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先进散粮接发设施等物流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
——标准化水平逐步提高。粮食物流设施及装备标准衔接匹
配程度明显提高,铁水联运、公铁联运在标准匹配的基础上更加
顺畅。粮食物流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信息技术标准化与兼容水
平逐渐提高,粮食物流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
——信息化水平跨越发展。完善基层企业的粮食物流信息管
理系统,建设若干示范性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推动全国和区
域性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公路、铁路、水路和
航空运输的信息共享,促进粮食物流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提高
粮食物流运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十三五”时期,围绕“一个体系、一套标准、一个平台”的建
设目标,重点实施“点对点散粮物流行动”、“降本增效行动”、“标
准化建设行动”三大行动,促进粮食收购、仓储、运输、加工、
销售一体化融合发展。
专栏 1 “十三五”时期粮食物流业发展主要预期性指标
序号 指标内容 2020 年
1 物流节点数量
一级节点 50 个
二级节点 110 个
2 原粮跨省散运比例 50%
3 跨省粮食物流量 2 亿吨
4 仓储设施完好率 95%
5 现代粮仓科技应用示范库数量 30 个
6 国有粮食物流企业信息化升级改造覆盖率 80%
— 9 —
专栏 2 “三个一”总目标和“三大行动”
“三个一”总目标指“一个体系、一套标准、一个平台”。
“一个体系”,促进“收储运加销”融合发展,打造产业链发展模式,形成一体化
融合发展的粮食物流体系。在产业链的上游,发展粮食产后从田间到仓库的清理、
干燥、运输、入库一体化连续作业的物流服务系统。在产业链中游,针对阶段性
结构性收储矛盾,优化仓储设施布局,推广绿色储粮新技术;围绕“一带一路”建
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新格局,依托现有粮食物流通道
及港口、公路、铁路交通骨干网络及枢纽,完善主要粮食物流节点及提升设施功
能,全力打造跨区域“两横、六纵”粮食物流重点线路;发展信息化引领的新型物
流组织模式,充分整合物流资源,发展多元化的运输方式,满足市场多层次需求,
实现八大跨省通道的系统化协调发展。在产业链下游,促进与销售一体化发展,
提高配送的规模化和协同化水平,加快“互联网+物流”发展,建立快速便捷的城乡
物流配送体系。
“一套标准”,重点推进粮食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建设和完善基础标准、通用
标准和专用标准。重点建设粮食物流组织模式标准、粮食物流信息采集及交换标
准、散粮接收发放设施配备标准、粮食集装箱装卸设施配备标准、粮食多式联运
设备配备标准、粮食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总体规范、粮食散装化运输服务标准及粮
食集装化运输服务标准等急需编制的标准,并支持粮食物流装备企业研发标准化
产品,为粮食物流的良性规范发展奠定基础。
“一个平台”,建立全国和区域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形成物流信息化服务
体系,提升粮食物流信息监管和共享水平,促进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整合和产销
衔接,推进粮食物流供应链等高效的物流运营管理模式的发展。
“三大行动”指“点对点散粮物流行动”、“降本增效行动”、“标准化建设行动”。
“点对点散粮物流行动”,重点在沿京哈线路、京沪线路、京广线路等粮食产
销需求较大的地区,以大型粮食企业为主体,在发运点和接卸点改造或新建散粮
火车发运和接卸设施,形成相对固定的散粮火车运输班列线路。重点在沿陇海线
路、京昆线路上,选择主要功能为集中省外来粮并向省内各地区中转的节点,改
造或新建散粮集装单元化接卸设施,实现公铁无缝联运,形成散粮集装单元化火
车运输线路。
“降本增效行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支持和鼓励企业在粮食物流节点选用
占地少、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的快速中转新仓型,采用标准化、高效低耗新装
备,提高粮食中转效率,减少粮食中转和运输损失。
“标准化建设行动”,完善粮食物流标准体系框架及标准体系表,指导粮食物
流标准更新、修订和制定,优先制修订粮食行业急需物流标准。以市场需求为导
向,加强粮食物流标准基础研究,促进粮食物流模数、粮食物流信息、现代化粮
食物流装备标准制定与技术研发的衔接互动。 三、主要任务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
— 10 —
大战略,大力推进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华东沿海、华南
沿海、京津、西南和西北八大粮食物流通道建设,突出大节点,
强化主线路,重点完善和发展“两横、六纵”八条粮食物流重点线
路,重点布局50个左右一级节点,110个左右二级节点,推动火
车散粮运输系统工程、港口散粮运输提升工程建设,形成节点层
次清晰、线路结构优化、通道发展平衡的粮食现代物流格局。
(一)完善现有八大通道建设
充分整合利用八大通道现有资源,优化物流节点布局,推动
粮食物流向主要线路和节点聚集,促进粮食物流规模化运营,实
现公铁水多式联运和多种装卸方式的无缝衔接,提升接发效率,
深化产区与销区的对接。
东北通道重点以东北港口群、战略装车点为支撑,依托重
点线路和优势产区(含加工集聚区),完善散粮集并发运设施
和集装单元化装卸设施,着力提升铁路散粮(含集装单元化)
入关外运能力。对接华南、华东、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展
铁水联运、公水联运和铁路直达运输;对接西南、西北地区,
主要推进铁路集装单元化运输。
黄淮海通道重点发展散粮火车、铁路集装单元化运输,完
善铁路接卸设施,弥补粮食铁路运输短板,进一步推进汽车散
粮运输和面粉散装运输,适度发展内河散粮运输,加强大型粮
食加工企业物流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运输格局。提升承东启
西、连南贯北能力。对接京津地区,发展汽车散粮(含集装单
— 11 —
元化)运输;对接西南、西北地区,发展铁路集装单元化运输;
对接华东、华南地区,发展散粮火车、铁路集装单元化运输和
内河散粮运输。
长江中下游通道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重点优化沿长
江、沿运河节点布局,强化粮食集并能力、江海联运发运能力
和海运来粮中转至长江流域的分拨对接能力,逐步推进内河散
粮运输船只的标准化,提升水运接发设施的专业化、标准化、
集约化水平,促进水水、公水、铁水联运无缝衔接。
西南、西北通道重点沿主要铁路干线打造省会城市和区域
中心城市粮食物流节点,大力提升粮食接卸及分拨能力。优先发
展公路、铁路集装单元化运输,适应多品种、小批量以及多种质
量等级运输的要求;推动散粮火车的运行。
京津通道重点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以大型粮食企业集
团及产业集群为基础,以津冀港口群及京沪、京广、京哈铁路为
依托,以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及结构布局优化为核心,发展公路、
铁路集装单元化运输等多元运输系统,打造区域粮食物流联盟,
强化城市配送功能,合理布局城市近郊粮食批发市场,提升粮食
应急保障能力。
华东沿海通道重点提升粮食海运接卸效率及对接能力,建设
战略卸车点,提高散粮火车接卸效率;进一步完善港口接卸疏运
系统,提升临港加工集聚区粮食快速疏运能力;推进供应链新型
物流组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