇区和奉贤区,海拨一般 3.5-4.2 米,年平均气
温 15-16℃,年降水量 1500 毫米左右,盛行东南季风,风害严重。5-20
年内围垦滩涂形成的土壤,夹沙泥为主要土类,PH 值在 8.2-9.5 左右,
盐分含量 0.2%-1.2%左右,养分含量较低。
(2)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①林带结构与树种配置:沿堤坝、道路、水系设置防护林带。主要
道路和水系两侧各设置 50-100 米宽的疏透式结构防护林带,乔木、灌木
93
和草本植物带状或块状混交,形成水杉、池杉、落羽杉-夹竹桃、海桐、
海滨木槿,香樟、蜀桧柏、龙柏-红叶李、紫薇、日本珊瑚、女贞、合欢
-小叶女贞、紫荆等混交类型。构成复层结构的森林防护网络系统。
②植物群落配置及其类型:生态防护林带以内区域,通过改造小地
形和改良土壤,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相结合,构成群
落稳定、季相多变的人工生态群落,形成兼具景观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融生态景观、科教科普、休闲游憩功能以及苗木生产于一体的生态景观。
该区内主要配置的森林群落类型有:以香樟、小叶女贞、爪子黄杨为建
群种的常绿阔叶林,以石楠、海桐为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以刚竹、箬
竹为建群种的竹林,以慈孝竹、华东箬竹为建安各种的竹林,以女贞、
枇杷、泡桐为建群种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罗汉松、火炬漆为建
群种的针阔叶混交林,以侧柏、刺槐为建群种的针阔叶混交林,以雪松、
蜀桧柏为建群种的混交林,以旱柳、意杨为建群种的阔叶混交林,以垂
柳、紫穗槐为建群种的阔叶混交林,以枫杨、金丝桃为建群种的阔叶混
交林等。
三、东南沿海地区
(一)舟山基岩海岸岛屿区
10、舟山群岛滨海平原海塘岸堤防护林带建设模式
(1)立地条件特征
该区位于浙江省舟山市的定海区、台州市的三门县,地处海塘圈围
而成的依山傍海的滨海小平原,土壤主要是滨海盐土、灰潮土。农作物
以大麦、棉花、柑橘为主。遇台风、暴雨易导致塘堤倒塌,发生海水倒
灌,形成涝灾。
94
(2)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①树种选择:该区淡水资源缺乏,洗盐速度较大陆缓慢,应选择生
长快、根系发达、耐盐碱、抗风能力强的树种,如:杨树、白榆、臭椿、
朴树、樟树、柏木、苦楝、女贞、刺槐、乌桕、棕榈等乔木树种,哺鸡
竹、青皮竹等竹类,海滨木槿等灌木,芦苇、蒿等草类植物。
②造林技术:一般在 2 月上中旬至 3 月中旬进行,植苗造林采用“三
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领,有条件的地方要带肥、带水种植,栽后覆土
培丘或覆草保湿防返盐,及时浇水。
③抚育管理:沿海风大,幼树容易被风折断或倾斜,要注意及时补
植、培土、扶正;严密监控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动态,严防暴发和流行;
适时修枝,以培育干形和调节林带疏透度,重点剪除顶梢竟争枝、畸形
枝、徒长枝、病虫枝及过量下层枝;密度过大的林带,可进行隔行或隔
株间伐,在冬季进行;林网成材后不要连片大面积更新,可采取隔带更
新、半带更新方式,更新后要换植新树种,尽量避免重茬。
④主林带形式:主林带的形式可以采取单带型、双带型和多带型等
3 种形式。单带型为基本形式,林带宽度为 15~20 米。双带型和多带型
为单带型的组合类型。多带型又可采取草本-乔木-经济果树多带型、草
本-灌木-乔木多带型 2 种形式。
(二)浙东南、闽东基岩海岸山地丘陵区
