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什么是全域旅游?

2017-03-08 来源:121健康网整理
什么是“全域旅游”?“全域旅游”是什么意思?

       2017两会期间,“全域旅游”常常被人提起,那么你对“全域旅游”了解么?快来和121健康网小编来学习一下吧。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在全域旅游中,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
 
      全域旅游目的地指的就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是一个能够全面动员(资源)、立足全面创新(产品)、可以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从实践的角度,以城市(镇)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尺度最为适宜。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 齐中熙)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这是“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全域旅游是一个全新的发展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关理论研究又缺乏准备,在认识上和行动上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1.存在概念化和标签化问题。对全域旅游的认识和行动,存在以下突出的误区。一是对全域旅游内涵过度泛化,"全"过多过泛,反而会偏离了全域旅游本质;二是社会也存在对全域旅游过度解读的现象,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反而可能会让地方政府无从下手;三是全域旅游负重太大,有的将全域旅游当成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

图:哈尔滨打造全域旅游
图:哈尔滨打造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在全域旅游中,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

       全域旅游目的地指的就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是一个能够全面动员(资源)、立足全面创新(产品)、可以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从实践的角度,以城市(镇)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尺度最为适宜。

       从旅游与社会的融合发展,到旅游与城乡规划的结合,对于“全域旅游”本身而言,是一种新的概念但不是新的起点,国内的旅游界早在多年前就开始了探索。而山西作为文旅资源大省,拥有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也位居全国前列。在旅游业向“全域旅游”升级的当下,这种概念已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且诸多政策的支持以及旅游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都决定了山西发展“全域旅游”大有可为。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我国旅游正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在我国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是建景点、景区、饭店、宾馆。然而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

       在全国政协委员、锦绣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管飞看来,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对旅游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引导。全域旅游契合了当下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旅游业正在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旅游将从传统旅游发展到“旅行”,进而发展到“旅居”,这个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2016年,全国旅游总收入约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旅游人数超过44亿人次。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2016年我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率达11%、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超过10.26%。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旅游局局长多央娜姆说,我国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已经基本形成,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并带动大量贫困人口脱贫,“绿水青山”正在成为“金山银山”。

全域旅游到底是个什么“鬼东西”?

  全域旅游在2016年将是很多的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研究的方向和思考的内容,经过区域内全体企业的参与并认真的打造和执行。

  2016年金猴闹春,开年出现了很多的火爆词语“IP”“供给侧改革”“全域旅游”等等,对于全域旅游这个名词,是在2016年1月19日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中国旅游要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转变。在2016年2月5日国家旅游局又公布首批262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引发整个旅游行业及各地方政府的关注与思索。笔者在这里就全域旅游相关问题做一个简单的思考和探索。

  一、什么叫做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这个名称其实很早就有不同的单位和个人提出来了,当时作为一个新创名词,没有引起行业的关注。例如奇创规划院和北二外的厉新建教授都曾先后提出来过类似的概念。笔者觉得其实全域旅游是之前的区域旅游和整体战略结合的升级版,是单一的旅游景点和目的地以地域扩展的一个方式。是一个地区的整体旅游规划及整合营销的结合。是一个地区的旅游产业链协作和产业升级的途径。

  二、全域旅游的意义

  1、全域旅游是国家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出路。在2016年1月11日,汪洋在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强调:大力促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而对于旅游行业的供给侧,包涵了一个区域的酒店、景区、餐厅、车队、旅行社等等旅游行业相关的企业及其服务和产品。其未来发展,则要根据市场和目标客源的需要,相互结合、统一协作,方能以更好的营销方式和服务水平来适应终端市场的需求。这就是全域旅游的目的与意义所在,当然也更好的诠释了旅游供给侧改则的方向。

  2、全域旅游是应对旅游市场的需求侧的产品升级版。2015年国内旅游已经突破40亿人次的出游市场,出游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周边游到度假休闲,从自由人到跟团旅行,从商务会议到高端定制,不同的出游客源市场的要求也各自不同,随着80、90后年轻一代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后,所有的旅游产品都需要随着市场客源的需要升级和改变。过去单一的旅游产品已经逐步失去了吸引力,这从旅游的散客和团队的比例基本达到7:3上就可以看出来了。那么全域旅游的思维也正是可以应对需求侧客源大潮的一个方式。通过全域协作和整合,到全体营销和服务,最后到全员树立口碑和品牌。

  3、全域旅游是区域旅游产品营销及整合的创新版。过去我们提出过打造某个景区为旅游目的地,即使是有打造一个区域为旅游目的地的想法,多数是停留在区域的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规划上。全域旅游的概念是基于旅游产品的营销及整合的创新上提出来,那就不仅仅是需要一个全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更是需要调动区域内的各种旅游服务企业,不但拿出更好的服务和产品,更需要把各自的产品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旅游产品。这种有机的结合,需要有协作的心态,更要有全局的观念,也需要有效的营销思维和促销方式,并且可以与其他的旅游产品和企业服务融合。

  4、全域旅游会加速区域旅游的产业布局融合与协作提升。当一个地方提出全域旅游目标的时候,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区域的旅游产业的布局与协作。在以前传统的旅游产业的发展,一般都是旅游企业自己分析市场及需求,所有的营销传播的渠道基本都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区域内的企业之间相互的协调和产品的差异化基本没有做过多的思维。也正是这样才造成部分区域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形势严峻。当全域旅游的思维出来之后,旅游企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可以结合整个区域内的产业布局,形成差异化的服务及产品,同时利用不同的产品的优缺点的互补,来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的新产品和竞争优势。

