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旅办发〔2016〕345号 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全文)

2017-03-08 来源:国家旅游局

  (五)推动提升旅游业品质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持续推进,旅游大众化与家庭化、个性化与多样化、休闲化与体验化、品质化与中高端化等特征将更加凸显。加速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创新旅游消费和服务模式,有助于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不断提升旅游业品质。

  四、存在短板及挑战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公共服务将面临需求快速增长与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分布不均、效能不高,不平衡、不均等、不可持续等问题亟需解决,补齐短板任务十分艰巨。

  (一)有效供给不足

  大众旅游新时代,游客对旅游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及时性、移动性等要求不断增强,传统旅游公共服务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出行难、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在部分地区长期存在,旅游公共服务低水平供给在短期内难以改观。

  (二)运营效能低下

  旅游公共服务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精细化不足、专业化不强,整体运营效能低下,旅游公共服务品质与游客期望和旅游业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均衡发展不力

  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景区与非景区之间以及景区之间的旅游公共服务差距明显。部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存在技能门槛、信息化门槛,旅游公共服务不均等性与游客需求的普遍性之间存在矛盾,游客的旅游公共服务获得感差异较大。

  (四)信息化水平不高

  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的规划引领不够,顶层设计不足,建设投入缺乏保障。旅游资源基础数据库、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等建设推进不畅,新型信息技术行业应用不足,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供给存在碎片化、硬件化问题。

  (五)体制机制掣肘

  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存在区域分割、部门分割、条块分割、

  信息分割等问题,供给过多依赖政府单一主体,市场化发展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六)外部保障政策不足

  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主要围绕居民生活服务目标,缺乏基于游客的旅游公共服务整体统筹,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外部保障政策不足。

  第二章 指导思想、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坚持“需求导向、补齐短板、创新共享、智慧支撑、结构优化、全域全程、软硬并举”建设主线,扩大旅游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内容,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品质,提高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为实现旅游强国“三步走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理念

  “十三五”旅游公共服务发展应坚持以下理念:

  (一)补齐短板、增加供给

  坚持旅游公共服务全域规划、全资源整合、全要素综合调动,积极扩大旅游公共服务的范围和领域,加大旅游公共服务投入,加快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扩大旅游公共服务有效供给,补齐旅游公共服务短板。

  (二)全面创新、提质增效

  突破政府单一供给模式,推动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内容,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从单一要素配置向全体系构建转变。强化旅游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扩大增量、盘活存量,推动硬件建设和运营管理同步提升,推动旅游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三)融合共享、引领发展

  坚持旅游公共服务与社会公共服务有机衔接,以旅游公共服务引领社会公共服务发展。加强政府与企业合作、市民与游客融合、旅游与非旅游功能互通、景区与非景区资源联通,实现旅游公共服务“融合联通、共建共享”。

  (四)科技支撑、智慧发展

  坚持游客需求导向,加速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强化资源整合共享,推进线上线下服务衔接,创新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渠道,提供及时、便利、舒适、智能的全新旅游公共服务。

  (五)均等公平、全域覆盖

  扩大旅游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引导旅游公共服务向社区、郊区、乡村延伸,向游前、游中、游后旅游全过程覆盖,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游客群体倾斜,实现旅游公共服务全域全程全主体覆盖。

  (六)深化改革、规范发展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推动旅游公共服务法制建设,健全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环境。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加速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与大众旅游新时代相匹配的结构完善、高效普惠、集约共享、便利可及、全域覆盖、标准规范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品质化、均等化、全域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力争实现六大目标:

  (一)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总量有效扩大。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旅游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发挥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二)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立足游客需求,扩大旅游公共服务内容,促进中高端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结构。

  (三)旅游公共服务运营绩效完善提升。创新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动旅游公共服务市场化运营,强化旅游公共服务绩效考核,提高游客满意度。

  (四)旅游公共服务均等发展实现突破。坚持共建共享,推进城乡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普适性、便利性,推动旅游公共服务普惠化、均等化发展。

  (五)旅游公共服务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推进、重点突破,有序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在东部、中西部、东北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区域的科学布局,打破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发展障碍,做好国内旅游公共服务与“一带一路”、跨境旅游、边境旅游等沿线国家的对接,推进旅游公共服务空间布局的均衡化、一体化、全域化、国际化。

  (六)旅游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建立旅游公共服务综合推进机制,持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合作格局,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实现旅游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一)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全域旅游发展主线,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推动编制《全国旅游交通体系规划》,完善旅游交通布局,构建“快进”“慢游”综合旅游交通网络。推动编制《旅游公路建设及服务标准》,建设完成一批旅游专用道路,推动高速公路服务网向周边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延伸,提高连接特色景观名镇名村、乡村旅游重点村的道路等级。优化旅游航空布局,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支线机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新建或改扩建一批支线机场。推动提升铁路旅游客运能力,加大跨区域旅游区、重点旅游经济带内铁路建设力度。

  (二)完善旅游景区主要交通连接线

  推进旅游景区主要交通连接线建设,依托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民航、高等级公路等构建“快进”交通网络。加强城市与景区、景区与交通干线之间的交通设施和交通组织,实现城市中心区、机场、车站、码头等到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以及景区之间的交通无缝衔接,解决旅游“最后一公里”问题。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实现一种及以上“快进”交通方式通达 4A 级景区,两种及以上通达 5A 级14景区。

  (三)提升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

  推进机场、车站、码头以及宾馆饭店、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点、商业步行街区等游客集中区域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鼓励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高速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旅游公共服务领域的加快应用。加快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游客集中区、环境敏感区、旅游危险区等设立信息自动感知采集设备,对人流、车辆等进行数量和特征识别,实现旅游热点区的动态监测。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