11、浙东基岩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
(1)立地条件特征
该区位于浙江省三门县地沥浦镇草头村牛山,依山傍海,岩质海岸。
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海拔多在 50-100 米。年平均风速 5.0-8.0 米/秒,
95
年平均 6 级以上大风日数 38-180 天,暴风和台风年平均 3-4 次,以 7-8
月份最为集中。土壤有机质含量 0.886%,速效氮含量为 4.824mg/kg,速
效磷含量 0.73 mg/kg,速效钾含量 28.75mg/kg,土层厚度为 30-55 厘米。
山丘与岛屿植被破坏严重,原有树木稀少,植被种类单一,临海坡面土
壤冲刷严重,土层浅薄,水源涵养能力差。
(2)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①树种选择与配置:根据临海坡面立地条件和树种生物学特性进行
配置。山项营造湿地松、晚松等抗干旱、耐瘠薄的先锋树种;主山脊营
造木荷等生物防火树种;山腰营造枫香、木荷、杜英、南酸枣等兼具用
材和风景等多用途防护树种;山凹避风处及部分立地条件较好的山中部
营造板栗、杨梅、玉环长柿、胡柚等名特优经济林树种,同时在林下套
种黑麦草;山脚所在的海岸线前沿营造化香等灌木植物,后缘则营造湿
地松、臭椿、火炬松等较耐盐的树种,形成多树种多林种配置、多层次
点线面合理布局的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格局。
水土保持林树种主要有湿地松、日本扁柏、木荷、火炬松、刺玫等,
生态经济型树种主要有板栗、桃形李、胡柚、日本甜柿、杨梅以及毛竹
等。
混交形式:密度 2.0 米×2.0 米,混交比例为 5:1 至 7:1,一般形成如
下 3 种混交形式:
生态景观型混交形式:湿地松-杜英(木荷)。
生态型混交形式:湿地松-枫香(南酸枣),特点是通过引入水土保
持效益好的阔叶树种,形成针阔叶混交林,改善原来的水土保持、水源
涵养效益差的针叶纯林结构,提高防护林的综合效益。
生态经济型混交形式:湿地松-杨梅(板栗)、杨梅一桃形李,特点
96
是充分利用现有防护林地,通过引入经济价值高、水土保持效果好的树
种,改善林分层次结构,提高防护林的综合效益,并增加直接经济收入。
②整地:生态经济型树种采取 1.0-2.0 米宽的水平梯带;对坡度大的
山地采用修筑鱼鳞坑的块状保土整地方式;阔叶树采用60厘米×60厘米、
针叶树 30 厘米×30 厘米的挖穴规格。
③造林技术:采用良种 I 级苗或 II 级苗造林,严禁非良种苗和 III 级
苗上山。湿地松 I 级苗的标准为:1 年生苗地径 0.7 厘米以上,苗高 30 厘
米以上。容器苗高 25 厘米以上,地径 0.5 厘米以上,粗壮无病虫害。
④配套措施:采取落叶阔叶树截干、ABT 生根粉蘸根,针叶树磷肥
蘸根、带土坨造林,以及容器苗造林、施用生物肥料等造林新技术,确
保造林保存率达到 90%以上。生物措施主要是在水平带的梯壁上播种胡
枝子、紫穗槐等豆科灌木,形成生物防护带,梯面再套种草本绿肥。
12、浙南沿海复合型海岸基干林带建设模式
(1)立地条件特征
该区位于浙江省苍南县淤泥质滨海围涂,地势平坦开阔,土体厚度
达数米。土壤粘性重,含盐量高(0.5-0.7%),养分含量低,耕作层土
壤有机质含量 0.5%左右,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差,洗盐和返盐速度较快,
土壤冲刷严重。淡水资源短缺,排灌条件差。森林覆盖率低,树种单一,
难以支持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①林网配置:采用小网格、窄林带,林带走向始终保持“主林带与主
害风方向垂直,副林带与主林带相垂直”的要求,林带结构选用疏透结构,