  5、全域旅游会促进区域内不同旅游产品供应商的管理服务提高。在全域旅游的整体模式下,在区域内的不同的旅游产品的供应商如果在积极参与全域旅游的产品打造和营销品牌传播,那么对供应商企业的管理上也会有更大的提高,会在区域内形成高等级的产品服务的聚合,并且逐步由市场的手淘汰管理差服务差的企业和产品。同时为了维护新的聚合性产品和品牌,各供应商之间有一定行业自律的约束和协作的条款,来促进品牌的提升,最后达到共同建设区域品牌的目的。

  6、全域旅游加速旅游目的地品牌提升。过去的区域化发展的思路演变到今天的全域旅游的模式,这也是一个从传统思维到创新思维的转变,更是一个从初级产品往高级产品升级的过程。当全域旅游的概念实施后,从一个区域整体发展去布局,从一个区域所有旅游企业的营销和传播,服务和管理,整合和协作都是一盘棋去看,会加速区域旅游的品牌传播速度,拓宽品牌传播渠道,更符合目标客源市场的需求,并且对于旅游目的地品牌战略有更强的推动力和提升力。

  三、在全域旅游的大潮中的旅游企业的应对与思考

  1、旅游企业在全域旅游的大潮中的思维转变。当我们谈到“旅游供给侧改革”说到“全域旅游”的时候,很多的企业都感觉到可能是一个机会,也许会有政策和方向的改变。那么在这样的大潮中旅游企业作为旅游服务及产品的供给商,应该首先从思维上转变。先要开放企业的经营思路,从单打独斗到愿意协作,从靠自己到愿意整合,从自己为自己摇旗呐喊到愿意共同打造创新产品及品牌。只有先从旅游企业的内部观点先转变,才是积极参与全域旅游大潮的基础。然后,就是旅游企业的传统的算账方式的问题,有些时候可能需要舍弃一点暂时的利益,需要让出一点眼前的收入,用包容的态度主动联手主动沟通,齐心协力共同打造新的区域旅游的产品。

  2、旅游企业在全域旅游中的顺势和借势。全域旅游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原来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演变,在现在的国内的旅游企业来说,国内的旅游大的OTA发展到今天基本都出现了各种瓶颈,而对于区域化的平台却是一个良好的机遇。过去我们去海南上去哪儿网查,我们去云南到携程网看,我们去黄山登陆驴妈妈网了解……这些大的OTA真的很专业么?为什么游客不能去海南到海南的平台,去云南到云南的平台。其实有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机会,全域旅游的发展未来可能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地方性的旅游综合平台,他们一面携区域性的优势,一面以更接地气的价格和服务来提供更好的产品。那么旅游企业在这样的大潮之中,顺势发展借势而为,积极主动的转换角色不就是一个更好的做法和发展方向么?

  四、全域旅游的核心问题及难点

  1、地方政府在全域旅游中的角色扮演。全域旅游的概念在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会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不仅仅是一个旅游局或者旅游企业的战略,更是一个区域的地方政府发展的战略。结合全域旅游的战略,需要制定一些的地方性法规,发布一些地方性鼓励政策,协调相关的政府各职能部门,整合优势资源和管理能力,同时用行政手段加市场手段结合的方式,对全域旅游的发展来保驾护航,指导规范。地方政府在全域旅游中需要做好裁判员和指导员的角色。既不能过多干预市场的发展,同时又可以规范引导,并给予适度的鼓励和奖励。制约全域旅游的核心问题也正是作为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和对市场的指导及规划。

  2、全域旅游的核心问题及难点在哪里。全域旅游是旅游供给侧改革的着力之处,也是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升级版本。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是一个好的方向和方式。但是,作为全域旅游模式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呢?首先就是政府的战略和市场战略的结合。在国家旅游局的262个全域旅游的示范区,有些区域都还没有具备旅游目的地的基础条件,现在提出来全域旅游还是有一段路需要走的。所以当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不能落地的时候,那么全域旅游就是一个书本上的词语,无法实施。另外就是全域旅游实施中各个旅游企业的协作和整合,我们看到很多的旅游联盟和各自旅游联合体都是开始的愿景非常好,但是慢慢的都是各算各帐逐步消失无影无踪。对于全域旅游的参与企业,不应该是区域内的几个旅游服务企业,它应该是全体企业全员参与整体发展,那么这样观念的一致,愿景的统一,动作的协调等难点也是制约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因素。最后关于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规定的执行和标准,也是影响着全域旅游的效果的关键因素。

  五、全域旅游的思考综述

  全域旅游其实不是什么鬼,也真的没有那么神,更不是深不可测的。它更需要的是政策的鼓励与奖励,政府的支持和规范,企业的整合与协作等有机结合到一起,用一盘棋一条心一起做的宗旨去做一件事。全域旅游在2016年将是很多的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研究的方向和思考的内容,经过区域内全体企业的参与并认真的打造和执行,把企业的竞争优势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的旅游产品,同时也是区域旅游整合营销和品牌传播的关键,只有全域旅游的有效的执行,最后才能打造出更具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增加区域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