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核安全局日前在北京组织召开《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2025年远景目标(报批稿)》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听取了《规划》编制背景、主要内容及编制思路的汇报,并围绕相关内容进行了讨论后,高度评价该《规划》并一致同意通过论证。
据悉,此次专家论证会后,《规划》将由环保部会签国务院相关部委,与其他一系列规划配套文件一并上报国务院。《规划》的出台将在“十三五”期间对我国核能与核技术领域开展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信息显示,自2014年起,《规划》研究累计开展了32项分领域的规划思路和重点专题等支撑性研究工作。截至目前,《规划》先后形成规划思路、编制大纲、草稿、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和报批稿,开展了3次大规模集中编写会、若干次小型集中编写会、4次专家咨询会和1次专家论证会,开展了4轮书面意见征求,多次前往企事业单位进行了10余次面对面对接,形成规划修改完善重要节点中间版本38个,同时还有5个版本的规划编制说明。
2012年10月,国务院批复并由环保部发布《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日本福岛核事故、中国核电暂停后重启为背景,这份《规划》全面分析了核能与核技术利用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更明确提出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尤其提出的“‘十三五’及以后新建核电机组力争实现从设计上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被业内专家认为是“核电安全理念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符合中国核电发展实践,也是对国际核电安全理念发展的重大贡献。”此外,“新建核电机组具备较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每堆年发生严重堆芯损坏事件的概率低于十万分之一,每堆年发生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事件的概率低于百万分之一”目标,更是提升了核电安全标准。
从“十二五”规划落地实施到“十三五”规划报送国务院,间隔的四年多时间内,核能发展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从国家层面看,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在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首次提出“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站在更高的位置思考核安全的问题,极大丰富了核安全内涵。从行业层面看,过去四年多,除示范工程外,中国没有大规模核准新的三代核电机组开建,投产机组基本为“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开建的二代加项目。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更是没有核准一台机组,仅开建一台华龙一号示范机组。
在业内看来,“十三五”是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机遇期,更是早期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污染治理的攻坚时期。而且,核电发展中确保公众的参与权利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现实诉求。
因此,落实中国核安全观,以及核电安全高效发展,便成为核安全“十三五”规划所要考虑的问题。

2016年12月21日,国家核安全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2025年远景目标(报批稿)》(以下简称《规划》)专家论证会。潘自强院士,阮可强院士以及来自海军核安全局、中核集团、清华大学、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环境规划院等单位的国内知名专家应邀出席会议。核设施安全监管司、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政策法规研究所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核设施监管司赵永康副司长主持并发言,与会专家听取了《规划》编制背景、主要内容及编制思路的汇报,并围绕相关内容进行了讨论。与会专家高度评价《规划》,一致同意通过论证。
自2014年起,《规划》研究累计开展了32项分领域的规划思路和重点专题等支撑性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规划》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形成了规划思路、编制大纲、草稿、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和报批稿,开展了3次大规模集中编写会、若干次小型集中编写会、4次专家咨询会 和1次专家论证会,开展了4轮书面意见征求,多次前往各核电集团、科研院所、核电厂等相关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先后与国防科工局、地方环保部门、核安全机关各个处室以及中核、广核等企事业单位进行了10余次面对面对接,仅形成的规划修改完善重要节点中间版本就38个,同时还有5个版本的规划编制说明。
此次专家论证会后,《规划》将由环境保护部会签国务院相关部委,与其他一系列规划配套文件一并上报国务院。《规划》的出台将在“十三五”期间对我国核能与核技术领域开展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国务院关于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
“十三五”规划及2025年远景目标的批复
国函〔2017〕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国家国防科工局:
环境保护部《关于报请批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2025年远景目标〉的请示》(环核设〔2016〕193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2025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规划》),由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国家国防科工局印发并组织实施。
二、《规划》实施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根本方针,以风险防控为核心,以依法治核为根本,以核安全文化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能力建设为支撑,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持续提升安全水平,保障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安全高效发展。
三、通过《规划》实施,到“十三五”末,我国运行和在建核设施安全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安全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放射源辐射事故发生率进一步降低,核安保和应急能力得到增强,核安全监管水平大幅提升,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到2025年,我国核设施安全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辐射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实现现代化。
四、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完善政策措施,根据本地实际组织编制实施方案,全面落实《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不断推进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
五、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在政策实施、项目安排、资金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环境保护部要加强综合协调,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国家国防科工局等部门对《规划》实施进行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适时组织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期末评估,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
2017年2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