既起到防护作用,又有利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网格面积控制在 100-200
亩之间。
97
②基干林带配置:主林带按照海岸线的走向而定,副林带结合道路、
排盐沟设置。林带的滨海前沿采用木麻黄密植造林,株行距 1.0 米×1.5
米,林带采用紧密结构;后沿林带株行距稍大,以 1.5-2.0 米×2.0 米为宜,
木麻黄、湿地松实行带状混交,采用湿地松 3 行、木麻黄 1 行的带状混
交或湿地松 1 行、木麻黄 1 行的行间混交形式。
③整地造林:根据“盐随水来,盐跟水去”的原理,一些造林地段采
用挖沟排水、抬高地面等工程措施,洗盐改土,降低地下水位,确保幼
苗成长。在一些主要造林地段如路边、渠边、河边,土体受人为活动后
易变紧实,透气性差,造林时须细致整地,穴的大小以能保证苗木根系
舒展为宜。
13、浙南海涂红树林(秋茄)防浪护堤林建设模式
(1)立地条件特征
该区位于浙江省瑞安市,包括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河口两侧
平原外缘的海涂,面积约 100 万亩,分布集中连片,涂面宽阔,坡度平
缓,土壤质地以黏壤至粉沙质黏壤为主,含盐量约 1%1.5%,有机质
含量约为 1.2%1.4%,是红树林的适生区。
(2)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①造林技术:造林树种主要选用秋茄,采用胎生苗插植造林,成活
率高达 95%以上。种植时间以 4-5 月为宜,宜早不宜迟;密度为 0.5 米×1.0
米或 1.0 米×1.0 米,三角形或正方形配置,林带宽度应大于 40-50 米。
②幼树管理:一是防止涂区作业时人为干扰;二是应在台风大潮后
及时扶苗,清除病株;三是 4-5 年后中弱度整枝,剪去茎基侧枝 1-2 对,
以后每年修剪 1 次。
③病虫害防治:注意根茎腐病、红树卷叶蛾的防治。
98
(三)闽中南沙质、淤泥质海岸丘陵台地区
14、闽东南滨海红树林湿地植被恢复模式
(1)立地条件特征
该区为南亚热带滨海淤泥滩地,为红树类植被适生区。原有各类植
被已遭到破坏,滩涂容易遭受海蚀、风浪、风暴的侵袭。
(2)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①立地选择:宜选择潮水能涨到的浅海淤泥滩地且海湾深、风浪较
平静的地带或含有沙质的淤泥地。一般淤泥海滩地,只要潮水能涨到,
也可以种植。
②造林方法:
插植胎生苗:采集时可用竹竿打枝条,落下的为成树苗(即胎生苗
栽植胎生苗时,不要除去果壳,要让它自然脱落;宜随采随造,以提高
其成活率;造林时间一般在 5-6 月,插植一般在退潮后的阴天或晴天进
行。
移植天然生苗:从在稀疏的红树林下生长培育的苗木中挖取天然生
苗。一般应移植高 30-50 厘米并有 3-4 个分枝的苗木。苗木栽植深度视
苗木高度和根长而定。一般苗高 30 厘米的入土深 12-15 厘米,苗高 40-50
厘米高的苗木,入土比根痕深些。移植时将苗木放入穴中,并回填淤泥。
③抚育管理:一般幼林期不进行除萌、松土等工作,但要注意管护,
防止人畜等损伤幼林。造林后 4~5 年可适当间伐。
15、闽东南海岛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
(1)立地条件特征
该区位于福建省东山县,治理前风大沙多,淡水缺乏,年均 8 级以
99
上大风日数 121.6 天,生态环境极为恶劣。目前,原防护林体系遭到严
重破坏,存留下来的第一代防护林树种单一,沙滩上都是木麻黄,山地
上都是马尾松或相思树纯林。
(2)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①树种选择:引进新树种、改善树种结构,筛选出湿地松、大叶相
思、肯氏相思、柠檬桉等适宜在闽东南海岛生长的优良树种。
②造林技术:采用优良壮苗、容器苗、土球苗等造林,以生物措施
为主,并配合客土、覆土、砌石堤、筑防护堤、扎设挡风篱笆等工程措
施,进行综合治理。
③抚育管理:坚持造林、管护同时抓,实行“五抓”。即,一抓采伐
审批,二抓乡规民约,三抓砂、石资源开采审批,四抓管护队伍和设施
建设,五抓依法治林。
16、闽东南沿海平原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模式
(1)立地条件特征
该区位于福建省惠安县。地势平坦,路、渠、堤、河道完备,具有
建设平原防护林的冇利条件。不利条件是地下水位较高,易遭受台风袭
击。
(2)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树种选择:农田林网要选择抗风能力强、生长迅速、枝叶繁茂、
窄冠形、寿命长、生长稳定的树种,滩涂或围垦地区要选择有较强抗盐
碱能力的树种,首选木麻黄,其次是柠檬按、桫锣、直干按等。同时,
要适当选择一些花灌木,以实现绿化和美化相结合。
整地:沙质土壤营造农田林网,采用边整地边栽植的方式。在围
100
海造田的滩涂地营造农田林网,一般冬、春季整地,整地时应推土起垅
或起捻。
造林技术:木麻黄造林密度一般采取 1.0 米×2.0 米的株行距,三
角形排列。一般选择春天或夏天雨季造林;应优先推广使用容器苗造林,
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沙质地上应适当深栽。
17、闽东沿海低效基干防护林带更新改造模式
(1)立地条件特征
该区位于福建省霞浦县、福鼎市,成土母岩为花岗岩,土壤为滨海
沙土,土层浅薄,地表岩石裸露,腐殖质少,多石质壤土或石质黏土,
结构紧密,质地干燥,肥力较低。
(2)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加强抚育管理,合理间伐:木麻黄低效林的产生与林分经营管理
不当有密切关系,必须加强抚育管护,及时处理受害植株,补植或混栽
适生树种。对于侧枝较多的低效林可修除一些枝条,调节林内光照条件,
改善林地环境,也可采取平茬复壮的方法,恢复林木长势。现有木麻黄
密度普遍偏大,应及时间伐,以调节营养空间和林分结构,改善林分组
成和环境条件,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和防护林效益。
用适生树种和优良品系进行改造:宜选用湿地松、加勒比松、刚
果桉等树种,改造方式有小面积皆伐重造、带状皆伐套种和林下补植等;
对于特殊林地,需要继续发挥木麻黄的防风固沙效能,可采用套种和补
植湿地松的方式;对进入衰老状态的木麻黄过熟林,宜及时主伐更新。
选择合理的改造方式及配套措施:根据低效林的分布状况、生长
发育特点和低效程度,主要有块状改造、间隔带状、隔行套种、林下补
101
植等低效林改造方式,基干林带以间隔带状更新方式较好,后沿片林以
块状更新方式为宜。连片林带采用与林带走向相同的带内隔带更新方
式,更新带间保留 15-20 米宽的老林带,也可采用疏伐套种更新方式;
而基干林带前沿稀疏通风结构林带采用林冠下造林更新方式,待更新幼
林树高长至 2-3 米后,再逐步伐除原带老树,培育成多树种多层次疏透
结构林带。除此之外,还必须从树种选择、密度控制、土壤管理等多项
措施入手,重视各项技术措施的配套应用,才能提高林分集约经营水平,
促进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持续发展。
18、闽东南沿海丘陵低效防护林改造模式
(1)立地条件特征
该区位于福建省惠安县。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当地原生森林已无
分布,形成大面积的低效次生林,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
肥力低。人工营造的大面积针叶纯林,因林地肥力不足,病虫害蔓延,
也多形成低效林分。这种树种少、结构不合理、生长差、质量低的低效
林分不仅在闽东南沿海丘陵而且在整个亚热带、热带地区都广泛存在。
(2)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①改造方式及适宜条件:树冠下补植补播,适宜乔木层郁闭度 0.4
以下、层次单一的纯林,及灌木盖度 20%、草本盖度 30%以下的低效林;
间伐补植,适宜林分密度较大、树冠狭小,林下几乎无灌木或草本、侵
蚀严重的低效林;全面改造,适宜于立地条件好、林木生长衰弱、病虫
害严重或非目的树种的低效林分。
②树种选择:补植的树种有桤木、刺槐、光皮桦、泡桐、木荷、胡枝
子、枫香、映山红、盐肤木、杨梅、南酸枣等。选择补植树种时要特别注
102
意不同立地条件下树种的合理搭配。同时,林下应尽可能地种植优良豆科
牧草,如小冠花、柱花草等,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促进树木生长。
③造林技术:春秋季补植,在林冠下空地或林隙补植;苗木使用国
家规定的 I 级或Ⅱ级苗;穴状整地,规格为 50 厘米×50 厘米×40 厘米,
均匀分布。
④抚育:每年锄草松土 1-2 次,连续 4-5 年。
⑤配套措施:在土壤侵蚀严重的林分及林下植被极少的中幼龄林,
应采用全封的方式,禁止一切人为活动;对中度土壤侵蚀的林分及林下
植被盖度在 50%左右的中幼龄林,可以半封。
四、珠三角及西南沿海地区
(一)粤东、粤西、桂南沙质淤泥质海岸丘陵台地区
19、粤桂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与恢复模式
(1)立地条件特征
该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山口国家级红树
林保护区,海湾泥质海岸或内海浅海滩涂,高潮期间大部为海水淹没,
水深一般在 100 厘米以下,退潮时又全部露出海面。土壤是泥质盐碱土,
受海浪、潮汐冲蚀、淘蚀,海岸岸缘崩塌严重。
(2)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①树种配置:低潮泥滩带,种植以白骨壤、桐花树、海桑、无瓣海
桑等为主的先锋树种;中潮海滩地带,种植老鼠勒、木榄、角果木、秋
茄、红海榄等树种;高潮带或特大高潮带,以水陆两栖的半红树类植物
为主,如卤蕨、海檬果、海漆、黄槿、榄李等。
103
②造林技术:采集健壮的胎苗,在条件较好、一般不受海潮影响的
滩涂地进行育苗,待培育到苗高 25-40 厘米以上时出圃造林。因红树类
植物种类多,果实和幼苗的成熟期不同,人工移植栽种的时间也不同,
一般无需整地,春秋两季造林,可在退潮时插穴栽植,栽后压紧,以防
潮水淹没时漂起。既可营造纯林,也可营造混交林,混交林可采用随机
混交方式。营造纯林时,一般树种的造林密度为 1.2 米×1.8 米,每亩约
300 株。海桑、无瓣海桑的造林密度为 3.0×3.0 米,每亩约 74 株。混交
林的树种比例和株行距见表 3。
③管护:造林后,连续 3 年全封育林,不准在新造林区内捕捉鱼、
虾、蟹和圈养鱼虾及放鸭。设置专职护林员,建立护林队伍巡护,同时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对保护红树林的认识。
④封禁:对现有的红树林应进行严格保护,严禁砍伐及一切人为破
坏活动。
表 3 混交林的树种比例和株行距表
树种 混交比例 株行距(米) 每亩株数
白骨壤 白 3 1.0×1.0 200
海桑 海 3 3.0×3.0 22
桐花树 桐 4 1.0×1.0 264
20、粤桂沿海基干防护林带建设模式
(1)立地条件特征
该区位于广西壮族白治区合浦县、东兴市和广东省湛江市沿海的沙
质海岸或石质海岸上,地势平缓,沙质海岸沙层深厚,分布滨海沙土或
盐碱地,石质海岸的土层较浅薄。
(2)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104
①树种选择:选择抗风、抗盐碱能力强的树种,主要有木麻黄、马
占相思、直杆相思、台湾相思、黄槿、窿缘桉、湿地松、火炬松等。
②基干林带配置:沿海岸线走向配置基干林带,带宽 200 米。以乔
木、亚乔木混交组成半疏透结构林带。株间或带间混交,株行距 1.5 米
×2.0 米。
③整地:穴状整地,穴长、宽 50 厘米×50 厘米,深 40 厘米,边整
地边造林。
④造林技术:春季阴雨天造林,木麻黄用 1 年生高 1 米以上健壮苗,
栽植深度应比原地径深栽 10-15 厘米,栽后踏实。
⑤抚育管理:大风或台风过后要及时拔开埋沙、扶正苗木,培土,
清理死株并及时补植,郁闭后,适当疏伐,林带郁闭度控制在 0.6-0.8。
21、粤桂沿海沙地防风固沙林造林模式
(1)立地条件特征
该区位于广东省电白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的沿海沙地,有大
面积固定、半固定或流动沙滩,土壤为滨海沙土或盐溃土,农作物常受
风、沙危害。
(2)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①树种选择:选择木麻黄、窿缘桉、台湾相思、马占相思、直干相
思、落羽杉、水松等作为主要造林树种。
树种配置:在基干林带后向内布设,按地形确定营造林带或片林。
林带结构为半疏透结构,带宽依沙地宽度而定;片林营造带状或块状混
交林,水网边缘配置水松或落羽杉。
②整地:穴垦整地,规格 50 厘米×50 厘米×40 厘米,边整地边造
105
林。
③造林技术:春季至夏初期间阴雨天造林,木麻黄、落羽杉、水松
用 1 年生高 1 米以上健壮苗,窿缘桉、台湾相思、马占相思、直杆相思
用 35 月龄容器苗。种植应比原地茎深栽 1015 厘米,栽后踏实。
造林密度:株行距 2.0 米×2.0 米或 2.0 米×3.0 米,每亩 111-167 株。
④抚育管理:造林后抚育 3 年,每年 1 次。大风或台风过后要及时
拨开埋沙、扶正苗木、培土,清除死株并及时补植。郁闭后,适当间伐,
郁闭度应不小于 0.7。
22、北海市近陆海岛景观型生态林营造模式
(1)立地条件特征
该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西南 36 海里的涠洲岛,该岛系火
山喷发而成,具有火山地貌的独特景观,由于长年的波浪作用,形成了
许多海蚀洞穴、海蚀岩、海蚀蘑菇等,已经被开发为旅游度假胜地。沙
质、泥质和岩质海岸,村庄庭院以石砾质土为主,土层 40-60 厘米,肥
力较低。
(2)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①建设内容:建设环岛防护林,既能防御台风,又能增添沙滩景色,
让游客漫步于绿荫林带,休闲观海;建设花带果园,建设既能观花、又
能尝果的花园,考虑到观花尝果的季节序列,要配置不同花期及早、中、
晚熟品种,做到四季花果常存;建设绿盘农舍,以农户庭院或村庄绿化
为主,在农舍或村庄配置花、果,既绿化美化庭院、村庄,又可开展第
三产业服务,吸引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②营造技术:环岛观光防护林带,选择木麻黄、窿缘桉、椰子、
106
大王椰、大叶相思、假槟榔等树种,错落有致地进行配置;绿盘农舍,
选择大王椰、假槟榔、木麻黄、大叶相思、窿缘桉、黄槿、竹类等树
种,以农舍或村庄为中心在其四周造林;农舍前空旷、稀疏,建花带
果园,花带选种美人蕉、文殊兰、千日红、鸡冠花、凤仙花、九里香、
女贞、红铁树、南天竹,果树可选配荔枝、龙眼、芒果、木波罗、香
蕉、人心果、揶子、油梨、火龙果等,一般株行距为 4.0 米×4.0 米或
4.0 米×5.0 米。
③抚育管理:锄草、松土、施肥、培土相结合,注意病虫害防治。
(二)珠江三角洲泥质海岸平原区
23、珠江三角洲沿海沙化土地防风固沙林营造模式
(1)立地条件特征
该区位于广东省斗门县沿海固定、半固定沙滩上,天然植被极少或
无植被,土壤为滨海沙土或盐渍土。
(2)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①树种选择:木麻黄、窿缘桉、椰子、大王椰、假槟榔等树种。
②整地: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 50 厘米×50 厘米×40 厘米。
③造林技术:春季阴雨天造林,木麻黄苗木采用 1 年生 1.0 米以上
健壮苗;栽植深度比原根痕深 10-15 厘米,栽后踏实;也可用容器苗造
林,苗高 30-40 厘米。造林密度为株行距 1.5 米×2.0 米,每亩 222 株。
④抚育管理:大风或台风过后要及时拨开埋沙、扶正苗木并培土,
清除死株并及时补植。郁闭后间伐,保证郁闭度不小于 0.7。
24、珠江三角洲中部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模式
(1)立地条件特征
107
该区位于广东省台山市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
暖,雨量充沛,河渠密集。每年台风登陆 1-2 次,风、雨、涝灾害频繁。
(2)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①树种选择:选择落羽杉、水松、木麻黄、桉树等树种,造林密度
详见表 4。
表 4 珠江三角洲中部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
树种 苗木
株行距(米) 每百米长株数
备 注
1 行 2 行 3 行 1 行 2 行 3 行
落羽杉 ﹥1.2 米/1 年生 2.0 2.5 3.0 50 80 100
水松 ﹥1.5 米/2 年生 2.0 2.5 3.0 50 80 100 水网地带选用落羽杉
木麻黄 ﹥1.5 米/1 年生 2.0 2.5 3.0 50 80 100 或水松;干地地带选
桉树 ﹥1.5 米/1 年生 1.5 2.0 2.5 67 100 80 木麻黄或桉树
蒲葵 3 年生 2.5 40
②整地:造林前 1 个月明穴整地,规格为 50 厘米×50 厘米×40 厘米
或 40 厘米×40 厘米×30 厘米。
③造林技术:早春 2-3 月阴雨天栽植造林,栽植前应修剪苗木枝叶,
栽植树苗要正,根要舒展,回土,踏实,淋足定根水。
④抚育管理:造林后进行封禁,严禁人畜破坏,3 个月后检查成活
情况,并及时进行补植。造林后 23 年内每年夏初除草、松土、培土
抚育 1 次。
(三)海南沙质基岩海岸丘陵区
25、海南岛滨海木麻黄、椰子混交景观生态林建设模式
(1)立地条件特征
该区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东郊椰林风景区。多为沙荒地,局部
有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土壤主要是滨海沙土或盐渍土,沙层深厚,
108
易淋溶,渗透速度快,保水保肥能力差,自然肥力很低。现有植被主要
是木麻黄、椰子、琼海棠、仙人掌、蔓荆及野菠萝等。
(2)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①树种配置:沿海工业地区的沙化土地风大风多,更有台风登陆,
极易造成风沙危害。本模式乔木分 2 个层次:一是在木麻黄林带或片林
的林中空地或老龄树木择伐后迹地上,套种椰子树和草本植物;二是在
无林流动沙地或半固定沙地上选用木麻黄营造沿海沙地防护林,固定流
沙,2-3 年后再在林带或片林中套种椰子树。
②良种壮苗:采摘优良种子育苗。木麻黄营养袋苗要达到 0.7 米-1.0
米,根径 0.5 厘米以上。椰子苗须为高度 1.0 米以上、具有 6 片叶子以
上的优质苗。
③造林技术:海南的雨季是每年的 6-8 月,要在 6 月前搞好规划设
计、林地备耕和挖栽植穴等造林准备工作,每穴施 1 千克磷肥和 0.5 千
克复合肥做底肥。晴天造林时,要将木麻黄苗木营养袋及椰子果壳泡足
水后栽植。套种椰子树时,如果木麻黄林分郁闭度在 0.6 以上,要适度
间伐修枝后再栽植,确保椰子树幼苗有充分的阳光,每公顷套种 150 株。
④抚育管护:造林后,在新造林地周围建围栏或挖壕沟,并确定专人
管护,防止人畜破坏;对新套种的椰子树苗定期施肥,每年每株施 1 千克
复合肥。4 年后逐步间伐上层木麻黄,改善光热条件,促进椰子生长。
26、海南岛西部沙化土地林业生态治理模式
(1)立地条件特征
该区位于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土壤主要是滨海盐渍土和滨海沙
土,有流动沙地和固定沙地分布。
109
(2)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①树种配置:主林带与主害风方向垂直配置。露蔸与木麻黄的棍交
比为 2:5。
②造林技术:露蔸切干留尾,植株胸径越大越好,3-5 月份成行种
植,株行距 0.7 米×1.0 米。露蔸作为防风固沙先锋树种应用时,苗木地
径要求达到 10 厘米以上、高 70-100 厘米。营养袋规格为 16 厘米×20 厘
米,苗高 1.5 米以上,造林深度 50 厘米以上,确保将根系埋至湿润土层
以下,保持营养土团不散,根系完整无损;在雨季前 1 个月(7 月份)
造林,即使雨季也要在晴天造林。造林前,将营养袋浸水,种植时除去
营养袋。
待木麻黄生长 2-3 年,林分稳定并起到一定固沙防护、荫蔽作用后,
再套种椰子(或印楝),套种时浇足定根水。栽植当年干旱时,需及时
浇水。
③抚育管理:新造林地 5 年内实行封禁。
27、海南岛中部山区水源涵养林建设模式
(1)立地条件特征
该区位于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海拔 500-1800 米,年平均气
温 22-23℃,年降水量 1400-2000 毫米。土壤主要为山地黄壤、山地淋溶
黄壤,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由于山地云雾大、气温低、蒸发量小,形
成了终年湿润的热带山地生境特点。
(2)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①树种选择:以加勒比松、马占相思为主。在坡度平缓、交通方便、
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适量营造高效经济林,种植荔枝、芒果、龙眼、
110
番石榴等优质水果以及藤竹,提高群众收入。
②整地:采用块状穴垦,规格为 40 厘米×40 厘米×40 厘米,坡度较
大的可修环山水平带,以蓄水保土。
③造林技术:采用 3-6 个月苗龄、苗高 25-30 厘米的苗木。挖穴规
格为 40 厘米×40 厘米×40 厘米,株行距 2.0×2.5 米,有条件的每穴施用
150-250 克复合肥。栽植时间一般为 4-10 月份。山腰以上种植加勒比松,
山腰以下土层厚,水肥条件好的地段种植马占相思。大面积营造加勒比
松应规划好防火带,沿着山脊或山沟开设 10 米宽的防火带或种植防火
林带(如木荷、台湾相思、马占相思等)。
④管护措施:对新造林要进行抚育和管护。幼林抚育应保持三年,
每年抚育 2 次,主要是清除杂草、松土施肥、补植;每次每株施用复合
肥 150 克,以促进幼树生长;在牲畜、野兽危害严重地区,设置防护栏,
开挖防护沟,防止牲畜和野兽危害;加强巡视,防止森林火灾发生。
规 划 附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